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患者逐渐增多,医生提醒:60岁后,尽量改掉5个坏习惯

行平双 2025-02-12 09:50:4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胰腺炎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尤其在中老年群体中更为常见。很多人以为胰腺炎只是“吃坏了肚子”,但这种疾病的危害远比想象中严重。急性胰腺炎发作时,疼痛剧烈,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慢性胰腺炎则会逐步损害消化系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特别是60岁以后,人体各项机能逐渐下降,如果再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胰腺的负担会进一步加重。

医生提醒:到了这个年纪,最好尽量改掉以下五个坏习惯,否则可能会让胰腺不堪重负。

1. “无酒不欢”?你的胰腺在哭泣!

不少人退休后,生活节奏放缓,聚餐、喝酒的机会增多。

但你知道吗?酒精对胰腺的伤害并不亚于对肝脏的影响!长期饮酒会刺激胰腺过度分泌消化酶,导致胰管堵塞,进而引发胰腺炎。

尤其是高度白酒,对胰腺的刺激更大,长期大量饮酒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甚至导致胰腺坏死。

真实案例:201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一项研究,分析了长期饮酒与胰腺炎的关系。

研究发现,每天饮酒超过30克(约一两白酒)的人,患慢性胰腺炎的风险比不饮酒者高出3倍。

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认为“偶尔喝点没事”,但即便是短期内大量饮酒,也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医生建议:60岁以后,尽量减少饮酒,尤其避免高度烈酒和长期酗酒。

如果难以完全戒酒,可以选择低度酒,并且控制饮酒量,每周饮酒不超过两次,每次不超过半杯红酒或一杯低度黄酒。

可以用茶水、酸奶等健康饮品代替酒精,减少对胰腺的刺激。

2. 高油饮食,胰腺的“隐形杀手”

中国人的餐桌上,油炸食品、红烧菜肴、肥肉等高脂肪食物随处可见。

而高脂肪饮食是诱发胰腺炎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摄入大量油脂后,胰腺需要分泌更多的胰酶来帮助消化。

如果脂肪摄入过量,胰腺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容易引发炎症,甚至导致胰腺功能衰竭。

冷知识:很多人以为只有肥胖者才容易得胰腺炎,但瘦人如果长期高油饮食,患病风险同样很高!因为脂肪是体重的来源,它还会影响血脂水平,导致高脂血症。

而高脂血症是胰腺炎的重要诱因之一,即使一个人身材瘦削,但如果血脂过高,胰腺仍然可能受到损害。

医生建议:60岁以后,饮食应尽量清淡,减少油炸、红烧、肥肉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可以选择蒸、煮、炖等烹饪方式,增加蔬菜、鱼类、粗粮的摄入。

特别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山药等,有助于降低血脂,减轻胰腺的负担。

3. 暴饮暴食,胰腺“超负荷运转”

退休后,时间充裕了,不少人开始享受“吃吃喝喝”的乐趣,但进食过量,尤其是一次性摄入大量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会让胰腺不堪重负。

暴饮暴食会导致胰液大量分泌,增加胰腺的压力,严重时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

医生建议:想要保护胰腺,一定要控制进食量,每餐吃七八分饱,不要等到特别饿了才猛吃一顿。

睡前两小时尽量不要进食,避免夜间胰腺持续工作,影响修复功能。

4. 久坐不动,胰腺“血流受阻”

很多人退休后,喜欢窝在沙发上看电视、刷手机,运动量大大减少。

而久坐不动会导致血液循环变慢,胰腺的血液供应减少,影响其正常功能,增加炎症发生的风险。

医生建议:60岁以后,适量运动对胰腺健康至关重要。

每周至少进行12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太极、游泳等。

特别是饭后散步,有助于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减轻胰腺的负担。

5. 乱吃保健品,胰腺“受不了”

不少老年人喜欢吃各种保健品,认为这样能“补身体”。

但很多保健品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或刺激性成分,长期服用可能加重胰腺负担。

尤其是一些“排毒养生”类的产品,可能含有刺激性成分,反而容易引发消化系统问题。

医生建议:60岁以后,不要盲目服用保健品,特别是来路不明的产品。

如果有消化系统问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而不是随意补充某些“养生产品”。

总结:胰腺健康,从生活习惯开始

胰腺炎虽然看似离我们很远,但它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尤其是在60岁以后,更需要格外注意。

减少酒精摄入、控制饮食结构、避免暴饮暴食、坚持运动、谨慎使用保健品,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习惯调整,实则对胰腺健康至关重要。

身体是一座“工厂”,每个器官都是重要的“工人”。

如果我们不善待它们,迟早会遭到“罢工”反噬。

希望大家能从今天开始,关注自己的胰腺健康,让身体的每一个“工人”都能安心工作,陪伴我们更长久的岁月。

信息来源: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8年研究报告:《Alcohol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hronic Pancreatitis》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胰腺炎的健康指南

《中国慢性病报告》2022年版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

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0 阅读:10
行平双

行平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