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石道
上午在楼下洗车,和桂北湘源老乡聊天。
这老乡是退休教师,昔日彼此在酒桌上认识过,而且两人蛮聊得来。我说,唐老师回家过年不?他说,当然回啊,我们桂北湘源老家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宁愿在外待一年,不愿在外过个年。
我问,为什么在外的人天远八远赶回老家过年?
他说,不懂其它地方的人,单讲我们桂北湘源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老家有父母,二是老家有祖坟,三是老家有回忆。如果没有这三样东西情系,讲句老实话,回老家过年,就没有那么大的意义。
我说,父母总是要百年归寿的,但祖坟和回忆却永恒。
唐老师讲,前者正确,后者不对。因为祖坟和回忆,也只是在我们从农村到城市的这一代永恒,我们的下一代和再下一代,不但不会永恒,而且还会磨灭。当然也不怪,毕竟他们没在农村生活过,晓不得农村的道道,即便回一次农村老家,也图的是新鲜,耍玩那么三两天就会厌倦,绝不会超过一个星期。侬嫂子建议全家旅游过年,我就坚决不同意,让她和仔和媳妇及孙子去旅他们的游,过他们的年,而我回老家跟大哥过年,尽管父母都不在。一是回老家封岁(上坟),一是在老家田间地头、大巷小巷走一走,看一看,缝合一下儿时的记忆。
唐老师又说,在城市生活过四十多年,也只有我们来城市这代人维系着农村老家的情感,儿辈孙辈们心中没有农村老家,他们就像浮在池塘的水葫芦,虽然叶片茂盛,但却没有根了,尽管祖籍一栏填写着老家。
唐老师说此话时,脸上布满着蛮多无奈。
彼此洗好车子离开,互相预祝过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