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一名花季少女被发现惨死于公厕之内。
两天后当地警方就宣布已经侦破了此案,当地民众对此赞不绝口,破案的冯志明副局长更是被赞为“神探”。
而年仅18岁的“凶手”呼格吉勒图则被以流氓罪和故意杀人罪处以枪决。这个18岁的少年和他的家人成了当地群众集体鄙视唾弃的对象。

这个刚刚成年的青年,就被子弹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神探”名利双收,“凶手”死得其所,一时大快人心。
九年后,惨案的真凶突然落网,交代了自己的罪行。那个18岁的少年只是一个路过的施救者,却蒙受奇冤,惨遭极刑。
法院向对含冤而死的受害者家属进行了致歉,并且提供了206万补偿金。
9年前被枪决的18岁少年究竟如何蒙受了这样的冤屈?这一切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残酷的真相?

一、豆蔻少女厕所惨死,热血少年出手相救
呼格吉勒图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从小性格温和、非常受身边所有人的欢迎。
中学毕业后,呼格吉勒图托父母关系进入一家卷烟厂工作。他在工作中不仅勤奋认真、还和领导同事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从来没有受到过批评和处罚。

1996年4月,呼格吉勒图和同事们饮酒聚餐后,便独自踏上了回家的路。
一路上呼格吉勒图因为饮酒过多,需要厕所,于是就踉踉跄跄的向着毛纺织厂的厕所走去。

当他来到公厕门口,他听到女厕内有男人的咒骂和喘息声,以及微弱的女人求救声音。
顿时,呼格吉勒图惊出一身冷汗,女厕里这样的声音意味着什么?
他想到,此时的女厕一定在发生暴行!有姑娘在被坏人欺辱!
想到此处,呼格吉勒图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他立刻大声警告女厕内的坏人“里面的,你最好别乱来啊!我已经报警了!”
霎时,公厕内传来一阵慌乱的声音。当女厕内再次恢复了平静后,当呼格吉勒图小心翼翼的进入女厕查看,看到了一个浑身赤裸的姑娘静静地躺在冰冷的地板上,一动不动。
见此情形,呼格吉勒图赶忙把身上的衣服脱下盖在姑娘身上。跑到工厂找到工友闫峰一起来帮助姑娘,却发现姑娘早已经气绝人亡。

两人赶忙跑了出来,呼格吉勒图决定要立刻报警才好,而闫峰却出言阻止他。
闫峰认为,以眼下的情况看,最好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贸然报警只会引火烧身。
而天真的呼格吉勒图拒绝了闫峰的劝说,毅然选择了报警。呼格吉勒图认为自己有责任不能让凶手逍遥法外,正义必须也必然要得到伸张,而自己什么亏心事都没做,必然不会引火烧身。
此时天真热血的呼格吉勒图,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的行为带来的并不是正义,反而把自己逼上了死路。
呼格吉勒图报案后,当地警方立刻派出了以副局长冯志明领衔的警力进行现场勘察。
呼格吉勒图也对警方的各种问询调查非常配合,一心想着抓住真凶为受害的姑娘争取正义。

闫峰也松了一口气,认为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余的,警方肯定会还死者一个真相的。
此时的两人不知道,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正义少年报警反被捕呼格吉勒图对警方、特别是负责调查的新城公安分局副局长冯志明充满了信心,全力以赴配合调查。
他不知道的是,他所信任的副局长,已经悄悄把他定成了杀人凶手。

副局长冯志明的推论堪称简单草率,就因为呼格吉勒图是现场的第一发现、报案者。现场除了呼格吉勒图的外衣没有别人的物品。
就在没有什么切实的证据的前提下草草认定呼格吉勒图就是奸杀案的真凶,他的供词和报案就是自导自演,试图蒙骗警方罢了。
基于这样的判断,呼格吉勒图和闫峰再次被带到了警局。他们以为这是配合调查凶案的例行询问,却不知道自己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地狱经历。
屈打成招呼格吉勒图和闫峰被带到警局后就被安排到了不同的审讯室以防止串供。对于当晚的情形两人都一一按照事实进行了回答,然而这并不能让警员满意。
4月10日的凌晨,不再能忍下去的警察对呼格吉勒图开始了刑讯逼供。一夜的虐打让这个18岁的小伙子哀嚎连连。
隔壁审讯室的闫峰甚至都听到了警员拳打脚踢的声音以及呼格吉勒图的痛苦呻吟。
到了清晨,录完口供的闫峰被允许从警局离开,呼格吉勒图仍然没有招供令警方满意的口供。

警方并没有因为呼格吉勒图的坚持就认为呼格吉勒图的无辜。
奸杀案的社会舆论压力、命案必破的压力、96严打的氛围、证据的缺失让警方更加急于破案,于是不仅在肉体上、而是在精神上进一步向呼格吉勒图的心理防线进行突破。

闫峰再次被警方传唤,这次的口供内容并不怎么关于案件本身,而是抓住一个问题反复提问:“呼格吉勒图是否有观看过黄色录像?”
闫峰一再进行了否认。审讯人员就把这个问题换着法持续提问十几遍,语气越来越严厉。
闫峰这才意识到,审讯人员要的是什么答案。
他无奈的说“呼格吉勒图讲过低俗笑话。”

警方终于满意了,这就是他们需要的呼格吉勒图“下流”的证据。
接下来的时间,呼格吉勒图遭受了不停的轮番审讯,他被禁止饮水、进食、甚至没有了去厕所的权利。
在当地警方一系列的“努力”下,呼格吉勒图的精神和生理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审讯人员在这时瞅准时机,跟这个濒临崩溃的少年说:“那个姑娘没有死,只要你认罪,你就能平安回家。”

这一招确实“有效”,警方终于得到了一份呼格吉勒图认罪的口供。
这份口供堪称疑点重重,自相矛盾,但是却依旧被警方当成了定罪的证据移交检察院提起公诉。
首先,口供中的呼格吉勒图对受害人掐脖子、捂口鼻的行为与尸检报告的结果完全不符。

再者,警方出具的最关键证据呼格吉勒图指甲中提取的血液残留是和死者的血型相符的。
现场的勘察报告显示,现场从没有过任何搏斗痕迹,而且对于血液残留只验了血型,而没有验DNA。

另外,当时警方从受害者提取到了精斑,这样有力的证据却没有进行检验DNA。
纵使如此,警方仍然向媒体宣布已经破案,并且移交检察院提起公诉。
4月20日,呼和浩特晚报发表整版通讯《“四九”女尸案侦破记》。从此副局长冯志明成了万人赞誉的“神探”,18岁的呼格吉勒图成了万人唾弃的“暴徒”。

四、冤死法场
5月7日,检察官提审呼格吉勒图,呼格吉勒图抓住机会,将自己受到的刑讯逼供和盘托出,将事实真相一一告知,期盼检察院能主持公道。
然而检察官对此只有一句冷漠的“你胡说”,就草草走完了流程。

5月23日,法院开庭,疑点重重的证据得到了法官的确认。两位辩护律师,一位缄口不言,一位只做了有罪辩护,念在初犯请求从轻发落。

短短的一小时庭审,法官就做出了“死刑”判决。
呼格吉勒图要求继续上诉以争取正义,却被法院否决。
6月10日,被五花大绑的呼格吉勒图与其他三名死刑犯被送上了公审大会,在挤满两层的群众围观下。呼格吉勒图挨了两发子弹,结束了18岁的生命。死后他的右眼始终闭不上。
从案发到枪决,仅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

呼格吉勒图的父母夜夜捧着儿子的遗像以泪洗面,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因为他们家有个“杀人强奸犯”与他们远离绝交。
呼格吉勒图的弟弟庆格勒图,在学校因为“杀人犯哥哥”备受排挤和欺辱,被迫辍学,远离家乡打工。
五、真凶“突现”
2005年,一个名叫赵志红的连环强奸杀人案凶手落网。
此时,距离呼格吉勒图被枪决已经过去了整整九年,看似完全不相关的两件事,却有了惊天的联系。

赵志红陆续交代了他的21件大案,其中有10次都是奸杀案,其中1996年的呼格吉勒图案就是其中之一。
这件事让呼格吉勒图的父母看到了希望。

赵志红的供述详细贴切,他所表述的无论是作案方式还是受害者的外貌特征,都与1996年的现场情况完全符合。
事情至此,九年前的冤案已经水落石出,真相大白的这天似乎就要来了,呼格吉勒图的冤屈应该很快就能洗清了。
然而,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洗冤路难赵志红交代了这些犯罪事实之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关注,也让一些人坐立难安。
当年的副局长冯志明亲自单独秘密提审了赵志红,关键的精斑样本一夜之间不翼而飞。

从此,赵志红被秘密转移,由武警专门看守,渺无音讯。
2005年,呼格吉勒图的父母走遍内蒙和北京各地奔走呼号,为儿子鸣冤。
几经辗转,呼格吉勒图的冤案被一位贵人得知后决定为之鼎力相助。他就是新华社高级记者汤计。

2005年11月汤计写出了第一篇内参《内蒙古一死刑犯父母呼吁警方尽快澄清十年前冤案》,为推动冤案的复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6年3月内蒙古成立了专案复查组开始复查。
8月,复查结论得出,“呼格案”确为冤案。
10月,赵志红案开庭审理,对于赵志红的10起奸杀案,公诉机关却只起诉了9起,刻意漏掉了1996年的“呼格案”。
十分讽刺的是,在法庭刻意回避时,案犯赵志红却在法庭上当庭指了出来。

汤计察觉到了这其中的严重性,就庭审情况发出了第二篇内参《呼市系列杀人案尚有一起命案未起诉让人质疑》,却石沉大海。
2007年,赵志红在狱中写下了一份为呼格吉勒图偿命的申请书,汤计一字不改的写了一篇《“杀人狂魔”赵志红从狱中递出“偿命”申请》向上反映情况。

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赵志红案件一审庭审暂停。
接着汤计将整个事件整合,写出一篇“大内参”全国发行,引起了极高的舆论关注。
可随着2008年一系列大事的发生,此事却又陷入了无人触碰的“冷宫”。
2011年,汤计再次写出一篇舆情反映内参,为呼格案鸣冤,终于再次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

随即内蒙古高院正式成立复查组,并于2013年复查完成呼格案确系冤案,并上报最高人民法院。

2014年,内蒙古高院重审“呼格案”,宣布改判呼格吉勒图无罪,副院长亲自向呼格吉勒图父母正式道歉。
随即呼格吉勒图的父母获得了206万元赔偿,而当年涉案的全部公职人员均被依法追责。
呼格吉勒图的骨灰被迁入新墓,法学家江平题写204字墓志铭记录冤案始末。

2019年,真凶赵志红被执行死刑。

就此,正义迟到了18年,重新来到了那位18岁的热血少年身边。
小结
不知道呼格吉勒图在蒙受冤屈,面临死亡之前,会不会为他曾经的一腔正义热血感到后悔?
记者汤计的九年不断努力,为这个多年前逝去的冤魂奔走呼号,面临重重压力而坚守正义也从未放弃。
在这个世界,勇敢和正义的精神还是那么的熠熠生辉。
随着刑侦技术的发展和司法系统的进步,相信冤假错案也是不再会轻易发生。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