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弄懂政策看参数
一是以月为权数计算平均缴费指数,1992年及以前视同年限指数设定为1;1993年至2010年的缴费工资指数低于1的,按照1计算;2011年至2013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分别按照不低于1、0.85、0.75计算。
二是2023年上海养老金计发基数12183元
三是过渡性养老金计发比例1.2%
四是过渡性养老金(算法全国特例)=计发基数*1992年及以前年度视同缴费年限*1.2%+1993年至1997年5月个账储存对应的“虚账实记 ”总额/120
五是每年单独出台的定额加发养老金如2022年365元,2023年280元,2024年核定表显示325元
参保人,出生1964年6月,1984年9月参工,2024年6月退休,总工龄477个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0.9639,个账161809.9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8d2ba1317a1aaeada0bc1529d7e7c72.jpg)
二、精准参数算待遇
基础养老金=12183【1+0.9639】/2* 缴费年限*1%=12183(1+0.9639)/2*477/12*1%=4755元
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基数*1992年及以前年度视同缴费年限*1.2%+1993年至1997年5月个账储存对应的“虚账实记 ”总额/120=1218.3+536.1=1754.4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161809.9/139=1164.1元
合计7673.5 元
三、 待遇分析
一是按2024年计发基数重算的基础 养老金为4803.73元,92年前的过渡性养老金为1230.2元。
按2024年计发基数养老金=4803.73+1230.2+536.1+1164.1=7734.13
二是工龄近40年,平均指数不到1,个账余额较高,计发基数全国第一,过渡性养老金计发比例1.2%,每工龄年月养老金193.04元。
三是指数设定对低档缴费参保有福利,2013年以前指数平均在0.75以上,看看其他地方平均指数都不到0.6,过渡性养老金的“虚账实记”是设定额度,显示是福利。
四是影响养老金的因素主要是工龄、平均指数、计发基数,当然也与平均指数的算法与采用、增发养老金、个账余额、增发待遇等很多因素有关。
特别声明:一是执行文件沪人社规〔2021〕32号、沪劳保养发(2005)39号;二是参保人有关数据来自网络,如有雷同,实属巧合。三是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数据没有细化,有具体数据来源的请发文共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38153eab135f643c82145262527a13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