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4年寒风凛冽的冬季,曾有一段惊世奇缘悄然萌芽。
故事发生在一位青春靓丽的女记者和一位年逾花甲的科研工作者之间。
彼时26岁的张严平和63岁的杨南生,中间隔着一代人,年龄的鸿沟本应让他们擦肩而过。
但一次不期而遇的专访竟让两人缔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选择相伴终生?
灵魂相交的专访
曾经的张严平还只是个新华社里非常不起眼的一个小记者。
因国家重要会议正在召开,所有人员全体出动去对来自全国各地献言献策的代表们进行采访。
分配给张严平的任务,就是对已经年过六旬、看似并没有什么成就闻名全国的老研究员杨南生。
当她站在杨南生家宅的大门外时,小记者的心中不免忐忑不安。
但门扉开启的刹那,眼前这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却让她松了一口气。
饱经沧桑的学者杨南生,敏锐的察觉到了她的紧张情绪,便主动开始引导起了话题。
没想到两个年龄相差甚远,从事不同领域工作的人竟然在诗词歌赋中找到了共同话题。
于是一场心灵相交的访谈正式开始,一谈竟谈了两个多小时。
采访结束时,窗外的阳光洒落桌头,照在杨南生堆满了各种文件的书桌上。
她被杨南生侃侃而谈的睿智头脑所折服,便鼓起勇气约起下一次非正式的拜访。
杨南生欣然应允,在一张便签纸写下具体的联系方式,递到小记者的手上。
由于工作繁忙,两人便以书信相通,来往甚密,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寄存处。
从最初的文学探讨逐渐延伸到人生哲学、社会变迁等更深层次的话题。
张严平难得有如此良师益友,即使熬夜也要写信给杨南生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倾诉年轻人的困惑。
而杨南生作为一个十分亲和的长辈,更是为这个小记者指点迷津,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可感情的升温来的如此稀松平常,又如此猛烈。
内心感情的蝶变
张严平发现自己开始期待每一封回信,心跳甚至也会因为信封上熟悉的字迹而加速。
似有察觉小记者感情变化的杨南生,则开始在回信时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措辞会引起误会。
这份忘年交的感情让两个人都忐忑不安。
杨南生深知自己年事已高,若是做引路人还尚可,做灵魂伴侣恐怕会耽误张严平的大好年华。
他曾多次暗示张严平应该寻找一个更适合的伴侣,甚至字句间还有催促之意。
她甚至开始躲避同事们的闲聊,生怕被人发现她的心事。
但小记者在一个晚上,鼓起勇气写了一封表白信。
张严平在信中写道:“南生,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关系,听起来也许会很疯狂,但我不能再欺骗内心。”
她真情实意的在信中告诉杨南生,此生想要嫁给他和他相伴一生。
而杨南生却犹如接到了一枚重磅炸弹,欣喜、复杂的心情充斥了他的内心。
他在西安的河畔独自徘徊了整整七天来消化信中这几句话蕴含的感情。
在自己的前半生,一切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国家研究所,从未考虑过个人得失。
但现在年逾六旬的杨南生,想要接受一份真挚的感情,却还要思索再三。
幸福已经叩响了他的门扉,他真的有勇气去拥有吗?
最终这个白发已生的老人,在一个白雪皑皑的清晨决定不再压抑内心的渴望,提笔进行了回应。
他的回信很简单,就是反复问张严平真的考虑清楚了没有。
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会给彼此带来许多的不便和痛苦,真的要这样决定吗?
在等待回复的过程中,杨南生备受煎熬,他怕张严平坚定的回“是”,又怕得不到心中的答案。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但请相信我早已深思熟虑,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她回道。
不顾一切的相爱
作为正常人家的父母亲,任谁看到女儿这样不顾一切都会上前阻拦。
父亲听到这个消息时拍案而起,怒斥她被人蛊惑。
母亲的眼泪也完全止不住,苦苦哀求她放弃这段不被看好的感情。
面对亲人的言辞反对,张严平心如刀割,她也无数次在放弃和坚持之间徘徊。
但一想起那灵魂交融的伴侣杨南生温柔的目光,她就重新有了勇气。
为了陪伴杨南生,张严平辞去了新华社的工作,在当地一家小报社谋职。
从光鲜亮丽的国家通讯社记者,到默默无闻的地方小报编辑,张严平的薪酬和前途远不如从前。
但每当她看到杨南生专注工作的侧脸,或是两人一同在夕阳下散步的温馨时刻,她就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杨南生对此感到愧疚不已,但妻子却总是笑着安慰他不必在意。
如何能够不在意张严平的付出,尽管她说自己就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能够深入基层更有助于她积累写作素材。
在这段不寻常的爱情故事传开后,张严平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随之而来的关注也给张严平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有人质疑她当初嫁给杨南生的动机,也有人对她能否守住这份感情表示怀疑。
面对种种非议,张严平选择以沉默和行动来回应。
贴心爱人的离去
岁月如梭,转眼间27载光阴逝去。
随着年岁的增长,杨南生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2013年的一个寒夜,杨南生躺在病床前脸色苍白。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妻子的脸,拽住张严平早已不复皮肤弹性的手。
这个耄耋老人轻声的呢喃道:“平平,照顾好自己啊。”
张严平此时也已人到中年,看到此情此景更是伤心不已。
后来在整理杨南生的遗物时,她无意中发现了一些尘封已久的书信档案。
当她翻开这些泛黄纸张时,一个惊人的真相浮出了水面。
原来她的丈夫杨南生,就是我国固体火箭事业发展的领航者之一!
那些他从未提及的往事随着书信档案的翻阅,一幕幕出现在张严平面前。
那些她未了解过的曾经,竟然桩桩件件都是那么的辉煌而伟大。
张严平的泪水夺眶而出,她终于明白为何丈夫总是那么忙碌,为何时常会陷入沉思。
对此她感到既自豪又心疼,为杨南生的伟大成就而骄傲,为他的一生默默奉献而心痛。
纪念已逝的亡夫
为了纪念这段跨越岁月的爱情,也为了让世人了解杨南生的贡献,张严平撰写了一本纪实文学。
书中不仅记录了他们的情感历程,更揭示了杨南生鲜为人知的光辉岁月。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杨南生和他的同事们日以继夜地工作,克服了无数困难,终于让中国成功进入了太空时代。
她开始联系丈夫的旧同事,收集更多关于他航天科研生涯的细节。
这些同样已经年迈的科学家们纷纷向她讲述了与杨南生共事的回忆。
她无比庆幸自己能够成为杨南生生命中的一部分,能够见证并传播他们同行之人的伟大。
那一刻,她仿佛又看到了杨南生温柔的笑容,听到了他轻声的叮嘱。
通过这些努力,张严平更加完善了《君生我未生》的内容。
出版后的传记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让公众了解了丈夫及其同事们的伟大付出,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了中国早期航天事业的艰辛历程。
每当张严平看到这些年轻人意气风发的模样,她就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杨南生,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
她会轻轻擦拭丈夫墓碑,然后坐下来,将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
”南生,你看,航天人的故事一直在延续。”
“那些孩子们,就像当年的你一样,怀揣着对祖国的赤诚之心,为航天事业奋斗着。”
伟大的事业需要默默付出,而人生的价值,在于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的影响。
张严平和杨南生的故事,不仅是一段感人至深的情感传奇,更是一曲献给祖国的动人赞歌。
虽然杨南生已经离世,但他们的爱情故事和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写在末尾
张严平轻轻闭上眼睛,仿佛又回到了初遇杨南生的那个冬天。
她知道,无论时光如何流逝,他们的爱情永远定格在最美好的瞬间。
信源:杨南生,我的爱人科学家 张严平 2022年01月12日08:25 | 来源:学习时报
信源:著名航天专家杨南生妻子张严平回忆录《君生我未生》出版 澎湃新闻2021-12-06 12:28
信源:缅怀杨南生|与党同龄 奉献一生 中国航天报 2021-12-29 17:22
信源:中国知网《一个记者的幸福是什么?——我眼中的张严平》张垒
信源:中国知网《爱因信仰而璀璨——读《君生我未生》》操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