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敢指使乌克兰和俄罗斯开战,却不敢用这一招对中国?

南斋孤风中 2025-03-29 19:17:59

冷战后,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走上了一条不断妥协的路。

持续性退让,最终在俄乌冲突中显现出严重后果。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急于融入西方。

1993年,俄罗斯同意从波罗的海国家撤军,放弃了战略前哨。

爱沙尼亚一国,俄军撤军,交出了不少军事基地。

北约东扩

北约东扩更是明显。

1997年,尽管俄罗斯强烈反对,北约仍吞并了波兰、匈牙利和捷克。

2004年,北约又纳入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7个东欧国。

俄罗斯每次只是口头抗议,最终都不了了之。

可见底线之模糊。

北约从德国东部边界,一下子推进了1000多公里,直抵俄罗斯家门口。

以爱沙尼亚为例。

其首都塔林,距离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只有约200公里。

要知道,苏联时这些地方都是缓冲区,如今却变成了前沿阵地。

到2022年,俄罗斯西部约60%的长度与北约成员国接壤。

再看乌克兰。

这个与俄罗斯共享1200多公里边境线的国家。

自2008年布加勒斯特峰会后,就明确表达加入北约。

2019年,乌克兰甚至在宪法中写入了加入北约和欧盟的战略目标。

对莫斯科来说,这无异于一颗定时炸弹。

为什么?

因为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北约导弹系统就可以部署在距离莫斯科仅500公里。

导弹飞行可能不到5分钟,几乎不给俄罗斯任何反应时间。

一步退,步步退

经济上,俄罗斯在90年代初接受了休克疗法,听从美国顾问建议开放市场。

结果,国内生产总值暴跌近40%。

一度沦为能源供应国。

2000年,俄罗斯GDP仅为2590亿美元,还不如当时的荷兰。

具体到安全危机,1999年科索沃战争时,俄罗斯只能眼睁睁看着北约轰炸南斯拉夫。

除了派一支象征性部队,占领普里什蒂纳机场外,毫无实质行动。

2008年格鲁吉亚冲突和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

美国制裁,虽然给俄罗斯带来经济损失。

但没有触及能源贸易这个核心,使俄罗斯形成了“西方狼来了喊多了也没什么”的判断。

俄乌战争,美国已累计向乌克兰提供超过1130亿美元军事援助。

包括“海马斯”火箭系统、“爱国者”防空系统等先进武器。

而当初美国如此大规模援助乌克兰时,“红线”一再失效,使美国确信俄罗斯不会采取实质反制。

说不要越过这条线,西方越过了;

说不要越过那条线,西方又越过了。

最后西方认为,俄罗斯的红线根本不存在。

多年的退让政策,让美国形成了“俄罗斯不会真反抗”的心理,使其在乌克兰问题上无所顾忌。

有一点很关键,中国敢打

美国为什么不敢指使小弟,和中国开战?

一点很关键,中国敢打!

一旦踩到红线,果断出手,绝不拖泥带水,犹犹豫豫。

抗美援朝(1950-1953年)中。

中国派出290万军队,伤亡36万人,却成功将联合国军队推回至三八线。

美军伤亡54246人,这场战争让美国认识到中国的战斗意志。

1962年,中印战争。

仅一个月,就将印度军队击退20-60公里,占领争议区域约2万平方公里。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

中国派出约60万大军。

用28天击溃越军,摧毁越南北部防御设施,达成“教训”目标后主动撤军。

与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叙利亚等问题上的摇摆不同,中国奉行“不打则已,打则必胜”的策略:

明确设定战略目标 - 不盲目扩张。

集中优势兵力 - 例如对越战争中的6:1兵力比。

达成目标后迅速撤军 - 避免陷入长期消耗。

美国的顾虑

美国在越战(伤亡58220人)、阿富汗战争(伤亡2461人)和伊拉克战争(伤亡4497人)中均陷入长期消耗,没有取得明确胜利。

目前中国有200多枚洲际导弹。

2800多架军用飞机,350多艘军舰,军费达2250亿美元(2023年),世界第二。

一旦与中国开战,美国将面临:

补给线延长,美国本土至亚太约7000-10000公里。

巨大经济损失,中美贸易额超6900亿美元。

盟友损失严重,中国周边国家高度依赖中国经济。

中国不仅有打仗的决心,更有打赢的能力和明智收手的战略判断,这使美国在考虑军事行动时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中国庞大的导弹库,不仅仅是一个数字。

而是,实实在在改变了亚太格局。

东风-17导弹从发射到命中目标仅需几分钟,速度高达1.7-3.4公里/秒,几乎无法拦截。

这相当于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导弹只需约15分钟就能飞完。

美军在韩国、日本的基地几乎没有反应时间。

“关岛快递”东风-26更惊人。

关岛,是美军在西太平洋最重要的军事基地,距离中国海岸约3000公里。

过去被认为,是安全距离。

但现在,中国火箭军可在30分钟内将导弹送达。

1941年珍珠港事件前,日本海军航程最远只有几百公里,美军认为夏威夷安全无忧,结果酿成大祸。

如今,美军面临类似困境——关岛和冲绳等基地都在中国导弹射程内。

区域拒止能力,就像武侠小说中的“隔空打穴”。

中国不需要舰队开到对方家门口,就能形成威慑。

美军基地脆弱性,横须贺、嘉手纳、平泽等美军基地都是固定靶子。

一旦冲突,可能在战争初期就被打击。

一艘美国航母造价约130亿美元,搭载约5000名水兵。

但面对密集的反舰导弹,优势大减。

也是外交谈判的筹码。

在任何区域问题上,中国都有“你来我就打”的实力保障,这让美国和盟友不得不慎重考虑军事冒险的代价。

近年来,美国积极发展中程导弹,试图恢复在亚太的导弹优势。

但面临部署难题:

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顾虑重重,怕成为中国反击的首要目标。

中国的强悍生产力

持久战争,不只是士兵和武器的较量。

生产力更是关键。

二战时,美国能在太平洋战场击败日本,很大程度上依靠其惊人的生产能力:

一天建造一艘军舰,每小时生产一架战机。

如今,这种优势已经悄然易主。

2023年,中国年产钢铁10.28亿吨,美国7700万吨。

二战期间美国钢铁年产量约8000万吨,而德国仅为3100万吨。

日本更少,仅1000万吨。

这种差距最终转化为战场上的坦克、舰艇和武器优势。

中国年产约3100万辆汽车,是美国1400万辆的2-3倍。

汽车生产线在战时可迅速转为坦克、装甲车生产线,就像二战时福特汽车厂转产B-24轰炸机一样。

二战期间,美国共生产超过8万辆谢尔曼坦克,而德国只生产了约6000辆虎式坦克。

今天,中国有相似的数量优势。

中国占全球造船产能的40%,而美国不足2%。

日本在中途岛战役后无法及时补充航母损失,而美国却能源源不断生产新舰。

1943-1945年,美国建造了17艘航空母舰,而日本仅建造了6艘。

今天的美国更像是当年的日本,而中国则占据了美国当年的位置。

中国有全球30%的制造业产能,从电子元件到重型机械应有尽有。

而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导致严重依赖:

药品原料,稀土加工,电子元件依赖外国。

现代战争消耗巨大。

俄乌冲突中,双方每天发射数万发炮弹。

美国可能无法长期维持高强度冲突所需的弹药生产。

中国将军事工厂建在内陆,远离海上威胁。

而美国,则需要数年恢复关键制造能力。

美国武器系统中许多关键组件依赖全球供应链,战时极易中断。

中国能快速调动资源转向军事生产。

1941年前,日本军队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工业区和资源产地,却仍然在资源战中败给了美国。

如今,美国可能面临类似处境:

有先进技术,但缺乏基础工业支撑。

不好惹,敢于亮剑

示弱往往招致更多压力,而非善意。

二战前,英法对希特勒的绥靖政策没有换来和平,反而加速了战争爆发。

朝鲜战争初期,美军高官公开声称中国不会参战;

当中国派出志愿军后,美军不得不停止了“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计划。

古代中国也有类似教训:

春秋时期的宋襄公“仁义”对待楚军,结果兵败被俘;

而强硬的齐桓公和晋文公却能成为霸主。

俄罗斯,不敢打,美国步步紧逼。

中国,敢打的决心,反而把美国吓退了。

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

面对中国的坚决态度,美国则不得不重新评估行动成本。

如今的中国,不仅有了“不好惹”的实力,更有了“敢于亮剑”的决心,这正是让美国慎重考虑军事冒险的根本原因。

5 阅读:4553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0

用户10xxx60

4
2025-03-29 23:06

因为小编是俄粉。

用户11xxx28

用户11xxx28

2
2025-03-31 18:38

什么叫不敢!他又不是没用过!只是身边的狗崽子们都只打嘴仗,却不腾挪半分!你以为是美国不敢?那是他的狗崽子们不敢!

河马

河马

1
2025-03-31 09:29

兔子是真敢打洲际导弹[笑着哭]

用户10xxx55

用户10xxx55

1
2025-03-30 06:55

俄乌能按他的剧本演,中国不一定!

用户10xxx34

用户10xxx34

1
2025-03-30 15:46

这样的假新闻就不要弄出来了?

K3

K3

1
2025-04-01 10:42

前辈打出来的

南斋孤风中

南斋孤风中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