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道中,闲话如同春日的柳絮,
漫天飞舞,无孔不入。
有人对其避之不及,生怕这脏东西飞进自己的口鼻,但也有人乐此不疲,仿佛生活便在这无休止的嚼舌根中找到了生活的真谛。
闲话这个东西,始于人之口,兴于人之心,若是论起种类,真可谓形态各异,大辟万千。
比如那些捕风捉影的闲话,总是会以所谓风影为由,捕的是似是而非的“事实”,捉的是“非我族类”的影子,看似是了解真相,实则是寻求臭味相投的精神伴侣,
接下来的无中生有,那便是准备添油加醋,烹出一道只有自己人才能吃出滋味的美味佳肴,能上桌动筷子的,必然是“自己人”,吃下这口菜,巴拉巴拉喂到嘴边的饭,这一桌子的人们自然就有了举杯痛饮的条件,
痛饮的东西,可比那些酒精饮料刺激多了。
闲话这道菜,究其“美味”的传承与考究,无一不是以满足说者的猎奇心理与听众的八卦欲望为宗旨,进行倾向性的“调味”加工,所以这道菜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广场小巷,亦或是在写字楼里某个角落,更有可能出现在“某人不在的激情时刻”。
此刻的闲话如瘟疫般迅速蔓延,成为人们消遣垃圾时间、填充精神空白的必备良药,当然身处漩涡之中的人们是不可能意识到闲话的坏处,远不止浪费时间,颠弄是非,搞所谓“小圈文化”这么简单,更在于其对个体尊严的践踏,对人际关系的“讽刺性破坏”。
闲话像是一个漩涡,没有身在其外,只能“置身事内”。
且看那人间烟火的深处,张三李四因琐事争执不休,原本小事一桩,说开了也就解决了,但却被好事者夸大其词,添油加醋,瞬间变为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
张三李四,谁是恶霸谁是受害者,全凭“听说”二字论定对错,只看“可能”二字如何将事实翻转腾挪,
一点破事,几张烂嘴,叽叽喳喳,好不快活。
若是没这一顿搅和,二人也许还可握手言和,却因闲话的发酵,矛盾升级,终至“不死不休”。
诸如此类琐事,从那街头巷尾,到公司职场,宿舍校园,再从大团体到小圈子,
俯拾皆是。
闲话犹如无形利刃,切割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纽带,调戏着本就脆弱的关系网络,好朋友变成仇人,原本的面子关系变为敌对冤家,不必要的冲突日益激烈,无意义的纠缠大行其道,最终让平静的交际社区变为谣言战场。
再观那“网络庙堂”之上,键盘侠客们各执一词,看似针砭时弊,实则煽风点火,用可笑的方式暴露着他们本就不高的见识,更以闲话为武器,互相攻讦,混淆视听。
看客们被裹挟其中,或愤怒,或忧虑,或迷茫,却往往忽视了这些因情绪而诉诸的闲话背后的真正意图:挑动原本站在一起的关系,有对立就必然有焦虑,有冲突就必然有纠结,焦虑和纠结占据了人们关注的核心,热度一路飙升,看到的却是如同小丑一般的戏耍,以及那些盲目之下的可悲。
闲话不断,生活继续,不该被打扰的清醒,
也该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