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有一位战友的咨询,如果不愿意选择逐月,那么怎样避免被逐月?
按政策设计,不想逐月的最好方式是努力去争取退休或者转业指标,从而自己要求你选择在红盾公司一心一意工作,去谋取更高的级别、从而延长军龄。看起来,引入逐月将更加刺激军官内部的竞争,从而激发军官职业的活力。
但是军官体制的设计,本身就是金字塔结构,即使竞争再激烈、全体军官再努力,也有人面临因没有岗位、晋升不了上一级军衔而退役。
如果这个时候,如45岁的少校退役后再次因没有把握住转业安置的机会,而被迫逐月,内心里会作何感想?比较一下地方的普通公务员,不用付出巨大努力也可以安稳工作到晚年。这就拉低了军官职业的归属感。
从而导致更多的军官因为对前景的不确定性和无奈的心理,转而选择在年轻的时候,尽量能够早点退役。这就产生了因不愿逐月而累积成的思想状态,即努力使自己退役安置条件仅符合转业安置条件!
比如,在少尉或者中尉时期,不选择继续晋升。以一名少尉为例,按22岁选拔成为军官,三至四年后晋升为中尉,不选择晋升上尉八年后退役,干龄低于16年,从而只符合转业条件。
一旦晋升为上尉,符合逐月的几率将至少成倍增加。这岂不是成了一种怪现象,军衔越低越早退役,通过转业进入公务员队伍;而军衔越高、越晚退役,因为多了逐月的选择,反而可能进入不了公务员队伍。
那么,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少尉晋升到少校,是好事还是坏事?毕竟大部分军官的最高级别,就是少校,并不是中校或者上校。如果晋升成了累赘,那还有人愿意在部队好好努力工作?这是不是与制度设计的初衷有违背?
有人可能会认为,就算一些人不愿干,起码还是有人愿意干,毕竟还是有人会晋升到上一级,如少校必定有人晋升到中校直至往上。理论上可以这么理解。实际操作中,晋升与工作好坏又有多少关系?
因此,在逐月的设计上还要细致的考虑,否则,很难根治全局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