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西方的圣诞节,那么昨天12月24号就是西方的平安夜了。我没有去考证圣诞节和平安夜这样的洋节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咱们国内开始流行的,但个人的感觉,前些年最热衷于过这些洋节的绝对不是什么年轻人,而主要就是各种商家炒作出来的所谓的圣诞氛围,至于目的嘛,大家肯定也都知道,就是商业炒作吸引客流,多增加一个卖点总是好的。
今年的圣诞节给人的感觉有点沉重,最起码从网络舆论的氛围上感觉是如此。各种各样的拉横幅抵制圣诞节的行为艺术我们早就见怪不怪了,据说很多的大城市在热闹的商业区,也都没有任何的圣诞装饰,根据网上的信息,有的地方在放火焚烧圣诞树,有的学校发布通知,严禁在校园内开展圣诞节的有关活动等等。我不想去评论这些行为是否有道理,但只是好奇,那些抵制的学校圣诞节放假了吗?假如没有,学生都在正常的上课,需要大张旗鼓的抵制什么呢?形式主义大于实际的意义吧?至于那些“胆小怕事”的商家,只能自己承受损失了,但这与拉动消费的精神是否相违背呢?
众所周知,西方的平安夜是要吃苹果的,很多人也称之为平安果。那么我就有点明白了,西方的文化是受了我们东方文化的渗透了,因为苹果的英文是apple,音译绝对没有平平安安的意思的。所以,无论是平安夜还是平安果,首先都是我们的文化,而其中的寓意也只有博大精深的中文才能赋予的,不知道我这样的理解是否到位呢?
自从抗美援朝大片《长津湖》热映之后,很多人都记住了一个重要的时刻,那就是1950年的12月24号,也就是西方国家的1950年的平安夜了。这一天,是惨烈的长津湖战役结束的日子,于是,从去年开始,就有很多的博主开始将12月24号这个日子与长津湖战役挂上钩了。我不否认,保卫我们平安的肯定不是西方的什么主而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是我们的先烈,但如此的牵强似乎也没有必要,在中华民族近现代伟大的历史中,有很多重要的时刻,12月24号无非只是其中之一,我们不能因为这一天恰好是西方的平安夜而刻意的加以强调,这对于其他的时间点不公平。
今天早上打开一些平台,看到很多网友都在讨论平安夜包饺子的问题,有点奇怪,冬至不是刚过吗?冬至的饺子的热度还没有彻底的过去,咋就平安夜又要包饺子了呢?难道这又是什么新的习俗吗?看完图片才明白,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是一些正能量的博主在不约而同的发布了一张照片,内容都是:平安夜包美军的饺子!1950.12.24,原来还是长津湖战役的后续。
对于长津湖战役,我不想做过多的评论,大家去读一些正规的研究著作就能找到自己的答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真实的长津湖战役绝非电影中拍摄的那样,更不是金一南解说的那样,是什么样呢?大家可以自己去书籍中寻找结论。现在很多史料已经解密了,大家有能力了解更多真实的历史。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当年包饺子并不成功,饺子皮漏了,流出了一大堆的馅,按照我们北方的说法,煮出来的既不是什么饺子也不是什么馄饨,而像是片汤了。
在网络上浏览的时候,无意之中看到了一则12年前的央视的消息,2012年的12月24号,央视新闻是这样写的:圣诞的灯光被点亮,圣诞的歌声已响起,眺望办公室的窗外,或置身欢乐的人流,今晚,你所在的城市,是否美得让人心动?,@央视新闻 告诉我们你所在的城市,上传你的圣诞夜随手拍,让我们一起分享世界各个角落的最美圣诞夜吧。
12年的时间,实际上并不算长,但为什么给人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呢?难道2012年的平安夜跟2024年的平安夜有着什么本质的区别吗?无非就是多了一旬而已吧?那个时候的我们,难道比今天还要自信吗?要知道,过去的12年,我们的国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各行各业也都是突飞猛进的,文化的自信也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咋就现在那么担心一个圣诞节了呢?虽然我对遥遥领先的说法不屑一顾,但我依然坚信我们的国家比12年前更加的强大了,更加的自信了。不过看了央视2012年平安夜发布的消息,再对比一下很多网友发布的大城市的商场今年的冷清,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到底是什么变了呢?
平安夜到底是要包饺子吃还是就吃个苹果,本来都是一种个人的选择,社会上有一些年轻人把圣诞节当做时尚过,一些商家想利用这样的噱头从中寻找一些商机,本来都是可以理解的,都不至于上纲上线的进行解读的。任何一个社会都应该是包容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不同的口味。平安夜吃苹果未必就不爱国,包饺子吃的也未必是真的爱国,都是为了填饱肚子罢了!
圣诞节只是西方的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咱们国内无非就是一些人在凑热闹罢了。我个人觉得,我们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也要相信现在的年轻人的觉悟。真的没有必要弄得那么的风声鹤唳的,那些宣称要抵制圣诞节的人,也没有必要亢奋的像这天要放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