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一大早,财政部发文: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同样是4月23日的深夜,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在媒体上公开发声: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
关于印钞买卖国债的事儿,财爸和央妈,两大部门一天之内先后发声,而这些语句和表达方式呢,也特别的耐人寻味。
比方说,财政部的发言中,关键可以看2个词:
“支持”和“逐步增加”。
这两个词儿的信息量很大,也非常重要,我需要单独解释。
1995年制定、2004年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章第二十九条,有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注意,这可是严肃的法律问题。
为什么法律会专门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能直接认购和包销政府债券?
因为,对于当代任何国家的央行来说,货币是信用货币,不需要任何真实抵押物,在公开市场上购买资产,本质上都是额外印钞的意思,如果可以直接认购和包销政府的债券,就意味着政府可以无限的发行债券,然后,转手就到央行那里换成了钱。
这也就意味着,政府可以不用管什么收支平衡,反正可以不需要任何抵押,无限的借债,然后央行就可以无限的印钞给政府,政府也不用管社会上的真实财富创造,想花多少钱就找央行发行多少钱国债,永远有钱花……
很显然,这就是世界上的“最爽政府”,不用承担任何印钞责任,也不用管通货膨胀,只用使劲儿花钱就行……
请问,世界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政府?
有啊,不仅历史上有,现在也有啊!不仅有,而且有很多很多很多这样的政府!比方说,现在的土耳其、阿根廷、津巴布韦、委内瑞拉、朝鲜政府,以及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政府,都在干着这样的勾当,凡是在当今国际新闻中,你听闻哪个国家的汇率暴跌,都是因为干了太多这样的勾当!
想花多少钱就印多少钱,政府爽了,那物价可不就直接蹭蹭蹭的飙升,接下来老百姓可不就遭殃了么?
所以,你说,《中国人民银行法》需不需要专门加上这条法律条文?
什么叫负责任国家?
首先一条就是,政府在印钞上能管住自己,就可以称之为负责任国家!
想想看,《中国人民银行法》是在1995年制定的,为什么需要出台这个法律?
来,咱们看个数据。
看看1994年发生啥事了?
就是因为前几年中央政府的支出不加约束,咱当时就使劲儿印钞,结果导致1994年官方CPI数据同比涨了24.1%,注意,这可是官方公布的数据,实际当时有相当一部分普通民众需要购买的物资,都是直接涨价50%、100%!
货币如清水,政策如和面,水太多了面粉不够,那就变成稀汤了。
当然,此一时彼一时,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空前提升,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国,随着我们生产商品、特别是全世界都需要的那些商品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这意味着面粉在越变越多。
面粉多了,再加上好几倍的水也不要紧,所以进入21世纪以来这20多年,中国人民已经基本不知道日常生活物资价格暴涨是个什么体验了。
回过头来说,《中国人民银行法》二十九条的意思,是中国人民银行绝对不能直接认购和包销政府债券,那么,在某些必要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变通个法子?
直接认购不行,我转手到市场上间接认购行不行?
不得包销的话,我到市场上买一部分行不行?
你真是个大聪明,中国人民很行,而且太行了,实际上,自1998年以来,我们央行一直都在这么干。
直接认购和包销债券,说白了就是在债券一级市场上进行买卖,而央妈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和其他金融机构买卖国债,就属于二级市场了,这是不违反法律的。
下面的两张图,一张是1995-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规模及构成的变迁,另外一张则是1995-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资产构成比例的变迁。
说明:数据来源为中国人民银行,自1995年以来,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名目有过好几次变更,为保持统一,我尽量按照当前的统计条目来归类以前的内容,下图同。
这两个图表中,对中央政府债权,说白了就是国债,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主要就是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质押给央行的资产(为啥叫“其他存款性公司”这么拗口且让人不明所以的名目而不直接叫商业银行,是因为这里面包含了三大政策性银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则是指央行针对非银金融行业所发放的贷款。
查看这两个图表,我们赫然发现,“对中央政府债权”这个条目,也就是人民币发行拿国债当锚这事儿,我们一直都有的,并不是今天才特有的。
所以很多财经自媒体嚷嚷的,什么从2024年4月23日开始,人民币换锚了,这个说法,真的是太不严谨了,我们很早就开始以国债为锚了。
注意图中的几个节点。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央行开始大规模买入外汇来印钞,外汇占央行总资产的比例上升,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2013年,外汇属于硬通货,所以这一阶段人民币的汇率一直很坚挺,甚至还被其他国家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
2007年对中央政府债权规模有一个暴涨,从2006年底的不到3000亿元,暴涨到了2007年底的1.6万亿,这是因为我们的“银行市场化改革”需要成本嘛,当时3万亿元的银行坏账(注意,1995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总资产也就2万亿元,2007年底变为17万亿元),其中有大约一半,最后是国家来承担,而国家承担的方式,就是发行特别国债,然后,让商业银行认购,然后再转手质押给央行,这就是这部分国债的来历——这部分国债也一直没有被偿还,到现在最新的2024年3月底,还是1.5万亿元挂在那里呢!
2013-2014年开始,中国贸易顺差大幅度缩减,如果严格遵循外汇抵押印钞的规则,那就意味着中国的基础货币供应量将出现持续的大规模收缩——但信用货币这玩意儿,向来是只能持续扩张而不能轻易收缩,否则会引发整个社会的紧缩灾难。
为了扩张基础货币,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开始在公开市场上大规模操作债券买卖,大家都知道的是2014年中国央行突然开始口吐英文,从2013年的SLF(常设借贷便利)、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到2015年的MLF(中期借贷便利)、PSL(补充抵押贷款),再到2019年的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
2014年底到2015年上半年,中国地方政府遭遇债务危机,后来,正式允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随后不久,财政部、央行以及银监会就联合发文,声明将地方政府债券,纳入国库质押品,由此逐渐成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MLF、SLF等)中最主要的债券品种,
也正是在央行不断扩大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外汇占比逐渐下降,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则不断飙升,目前已经达到了18.6万亿元人民币,在整个中国人民银行45.7万亿元资产规模当中占比高达40%——相比之下,外汇资产的占比已经下降到不足50%的水平。
这一部分所谓的“债权”,现在应该大部分都是地方政府债券,而信用更好的国债,也没有理由不包含在其中,所以,我们央妈的资产包里,一直都有国债的,称不上彻底换锚。
财政部说“逐步增加”这个词儿的意思,其实是在告诉大家,在央行以前的公开市场操作中,一直都在买卖国债,但一直没有强调和突出国债,也并没有把国债作为最重要的债券品种,以后国债占比应该逐步增加,慢慢的变成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最核心、最主要、最大量的债券品种。至于“支持”这个词儿,就更有意思了。
要知道,整个国家有关钱袋子的事儿,基本就是财爸和央妈的工作,在这其中,如果要说行政权力,财爸可能还更强势一些,一个家里当爸的公开说,我支持你妈做这样的事情,其实就是代表中央政府的官方表态,印钞买国债,并且在以后把国债它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品种,中央是允许的,央妈你放心,现在这么干,如果将来要是出了问题(通胀),责任不是你一个人扛。
于是,在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公开表态,说可以这么做、而且应该这么做之后,央妈自然就得到了尚方宝剑,所以在深夜里也附和着发表声明:
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许可,我们就会把国债买卖作为明面的规则来实施,以前虽然也在实施,但并没有特别声明,既然财爸都已经说了,那我们就把这个作为明面的货币政策来实施,而且,强调说是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货币政策工具储备”,前者是告诉大家,是流动性管理方式,可能买也可能卖,后者则是告诉你,以前的货币政策中,买卖国债没法明说,除了2007年的那个特别国债之外,其他的所有国债买卖,只能藏在“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这个条目之下,以后我们可以明说了,甚至可能单列条目。
当然,如果从长远角度看,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丧失了黄金这个锚之后,主要的西方发达国家,其货币发行的锚一直都是国债,这也代表着一种政府信用。
相比之下,而绝大多数的第三世界国家,因为政府信用不足,本身发行的货币无法取信于大众,所以才不得不选择采用美元、欧元、英镑、日元这样的外汇做货币发行的锚,中国的人民币在1994年之前信用太差,动辄发行量失控造成剧烈通货膨胀,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逐渐选择了用外汇做锚。
这两天,在我的债券系列课程“不懂债券,就不要谈投资”,我也特意提到各国货币的锚,有多大部分比例是国债。
比方说美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95%以上的美元,都是用美国国债做锚而印刷出来的,因为后来的屡次QE(量化宽松)购买了大量的MBS(抵押贷款债券),所以国债的比例给降低到了70%。
但是,随着美联储2022年以来的缩表,不仅在资产负债表规模上缩减,而且在调结构,他们的MBS持仓已经在逐步减少,按照美联储理事沃勒的说法,本轮缩表真正彻底大功告成的体现,就是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中MBS的量降低为0,到时候,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将重新恢复为95%以上均为美国国债。
欧元是这样的。
日元是这样的。
所以,如果中国人民银行真的能用国债作为人民币发行的锚,而且政府能够管住自己的手,我是坚决支持的。
现在,中国经济实力已经足够强大,人民币2018年也成为SDR货币篮子之一,如果政府对自身财政收支的管控足够自信,用中国国债做锚发行货币,可谓是与发达国家接轨的行为,本身也没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
-END-
❤️
所以欧元,美元,英镑值钱!
很简单,总结就是以国债代替美债,去美元的手段。
绕[汗]
以国内产业过剩的情况来看适当多印没问题,但前提是多的钱能平均分配到底层老百姓手中,让他们敢去消费,从而拉动整体经济流动性,如果还是集中在少部分富人手里那没有任何意义
投资不断扩大,急需用钱,哪来?一是印钞,二是增收(税)才能保障需求,最终造成物价通涨和钞票?值。
瞎解释了!94年CPI暴涨是因为93汇率并轨造成的!人民币兑美元相当于暴跌60%,CPI不暴涨才有鬼了!那会儿中国又不像现在一样是世界工厂。
近二十年物价没暴涨????
以前的打工钱不值钱
自媒体就是这种德性,九真一假!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缺资金,通过引资吸储卖债券发展积累庞大资本后开始资本扩张,却在这几年遇到美国滥发美债,中国只有保持货币稳定的状况下发行自己的国债,扩大内需,对冲美债,让美债自生自灭吧
有国家电力,有全系工业,有14亿人口,自己就是锚。
税收余额才是法币的锚点,欧美发达国家的法币是以本国税收为锚点,相对稳定合理,以国债为锚点,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走的就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就是要推到美元霸权!既然要人民币成为取代美元的国际流通货币,那就必然要印钞!以前是只有中国人民使用人民币,现在要给世界人民大家都来用,不印钞怎么够?至于锚定什么,其根本就是国家信用!
这是在为最面的大规模货币扩张做铺垫么?毕竟有了央妈这个超级买家,特别是对比欧美日,我们的债券这才哪到哪呀!起码还有数十万亿级别的规模,这是发现了新大陆?还是真的无奈之举呢?毕竟举债这东西很容易上瘾,还有毕竟是借债,是有成本的。。。也就是有代价的!
虽然完全不懂,但还是看完了[笑着哭]
我们的锚定物是黄金
变相印炒,但是不入生产商业环节,只做为货币和投资工具,国债就是以时间换空间,可以吸流民间闲置资金,这样不会造成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屁话一大堆
现在就是这样,没办法,物价涨涨涨
各银行app开通国债以及国债逆回购业务
意思是要抛美债了?
谢谢您的指点
专业了,这得看几遍才你看懂[捂脸哭]
金融衍生品越来越多,说白了就是多一个特征的“比特币”而已,多一个存钱罐,多一个“商品”,跟老百姓买黄金存储差不多,可以买国债存了。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那m2比欧美一起还要多是哪个邪恶地方呢?
1000的票票准备发行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用国债作为人民币发行的锚”👍👍👍
又长又臭、乱七八糟。
美国一直再干着这样的事,自己随便印钱,为啥不提呢?
自己发自己买?这算不算,所有债务都一笔勾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