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油和钢铁两大标志性的立国强国物质看前30年的国家基础建设

洪言新语 2024-10-25 09:20:38

现在一些割裂历史的跳梁小丑,他们总是竭力否定新中国的前30年为国家建设打下的坚实基础,他们往往采取各种手段,或偷换概念,或移花接木,或拐弯抹角,什么是“中国五千年的基础”,什么是“民国就有了的基础”什么“不改革开放还在打基础”,甚至还拿朝鲜、古巴来比,说什么朝鲜“一直在打基础”,古巴“打了60年基础”等等,一句话,他们就是要否定前30年我们的老一辈为国家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这里笔者想单从石油和钢铁这两个影响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基本要素,来看看是不是如那些割裂历史,否定基础作用的魑魅魍魉们所说的那样。

先看看历史,1949年我国的石油和钢铁情况,建国前我国历来被西方国家称为“贫油国”,据相关资料,1949年我国的原油用量人均仅0.23公斤。钢铁1949年全国年人均产量仅0.75公斤。

新中国建立以后,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初步形成了玉门、新疆、四川四个石油天然气基地。1959年,全国石油产量达到373.3万吨,四川天然气从1957年的6000多立方米提高到2.5亿立方米。

1960年3月,一场关于石油工业革命运动的大规模的石油会战在大庆揭开了序幕,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同年12月,原油产量急剧增长,需要炼油工业同步发展。到1965年止,共新建以上装置13套,大大缩小了同当时国外炼油技术水平的差距。1965年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617万吨,自给率达97.6%,提前实现了我国油品自给。

在大庆石油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石油勘探队伍开始进入渤海湾地区。1964年,经中央批准在天津以南、山东、东营以北的沿海地带开展了华北石油会战。到1965年,在山东探明胜利油田,拿下了83.8万吨的原油产量,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355万吨。

1976年,大庆油田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为全国原油年产上一亿吨打下了基础。到1978年,全国原油加工能力已达到9291万吨,基本上与我国原油生产规模相适应,从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中,原油产量以每年递增18.6%的速度增长,年产量突破了一亿吨。保证了国家的需要,缓和了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从1973年起,我国还开始对日本等国家出口原油,为国家换取大量外汇。

据有关资料,中国原油产量,1950年为20万吨,1975年为7706万吨,增长了385.3倍。创造了世界石油发展历史的最高记录。与同期的美国、印度、苏联、日本比,美国同期增长了9.88倍,印度同期增长了33.12倍,苏联同期增长了12.96倍,日本同期增长了2.1倍。

再说钢铁,在钢铁方面,毛主席在1958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就是要在15年内赶上英国,50年内超过美国。

由于抗美援朝战争中,中西方国家在战争中体现出来的整体国家实力和工业能力的差距非常巨大,全国上下都意识到新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巨大差距,国家领导层提出赶英超美的概念,以此来激励全国大力发展重工业和钢铁工业。

1950年,志愿军入朝作战,那一年,美国的钢铁产量是8700万吨,是中国的142倍。中国仅61万吨,而且大半是铁匠铺炼的生熟铁,如果比钢产量,这个差距将达到惊人的368倍。美国人均接近半吨,可造半辆吉普车,中国只有7两,连做一把刺刀都不够。因此,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我国的钢铁工业。

1951年,新疆军区后勤部钢铁厂(八钢的前身)创建;1953年,马鞍山铁厂(马钢的前身)兴建;1955年,武钢开工建设;1958年,湖北钢铁厂(鄂钢的前身)破土动工;1966年,韶关钢铁厂建成投产;1969年,九四二四工程(梅钢的前身)开工建设。在这一阶段,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变”、“两个黄金发展期”、“三次基本建设高潮”。

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鞍钢、武钢、包钢三个大型钢铁基地基本完成建设。扩建、新建太钢、重钢、马钢、石景山钢铁厂、湘钢、济钢、临钢、南钢等小型钢铁企业建设发展情况良好。1964年开始的三线建设,新建攀钢等钢铁厂,恢复建设了兰钢、酒钢、扩建了遵义铁合金厂等。为我国改开后钢铁工业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1965年,钢铁总产量1223万吨,1976年达到了2046万吨,10年间产量增长了80%。

从有关国际数据来看,中国的钢产量,1950年为61万吨,1975年为2390万吨,增长了39.18倍。

再看看毛主席关于钢铁方面“赶英超美”目标的完成情况,据资料显示,1958后的15年即1973年,英国钢产量是2665万吨,中国是2522万吨,与英国仅一步之遥。1958年后的50年,即2008年,中国钢产量近5亿吨,是美国的5倍多。

中国的钢产量首次超过英国是1975年,但次年发生了反转。1977年英国钢产量2047万吨,中国2374万吨,再次超过英国。之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赶上美国是1995年,这一年,美国钢产量是9496万吨,中国是9536万吨。

现在我们再来与世界同期的情况比较一下:

不仅在石油、钢铁方面为新中国的发展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航空航天工业、船舶工业、核工业、高精尖科技领域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的航空航天工业、船舶工业、核工业等都跃居世界第三,一些高精尖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然而,现在竟然有人要么说什么“不是改革开放还在打基础”,要么说什么“中国五千年来一直在打基础”,这纯粹就是一种胡说八道,是一种歪理邪说。是对基础涵义的扭曲,充分暴露出这些人仇视新中国前30年历史文化丑恶嘴脸。

那些否认前30年基础的人,常挂在嘴上的歪理邪说是:中国“打了五千年基础”,“没有改革开放还在打基础”。或者就是“古巴打了60年基础”,朝鲜一直在“打基础”,他们企图以此来否定新中国前30年打下的基础,尤其令人难以容忍的是竟然把打基础等同于贫穷,以嘲讽的语气把前30年老一辈勒紧裤腰带打基础说成是贫穷。

那些人自以为他们见解独到,其实,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歪理邪说是多么的荒唐。他们也不想想,说打了“五千年基础”,他们就不想想新中国刚建立时是一种怎样的情况。不知道为什么解放前叫“洋油”、“洋铁”、“洋钉”?为什么慈禧太后时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化,没有两弹一星?为什么西方国家敢在中国横行霸道?这些他们能自圆其说吗?再说,按照他们所说的“不改革开放还在打基础”,他们就根本不想想,我国的电子工业、芯片、导航系统、大飞机,因下马,为什么后来被人家卡脖子,他们能作出一个合理解释来吗?

至于说朝鲜、古巴打了几十年基础,他们知道朝鲜、古巴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没有?他们的高精尖科技有多少?他们能和中国比吗?

更为荒唐的是怎么能把打下的发展基础,与“贫穷”划等号呢?贫穷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吗?你们说非洲比中国好,非洲国家的现代工业在世界上又排什么位置呢?非洲国家能成核大国吗?说话要讲逻辑,要经得起分析推敲,要客观准确,否则就丧失了做人的道德底线,就是对历史的亵渎,是对老一辈辛勤付出的侮辱,是对人民的背叛。

再说,没有前30年打下的基础,你拿什么来改革开放?一穷二白,都是文盲劳动力,人家和你开放吗?你到国际市场有竞争力吗?俗话说得好,“没有梧桐树,哪能招来金凤凰”。正因为中国在前30年打下的坚实基础和强大的国际地位,才能很好地融入国际市场,并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从国内来说,没有前30年打下的基础,既不可能有和平发展的环境,更不可能有成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大国的各种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那些否定前30年基础的言论,不只是否定前30年建设成就那么简单,其实它包藏着一种极大的政治阴谋,这阴谋只要从苏联亡党亡国的教训中就能够找到答案。

0 阅读:0

洪言新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