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古往今来,有着太多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有梁山伯与祝英台般的化蝶爱情,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艰难爱情。还有“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样的爱情佳句流传下来。
文学家南怀瑾的名字,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在当代文坛之中,南怀瑾有着极高的地位。因为南怀瑾一生都致力于让文化回归正统,他耗费无数精力整理了许多儒释道文化的经典。并且在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加入的自己的理解,给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钻研开辟了另外一道方向。
文学素养的培养通常不仅仅需要对于文章的大量阅读与理解,也需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古往今来多少大文豪都是在父辈的熏陶之下才走上了文学的道路。就如苏轼父子三人在诗词之上的成就,曹操曹植父子在文学之上的造诣等等。然而在南怀瑾的身上,这一套似乎并不适用。
南怀瑾的家庭可以说于文学领域相去甚远,甚至南怀瑾的父亲南正峪若是不经过一番常人难以想象的经历的话,连南怀瑾都不可能会出生,这一切的故事还要从头说起。南正峪的家庭在他幼年时期可以说是在当地都赫赫有名的大户人家,原本生活十分的富足。然而,这一切都因为南正峪的父亲因病去世后发生了改变。
当年南家在当地可以说有名的大户,家中育有三个儿子。自南正峪的父亲去世之后,家里便全靠他母亲一人苦苦支撑,即便有着雄厚的家底,但也是得靠着母亲一人将南正峪三兄弟拉扯长大。
随着年龄的增加,再加上母亲管教三个儿子的困难,让南正峪的两位哥哥越发的不学无术,家中一直后继无人,让原本算得上辉煌的南家迅速衰败了下来。而到了南正峪12岁这年,家中的家底居然已经差不多被败坏一空。看着这个残破不堪的家和两个不成器的败家哥哥,年仅12岁的南正峪决定站出来挑起大梁。
于是,南正峪做了一个决定,把仅剩的一点家产变卖,用这些钱去学习了一门冷门的手艺,制作棺材。勤奋的南正峪与他的两个哥哥截然不同,他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既然做出了决定,就一定要将这件事做好。
因此,一方面是因为那个年代的人们对于丧葬有着执念一般的排斥,导致当时的丧葬行业人员紧缺,算是一块空白之地。另一方面在南正峪勤奋的学习之下,他的木工技术突飞猛进,制作起棺材来越发的得心应手。再者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中,天灾人祸不断,所以几乎每天都有人逝去。所以在南正峪开了一家棺材铺后,生意很快做得风生水起。
生意做得不错的南正峪也因此积累了一笔不菲的资金,不同于其他商人在生意做得好的时候越发贪婪的是。南正峪心中清楚的明白,商人如果贪婪无度那么生意绝对做不长久,只有保持仁义,诚信的商人才能生意兴隆。因此南正峪在做生意时,从不趁人之危狮子大开口,反而还在穷人因为家庭困难买不起棺材时,为穷苦人民免去制作棺材的费用。
正是在这样的经营理念之下,南正峪的名声大噪,成为当地有名的大善人,并且生意也随着名声的传播而变得越发兴隆。然而在事业上风生水起的南正峪却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毕竟在当时丧葬行业在人们心中还是不很吉利,所以很少有人想将自家女儿嫁给南正峪。
但是在这时,当地一户赵姓的人家觉得南正峪非常不错,做生意就有着极好的名声,所以同意将自家大女儿嫁给南正峪。虽然赵家大女儿容貌一般,但是南正峪还是很快就答应了这门婚事,并且在婚后南正峪十分珍惜自己的妻子与来之不易的家庭。
然而在结婚后的三年里,南正峪妻子的身体状况却一天不如一天,虽然有南正峪的精心照料,但还是在三年后撒手人寰,又留下南正峪一人。丧妻的南正峪悲痛不已,立下誓言此生绝不再娶妻子。
这样难得的品质最终感动了妻子的赵家,赵家人在听说南正峪的誓言后,因为他一贯的名声和身上宝贵的品质,不忍心看着他一人孤老,便决定将刚刚到婚龄的小女儿也嫁给南正峪。南正峪在最初听到这样的消息后立马拒绝了赵家人,但是赵家人已经下定决心,每日向南正峪软磨硬泡,最终南正峪无奈同意了这门婚事。
结语
再次有了妻子的南正峪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与续弦的妻子平淡地过了一生,生下的唯一一个儿子在后世文坛上取得了赫赫名声,成为了一代文学大家,正是南怀瑾。
参考资料:《杨柳枝》《一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