何应钦是国民党亲日派,1935年为何遭日本人两次暗杀

笑蓝阅览过去 2024-12-11 05:19:19

1935年的北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何应钦正处于风口浪尖。作为著名的亲日派,他在1933年签署的《塘沽协定》本应能暂时平息日本的侵略野心。然而,日本大本营却在1935年密令关东军司令部"刺激中国军方",企图为扩大侵华战争寻找借口。关东军司令南次郎派出特务酒井恭辅和清水次郎,精心策划了两次暗杀行动:一次是在木炭中藏炸药,一次是利用内奸安放毒气。这两次暗杀行动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却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历史悖论:即便是对日本最为妥协的中国高官,也难逃日本军方的暗杀计划。

从塘沽妥协到暗杀危机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了中日关系急剧恶化的转折点。日本关东军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东北的全面进攻。

短短数月之内,东北三省相继沦陷。面对日本军队的步步紧逼,国民政府的应对显得束手无策。在这种危急形势下,时任军政部长的何应钦被委以重任,负责处理华北地区的对日交涉工作。

1933年,何应钦代表国民政府与日方签署了《塘沽协定》。这份协定实质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三省和热河的占领,并在华北地区划定了非武装区。协定的签订,使中国在外交和军事上都作出了重大让步。

何应钦的这一决定,在当时就引发了巨大争议。许多爱国人士认为这是对国家主权的严重损害,但何应钦认为这是在当时形势下不得已的选择。

然而,这种妥协并未换来日本的收敛。日本军方不仅没有就此止步,反而将这种让步视为进一步扩张的契机。他们开始谋划对华北地区的全面控制。

1934年,何应钦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这一职务使他成为了华北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在此期间,他继续推行对日妥协政策,试图通过让步来维持表面和平。

但日本军方对何应钦的态度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认为何应钦虽然是亲日派,但仍然受制于南京国民政府的指挥。因此,在日本军方看来,何应钦的存在反而成为了他们进一步扩张的障碍。

到了1935年初,日本大本营开始酝酿一个大胆的计划。他们认为,如果能够制造何应钦遇刺事件,就可以借机挑起事端,为进一步侵占华北制造借口。这个计划最终导致了两次精心策划的暗杀行动。

密谋暗杀 日寇野心再显露

1935年2月的一天,日本大本营向关东军司令部发出了一份意味深长的密电。这份密电的核心内容只有短短的一句话:"适当刺激一下中国军方",看似简单的八个字,却暗藏着一个惊天阴谋。

关东军司令南次郎接到这份密电后,立即召集了他的特工人员进行秘密会议。在多次商讨后,他们最终决定选择何应钦作为暗杀目标,以此来激怒蒋介石和中国华北守军。

南次郎为这次行动挑选了两名经验丰富的特务:酒井恭辅和清水次郎。这两人都是关东军特务机关的精英,曾多次执行过秘密任务。

在获得日本大本营的批准后,南次郎亲自向两名特务交代了任务细节。他们需要在不引起中方注意的情况下完成暗杀,同时还要确保这一行动能够引发中方的强烈反应。

酒井恭辅和清水次郎很快就潜入了北平,他们以西药商人的身份入住了前门饭店。这个身份既能解释他们的活动,又不会引起太多关注。

两名特务在北平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与当地的日本特务组织取得联系。土肥原间谍组织在北平已经潜伏多时,掌握了大量关于何应钦的情报。

通过土肥原组织,特务们详细了解了何应钦官邸的地形、警卫部署,以及何应钦的日常活动规律。这些信息对于策划暗杀行动至关重要。

为了进一步摸清情况,清水次郎开始了一场精心设计的侦查行动。他装扮成一个河南籍的乞丐,连续多日在何应钦官邸门口乞讨。

清水次郎的伪装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他不仅装扮得一副可怜相,还能说一口地道的河南话。这种细致入微的准备工作,反映出日本特务机关的专业水准。

这个伪装很快就取得了效果,何应钦的中校参谋屈从松被他"骗"了过去。出于同乡之谊,屈从松让清水进入了官邸的伙房。

在伙房里,清水次郎装作饥肠辘辘的样子狼吞虎咽,实则暗中观察着官邸内部的情况。他在伙房里待了整整两个小时,收集到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

这些情报为后续的行动奠定了基础。特务们发现,何应钦官邸的安保措施存在一些漏洞,这些漏洞完全可以被利用。

两名特务向关东军司令部报告了这些情报,并开始制定具体的暗杀计划。他们决定采用最不易被发现的方式:将炸药伪装成木炭混入何应钦官邸。

这个计划看似完美,却最终因为一个细节而功亏一篑。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看到日本军方在这次行动中表现出的狡诈与耐心。他们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暗杀一个对他们持友好态度的中国高官。

木炭藏炸药 暗杀计划失败

在完成了前期的侦查工作后,酒井恭辅和清水次郎开始实施他们精心策划的第一次暗杀行动。他们选择了一个看似最不起眼的方式:利用何应钦官邸日常采购木炭的机会,将炸药混入其中。

两名特务经过多方打探,得知何应钦官邸的木炭都是从北平城外的一个煤铺购买。这个煤铺的老板姓张,在北平经营木炭生意已有二十多年。

为了不引起怀疑,酒井恭辅花重金收买了一个在煤铺做工的伙计。这个伙计负责给何应钦官邸送炭,是实施计划的关键人物。

特务们将炸药做成了与木炭外形完全相同的黑色块状物。这种特制的炸药不仅外形酷似木炭,触感和重量也几乎一模一样。

在准备阶段,他们还特意购买了一批真正的上等木炭,打算将炸药混在其中。这批木炭的品质极好,价格也比平常要高出许多。

1935年3月15日,那个被收买的伙计按照计划,推着一车混有炸药的木炭来到何应钦官邸。这批炭表面上看起来与往常并无二致。

然而,他们没有料到的是,何应钦官邸的管家是个极为谨慎的人。这位管家姓李,是跟随何应钦多年的老人。

李管家发现这批木炭的手感与往常略有不同,表面的纹理也不太自然。他用力掰开一块可疑的"木炭"仔细查看。

就在这时,一股奇怪的化学品气味飘了出来。李管家立即意识到情况不对,马上叫来了官邸的警卫。

警卫们迅速控制住了送炭的伙计,并仔细检查了整车木炭。他们在木炭中发现了多块伪装成木炭的炸药。

这批炸药的威力十分惊人,如果在室内引爆,足以将整个房间夷为平地。这也证实了日本特务的行动绝非儿戏。

事情败露后,那个伙计很快就交代了实情。但当警察赶到前门饭店时,酒井恭辅和清水次郎早已不知去向。

这次暗杀行动的失败,让日本特务机关意识到他们低估了何应钦府邸的警戒程度。但这并没有让他们放弃暗杀计划。

消息传到日本大本营后,他们立即命令关东军特务机关改变策略。既然外部渗透行不通,那就要从内部下手。

南次郎接到这个命令后,立即开始筹划第二次暗杀行动。这一次,他们将目标对准了何应钦府邸的内部工作人员。

这次失败的暗杀行动虽然没有造成实际伤害,但却暴露了一个危险的信号:日本军方已经开始不惜一切代价地谋求扩大在华北的影响力。即便是对他们持友好态度的中国高官,也可能成为他们的暗杀目标。

敌寇毒气暗算 防范及时化解

在第一次暗杀行动失败后,日本特务机关迅速调整了策略。他们通过在北平的情报网络,发现了何应钦府邸一个叫王德的厨师存在严重的赌博恶习。

关东军特务清水次郎改头换面,以富商身份出现在王德经常光顾的赌场。他在几次重要场次故意输给王德,让这个厨师欠下巨额赌债。

在王德走投无路之际,清水次郎以免除赌债为条件,要求他协助在何应钦的饭菜中投放毒气制剂。这种毒气制剂是日本陆军特别研制的新型毒物。

这种毒气制剂的特点是无色无味,溶于水后会在室温下缓慢挥发。一旦吸入,中毒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但表面看起来像是普通的哮喘发作。

王德接受了清水次郎的要求,并获得了一个装有毒气制剂的特制玻璃瓶。特务们告诉他,只要在何应钦用餐前将毒气制剂倒入汤中即可。

1935年5月的一天,王德按照计划准备在何应钦的例汤中下毒。但就在此时,一个意外的插曲改变了整个局势。

何应钦的警卫队长张明远发现王德最近行为异常。他注意到这个平日与人无冤无仇的厨师突然能还清巨额赌债,这引起了他的警觉。

张明远派人暗中跟踪王德,发现他与一个可疑的"富商"有所往来。通过仔细观察,警卫人员认出这个所谓的富商正是化装后的日本特务。

就在王德准备下毒的那天早晨,张明远带人突然检查了厨房。他们在王德的私人物品中发现了那个装有毒气制剂的玻璃瓶。

经过专业人员鉴定,这种毒气制剂的毒性极强。如果真的被何应钦吸入,后果不堪设想。

被抓获后,王德很快就交代了整个过程。但这一次,特务们也没能逃脱。张明远早就布置了人手,将正在附近等待消息的清水次郎当场抓获。

0 阅读:24

笑蓝阅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