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个人在途上》

声夫评旅游 2024-05-18 10:31:25
读《一个人在途上》

作者 昇夫 字数 2902

以前读过,还用“一个人在途上”做题目写过拙文。这次再读,有两大体会。一是通过这一篇文章,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郁达夫这个人;二是从生死上引起个人的一些触动、一点思考。

全文饱含一种悲痛的基调,主要表达了对早夭孩子龙儿深深的爱,其中不乏悔责。也表现了郁达夫人生途上漂泊的一个缩影。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为龙儿写的。同时,自身在途上的那一种颠沛流离,可谓是雪上加霜,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凄惨境况。为生活为家庭,背负着人生命运理想抱负,走在茫茫的途上,已经够让人承受了,何况又遇上是那样一个出趣的孩子死去了哩。

郁达夫

这篇文章落款写着:1926年10月5日于上海的旅馆,即写于龙儿离世后四个月的样子。

当他接到龙儿病重的电报,忙从广州回赶,到北京的家时龙儿已经死了。龙儿在最后叫着爸爸,想见爸爸,盼爸爸回来,而不能了,即便是一个五岁的孩子,也是会有憾痛的吧。郁达夫没能见到孩子最后一眼,回到北京的寓所,见到门上的白纸条儿,那一刻的心情,恐怕是除当事人难以体会的。

想起龙儿在世活着时的一幕幕情形,真叫个欲哭无泪。

在什刹海居住那年的六月,一家人在堤上散步,小小的孩子,见了人家的汽车,硬是哭着要坐,被我痛打了一顿。又有一次,因要洋服穿,又打了他一顿。想起来,只怪自己没能力。说什么早知龙儿会早死,就是典当强劫也要满足他无邪的欲望,追想起来,只有对孩子不起。

平常里,亲人间彼此好好的,却总因现实生活的种种发生矛盾不愉快乃至怨恨,可是,一旦一方突然走了,才觉得当初百般的错,对不起,追悔莫及。就算是后来人明白了这个道理,能体会理解这种情感,想让自己宽容大度,释怀谅解,可一转回到现实中来,自家又做不到。唉,人生的悔恨遗憾似乎总是难免的。

因追想龙儿生前的遗迹,要女人和自己搬回什刹海住宅去住它一两个月。或许,在外人觉得,死过人的房子是忌讳的。可对于亲人,完全不受影响。

回到曾经的住宅,一进上屋门,见一张被龙儿在正月里玩破的花灯,想当时因花灯破了他的淘哭,怎不睹物思人而伤怀心痛呢。

更有,院子里有两棵枣树,一架葡萄。“去年采取葡萄枣子的时候,他站在树下,兜起了大褂,仰头在看树上的我。我摘取一颗,丢入了他的大褂兜里,他的哄笑声,要继续到三五分钟,今年这两棵枣树,结满了青青的枣子,风起的半夜里,老有熟极的枣子辞枝自落,女人和我,睡在床上,有时候且哭且谈,总要到更深人静,方能入睡。在这样的幽幽的谈话中间,最怕听的,就是这嘀嗒的坠枣之声”。

读这一段文字,其情其景跃然纸上,历历幕幕,令人泪目。

或许,有人问孩子病发到离世有一个多月的光景,怎么最后都没见上一面?说什么悔痛,文字都是假的。可是,如果说没有那样的一种感情,又怎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字呢。

试问天下人是不是都是用行动表达实现理想和爱,是不是都做到了呢?是不是只有行动才是唯一的答案?我认为,是难以两全的。

富阳郁达夫故居二楼正厅门楣上有一块匾额,是丰子恺写的“风流儒雅”四个字。解说词特别这样说明,指的是郁达夫人儒雅,文章风流。不是指人风流,文章儒雅。我认为,这才是贴切的诠释。

有人因郁达夫的有些作品暴露,认为他风流,甚至以他有三位妻子,另有情人,骂他是渣男。

作品暴露,才是真实的表达。请问你敢这样做吗?不要道貌岸然言行龌龊背地里男盗女娼,反而站在道德的高点来强责别人。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这样的人才是虚伪卑鄙之徒。

有三位妻子,在那个时代并不稀奇。这比康有为要强,康嘴里提倡一夫一妻,自己却娶了六个老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这点上,康有为也不过是个伪君子。有情人怎么啦?你情我愿,情投意合。拿现在社会来说,那个张什么中,七十白发还娶娇妻,还有小三二奶多了去了。单郁达夫怎么就渣男?我看,是不良世人的眼红嫉妒。

关键,郁达夫是一位爱国烈士,挽救华侨,通过文章战斗,在民族大义,国家立场上,坚定不移,这才是可贵的品质。再有,人家文章就是写得棒,有真才华。能者多劳,三个妻子算什么,是人家女子愿意,又没有强奸绑架。

《一个人在途上》,可以看出郁达夫的深情,以及深情背后的苦闷。郁达夫喜欢游山玩水,热爱大好河山,这或许是郁达夫理想生活的一种。可是,这种理想并不容易达到。在经济上,他并不是一个富裕的人。可以感受到,现实不如意与抱负理想两者的矛盾,一直纠缠着郁达夫的人生。

1945年9月17日,郁达夫在苏门答腊被日本兵杀害,至今尸骨无存,结局不可谓不惨。我们平凡人,苟活七十八十,不免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呢?

夕阳楼

延伸阅读

1.郁达夫在安庆,龙儿出生在安庆

1921年10月到1922年1月,郁达夫受安徽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光明甫邀请,前往安庆任教,在那里担任英文教师。他在吕祖阁“纯阳殿”求了一签:“短垣凋敝不关风,吹落残花满地红。自去自来孤燕子,依依如失主人公。”这似乎有点一语成谶的意思。

1922年9月至1923年2月期间,郁达夫第二次到安庆,携已怀身孕的妻子孙荃一起,并在安庆诞生了他们的长子龙儿。

1929年9月29日,郁达夫从上海乘船第三次到安庆,任教安庆百花亭省立安徽大学,担任文学院教授。由于受到蒋介石嫡系亲信、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天放的攻击,并将其列入“赤化分子”名单,为免迫害,10月6日“从安庆坐下水船赴沪,行李衣箱皆不带,真是一次仓皇的出走”,自此郁达夫再没踏上这块土地。

“我尤爱西城外和长江接着的一个菱形湖水旁边的各小山。早晨起来,拿着几本爱读的书,装满了一袋花生水果香烟,我每到这些小山中没有人来侵犯的地方去享受静瑟的空气。看倦了书,我就举起眼睛来看山下的长江和江上的飞帆。有时候深深地吸一口烟,两手支在背后,向后斜躺着身体,缩小了眼睛,呆看着江南隐隐的青山,竟有三十分钟以上不改姿势的时候。有时候伸着肢体,仰卧在和暖的阳光里,看看无穷的碧落,一时会把什么思想都忘记,我就同一片青烟似的不自觉着自己的存在,悠悠的浮在空中。”

以安庆为背景写就的三篇小说:《茫茫夜》《秋柳》《迷羊》。

郁达夫自题联

2.郁达夫在北京,龙儿在北京离世

郁达夫曾数次到过北京,但每次都时间不长,加起来总共不足两年。

第一次来京,参加外交官考试。1919年夏,郁达夫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毕业,升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就读。这时收到长兄郁曼陀从北京的来信,要他来京参加外交官、高等文官的考试。9月初,郁达夫离日回国,在故乡富阳小住了几日后即赴京参加考试,可是两次都没中,之后复去了日本。

第二次来京,拜会周氏兄弟。1922年7月,郁达夫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到安庆法政学校任教。1923年初辞职,2月份第二次来到北京。一是看望兄嫂,散散心。二是拜谢周作人。因《沉沦》出版后,受到各种抨击谩骂,郁达夫写信给周作人,希望他出面给予公正评价。

第三次来京,到北大教授统计学。1923年10月初,应在东京帝国大学的学兄陈启修的推荐,郁达夫到北大教统计学。他离别妻儿,只身寄住在长兄家。1924年春,郁达夫将妻子孙荃和长子龙儿从故乡接到北京,先是一同住在大哥家,一个多月后,在什刹海北岸租了一个小院,全家搬了过去。什刹海北岸即现在的前海北沿,这是郁达夫在北京真正意义上的家。院子里有两棵枣树,一架萄萄。

1925年2月,郁达夫应邀赴武汉任武昌师大文科教授,在武汉不到一年离开,先后去了上海,广州。1926年春,到广州不久的郁达夫接到妻子来信,告龙儿患重病。

富阳郁达夫故居

丰子恺题:风流儒雅

故居院内一角的水缸

鹳山(本文图片拍于富阳郁达夫故居2024.4.25)

0 阅读:0

声夫评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