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从来都不是一条平坦的路。
很多家长都在抱怨,孩子不够自觉,作业要催,学习要督促,就像是打仗一样,每天在孩子身上耗费大量精力。
这种情况下,他们经常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看起来永远都那么懂事,那么自觉。
可是你真的以为别人家的孩子天生就懂事吗?
其实根本不是这样。
人性本懒,这一点在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你指望一个连是非对错都分不太清的孩子,能够像成年人一样想得明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这本身就是对人性的误解。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玩耍、嬉戏才是孩子的天性。让一个充满活力的孩子老老实实坐在书桌前看书写字,这违背了他们与生俱来的天性。
所以你看那些看似自觉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
要么是家长在背后默默付出,要么是学校老师的严格要求。没有人天生就爱学习,都是被逼出来的。
记得我看过一个调查,说是90%的优秀学生,在小学阶段都经历过家长的严格管教。
这个数据或许有偏差,但却说明了一个问题:孩子的自觉性,往往是在外部压力下逐渐养成的。
就像驯马一样,一匹野马如果不经过系统训练,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匹好马。
同样的道理,一个孩子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引导和管理,也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01
人性是什么
说到底就是趋利避害。
孩子不愿意学习,不是因为他笨,而是因为他还没有感受到学习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
相反,玩游戏、看动画片能给他带来即时的快乐和满足感。
这时候很多家长就开始讲大道理:好好学习才有出息,将来才能找到好工作。
可是对于一个正处在当下的孩子来说,这些遥远的未来根本打动不了他。
你跟一个孩子讲十年后的事情,就跟让他想象外太空一样遥远。他们的时间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根本无法理解这些。
所以与其指望孩子自觉,不如从人性出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
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 清晰可执行的学习计划 循序渐进的难度设置 及时有效的反馈系统
这样做不是在压制孩子,而是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和习惯。就像搭建一座桥梁,把孩子从"被动学习"带到"主动学习"。
02
从被动到主动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
很多家长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看到孩子稍微有点进步就撒手不管了,认为孩子已经懂事了。
这就好比你看到小树发芽就不浇水了,殊不知这恰恰是最需要呵护的时候。
建立学习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持续的投入和关注。你不能期待一个孩子在短时间内就完成这种转变。
就拿写作业来说,很多孩子一开始都需要家长在旁边监督。
慢慢地,他们会形成固定的作业时间,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再后来,才会真正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角色从监督者逐渐转变为引导者,最后变成支持者。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
03
方法总比困难多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
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形成固定的学习节奏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小目标,让他们能看到进步
建立奖励机制,用他们喜欢的东西作为激励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学习变成一种惩罚。很多家长动不动就说"不听话就让你写作业",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排斥学习。
学习应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家长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把学习变成一种负担。
04
关于自觉这件事
说到底还是认知问题。
一个人要能够自觉,首先要有足够的认知。这种认知包括对事情的理解,对后果的预见,对价值的判断。
孩子的认知是需要慢慢培养的,这个过程中,家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你不能指望一个孩子自己去悟出这些道理,必须要有人去引导他、教育他。
所以,与其抱怨孩子不够自觉,不如想想自己做得够不够。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引导?是否建立了有效的管理体系?是否真正理解了孩子的需求?
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方法对了,再调皮的孩子也能变得懂事自觉。
重要的是,我们要对人性有正确的认识,不能一味地指望孩子自觉,而是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他们。
最后,要记住一点:教育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来,比较快。
指望教师有德,也是对人性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