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的发现:曹操、华佗故里均在河南!

神州观察 2024-08-16 11:42:59

【编者按】这是2009年8月中旬首发于大河网的一篇文章,文章的线索是笔者当年在河南永城参加“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12届年会”时偶然发现的,遂采写成文。

由于当时是官媒首次提出“曹操、华佗故里均在河南”这一观点,所以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媒体纷纷跟进报道,也引起了向来以曹操华佗故里自居的安徽亳州方面的强烈反弹,亳州官方组织当地媒体进行了连番“反击”,坚称曹操、华佗故里一直在亳州。亳州、永城两地的网友,也进行了长达半年的隔空论战。

由于那次会议只是一次例行的年会,议题并非是与亳州“争抢”名人故里,所以会议结束后,永城官方并未对该话题进行跟进研究。相比亳州官方的“如临大敌”,河南官方没有任何后续动作,所以当时河南貌似落了下风,以致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曹操、华佗故里都在亳州。

距此文发表已经过去了整整15年,15年间,新的一代人已经成长起来,当年的专家如朱绍侯等已经去世,今日再发此文,一是纪念15年前的那次采访,二是让更多人客观对待因行政区划变化而导致的名人故里的变迁,从而尊重事实,不再泥古不化。

———————————————————————————————————————

长期以来,关于曹操和华佗的故里的,史书上都称是在“沛国谯郡”,即今天的安徽亳州。但在刚刚于河南永城市闭幕的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12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却提出:曹操和华佗的家乡原来确属谯郡(安徽亳州)管辖,但按照现今的行政区域划分,两人的家乡已经被划在河南省境内。

◆曹操的家乡在今天的永城市新桥乡

河南省永城市往南14公里的新桥乡政府北侧,有一条浍河,在今天的浍河附近,古时有一个亭子名费(音同毕)亭,所以这里原来叫费亭集,因河上有一石桥,费亭集又名费桥集。清光绪24年,河上增修了一座砖桥——新桥,所以渐称新桥集。

具有近2000年历史的曹操点将台遗址

永城市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继彪告诉记者,如今,新桥乡的老年人仍称自己所在的乡为“费集”或“费桥集”。东汉时曹操的祖父曹腾曾被封为费亭侯,这里就是他的封地。清《永城县志·古迹志》中记载:“费亭,在城南费桥集。汉建和元年封中常侍、沛国曹腾为侯国,此城即其食邑。”

曹操曾在他的著名散文《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域划分,亳州往东二三十里即进入河南永城境内,所以曹操文中所说的“谯东五十里”,即其老家费亭所在地。

点将台的土层明显是层次分明的夯土层

8月18日,记者来到永城市新桥乡浍河岸边,虽经历了近2000年的风风雨雨,但大桥东边的曹操点将台旧址依然清晰可辨,其夯土层与旁边的自然土层明显不同。

陪同的永城市汉文化研究会另一位副会长曹长春介绍,在大桥的西边,南北两岸有两个村庄分别叫前营和后营,传说是以前曹操的两个兵营驻扎地。

◆华佗故里在永城市龙岗乡华佗村

河南省永城市龙岗乡街头的华佗塑像

据原来的亳县老县志记载,同为“沛国谯郡人”的神医华佗的故里就在城东北45里处,而今天从亳州往东北行23公里,即来到了河南省永城市龙岗乡华佗村,所以这里确定就是华佗的故里,它原本属于安徽亳州,1952年,连同整个永城一起被划归了河南省。

这里就是曾经占地几十亩的华佗庙的旧址

华佗村原来建有占地几十亩的华佗庙,但不幸在文革期间被拆毁,记者8月18日在该村仅见到一块破裂的方砖,华佗庙旧址上已盖起了民房。但该村野生的蔓陀罗却依然很生长得很好,这种植物具有镇痛、麻醉等作用,相传是华佗配制麻沸散的原料。而该村关于华佗医病的各种传说,更是多不胜数。

华佗村野生的曼陀罗

◆专家声音:应按照行政区域变化还原历史真实

对于曹操和华佗故里如今均在河南境内的说法,参加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年会的大多数专家给予了肯定。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原副会长朱绍侯教授说,历史是历史、现实是现实,曹操和华佗的故里此前属于安徽亳州固然不错,但既然行政区域发生了变化,现在划给了河南,那么就应该尊重现实,所以今后可以认为曹操和华佗就是河南人。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秦汉史专家熊铁基也认为,由于区域划分和发现新证据等原因,推翻过去的结论是很正常的,历史研究就是这样不断向前发展的。

来自安徽省的专家又是怎么看的呢?安徽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陈立柱表示,“曹操和华佗的故里今属河南”这个观点很新颖,特别是“谯东五十里即属河南”这样的论据,有一定的价值。

◆亳州历史沿革及古代所辖范围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上古时,“亳”地属古豫州,秦置谯县,西汉时,谯县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东汉时,沛郡改为沛国。建安末年,拆沛国之一部置谯郡,北魏正始四年(公元507年)置南兖州,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改南兖州为亳州。

1993年黄山书社出版的《亳州市志》记载:“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亳州为谯郡,谯县与谷阳、城父、山桑、临涣、永城、酂为其属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改谯郡为亳州”“唐开元年间(713-741年)亳州所辖8个县(谯、临涣、酂、城父、鹿邑、蒙城、永城、真源)”。

其中的“酂县”,即今天的永城市酂城镇和酂阳乡一带,“永城”仍是今天的河南永城市。

1952年,原属安徽亳州地区的永城县划归河南,位于永城境内的曹操和华佗故里,也一并列入河南省的管辖范围。(首发于2009年8月20日大河网)

0 阅读:18
神州观察

神州观察

聚焦社会万象、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