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俗话说,满招损,谦得益,一个人如果太过自信就会变成自负,因为自负这种不正确的心态,而招致祸害。一个普通人太过自负,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前程,而一个统治者如果太过自负,那么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十分巨大,甚至影响一个朝代、一个国家的命运。
古时有不少统治者,因为太过自负,太过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而不听从其他大臣的建议、进谏,甚至相信贪官污吏的一面之词,将忠臣诛杀,最后也将自己推进深渊。到了清朝的时候,皇帝乾隆也曾经犯了这种错误,觉得大清帝国已经无比繁荣的他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对英国等国家派来的大使嗤之以鼻。面对大使带来的先进科技,乾隆不仅没有学习,反而还炫耀国家的财富,而这也让众多西方国家有了要将中国占为己有的想法。
清朝的确有一段发展比较繁荣,被称为“康乾盛世”的那一段时期,社会稳定发展。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发展速度更加迅速,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开展,各种先进的科技工艺开始出现。随着航线的不断拓宽,不少西方人也来到了神秘的东方,看到了大清帝国的繁华,并将所见所闻带回国。英国女王在得知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家后,希望能够进行两个国家之间的往来,互相促进发展,因此派出大使前往东方。
当时从英国来大清的使臣,带着英国最为先进的科技发明,而这些正是大清所从来没有的,是大清所需要的。然而乾隆在接待大臣的时候,就开始了矛盾。当时还处于封建帝制,因此在大清每个人都需要向乾隆行跪礼,包括英国的大使。然而英国大使却认为这是一种非常伤自尊的行为,因此一开始直接拒绝了这个要求。从来都被下人所惧怕、唯我独尊的乾隆,一时间怒不可遏,好在后来英国大使终于妥协。
除了这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开场外,面对大使乾隆傲慢的态度,以及乾隆给英国女王的回信,就更让人觉得无语。面对英国大使展示的各种高科技,乾隆一开始就没有抱着学习的心态,在他心里大清帝国第一的地位无法撼动,他也就没有认真查看各种科技发明了。此外,自负的他还对大使表示这些东西大清都有,还将各种奇珍异宝拿出来展现给大使。看到这些的大使的确十分惊讶,回国后也将大清十分富有的消息带给了英国女王。英国女王得知了乾隆的自负和富有后,自然开始想入非非。
乾隆还给英国女王带去了一封976字的信,这封信的内容也可以看出当时乾隆的想法有多荒谬。在信中乾隆表示,英国之所以派出大使来大清,是因为仰慕大清的教化。其次,英国提出合作的提议也不可行,因为和大清的体制不符,只要是和之前所遗留下来的制度不符合的行为,都不可以进行。最后乾隆还表示自己赏赐了英国各种货物,表明了大清的国力雄厚。
这封回信现在都还陈列于大英博物馆,后人看来只是荒唐。首先英国派出使节并不是因为羡慕大清的教化,而是单纯为了国家利益。乾隆自以为其他国家都不如大清王朝,却不知其他国家早已开始了工业革命,科技飞速发展,大清却还没有任何能够与之匹敌的科技力量。乾隆的刚愎自用,属实让人无奈。
其次因为不符合制度就拒绝合作,也是十分故步自封的行为。想要发展进步,就必然要打破各种局限,必然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创新。乾隆没有看到封建帝制的漏洞和落后之处,反而还丝毫没有要进行改变,这样跟不上世界发展的步伐,也只能让大清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了。
结语
加上其他细枝末节的回复,后人看来这封回信如此荒唐,也难怪之后西方各国会出兵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作为那个年代的一个统治者,一个人的行为和决策就会影响着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因此最忌讳的就是太过骄傲自大,不听从他人意见。原本落后的大清,如果在看到了西方国家的进步后,进行大力地改进和发展,那么也许就不会有后来被侵略的历史,然而历史不会重来,正是好乾隆这种故步自封的行为,加速了清朝的覆灭,让清朝逐渐与世界脱节。
参考文献:《尚书》《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