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多斯特·穆罕默德汗
听闻大清将与爱乌罕联手进军旁遮普,严惩那些与英国侵略者勾结、恶贯满盈的锡克国王舍尔·辛格,拉达克的百姓们无不欢欣鼓舞,纷纷响应号召,积极参军。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英国侵略者的深深仇恨,以及对大清军队的无限敬仰和殷切期待。这股爱国热情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迅速在拉达克地区蔓延开来。
与此同时,在拉达克境内,大量的粮草也被征集起来,以备军需之用。百姓们自发地捐粮捐物,支持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他们有的捐出家中仅存的粮食,有的则捐出珍贵的财物,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支持。整个拉达克地区都笼罩在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大家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着充分的准备。
又过了十天,孟保将军从拉萨率领五万汉藏联军,浩浩荡荡地赶往列城。他们的队伍如长龙般蜿蜒前行,气势磅礴。到达列城后,他们在城外扎下了坚固的营寨,与早已在此等候的刘明大将军会师。此时,列城内外都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战斗气息,士兵们都在摩拳擦掌,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他们深知,这场战斗不仅关乎国家的荣誉,更关乎百姓的安危。
与此同时,吴仁将军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水军。他深知水军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大量建造战船,铸造新炮,准备火药,为出征旁遮普做好了一切准备。这些战船造型威武雄壮,共分为上下三层,每层都装有舷窗和红衣大炮。每艘战船都配备了五十门大炮,火力十分强大,足以让敌人闻风丧胆。
这天下午,刘明大将军正在与众位将领商议军情,突然有卫兵进来通报:“朝廷使者吴公公到了!”刘明闻言,立刻吩咐道:“出帐迎接!”众位将领闻言,纷纷走出大帐。只见迎面走来的是吴公公及几个宫廷卫士,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脸上带着威严的笑容。
吴公公走到刘明面前,说道:“恭喜大将军,再获大捷,全歼锡克蛮匪,击毙匪首古拉格·辛格。圣上让我前来宣布恩旨,刘大将军请接旨。”刘明闻言,立刻跪下说道:“臣刘明接旨。”吴公公取出诏书,高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征西大将军刘明,不负朕望,尽心竭力,英勇杀敌,全歼锡克蛮夷,击毙匪首古拉格·辛格,解了列城之围。朕心甚慰。特加封大将军刘明为神勇征西大将军,封一等忠勇侯,世袭罔替。刘明可节制我大清属国爱乌罕、廓尔喀、哲孟雄、布鲁克巴、缅甸诸属国。朕已颁布诏书给各个属国君主,让他们共同出兵,驱除英夷出次大陆。加封吴仁为神勇征西副将军,孟保为定西副将军,贝次思南为安西副将军,徐保、张小伙等为偏将。另授予大将军刘明就地征集粮草之权,各地方督抚,属国君主皆须听命于大将军之命供应粮草。钦此!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二。”
刘明听完诏书,高声说道:“我主万岁,万万岁!”吴公公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我临来时,圣上特别嘱咐我说,大将军即将出征消灭锡克罪魁祸首,驱逐英夷出印度次大陆,这次一定要扬我大清国威,立功于异域。”刘明闻言,立刻表态道:“臣自当尽心竭力,报效圣上。”
吴公公传达完圣旨后,便启程回京复命去了。转眼间,两个月的期限就到了。清军已经建造好了大量的战船,这些战船如同钢铁巨兽般矗立在河面上,气势恢宏。它们造型威武,火力强大,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刘明大将军率领十万将士登上了五百艘战船,从赞斯卡河扬帆起航,进入了印度河。他们的队伍浩浩荡荡,如同一条巨龙般在河流中穿梭前行。沿途之上,只有一些小股的锡克士兵前来阻拦。然而,这些锡克士兵在清军强大的火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很快就被击溃了。岸边的锡克士兵也被清军在船上用重炮击退,他们望着清军如潮水般的攻势,只能无奈地选择撤退。而印度河上的锡克士兵更是望风而逃,他们深知自己无法与清军抗衡。
清军顺流而下,只用了五天的时间就到达了旁遮普平原。旁遮普是锡克王国的腹地老巢,位于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境内。这里的锡克士兵战斗力强悍,且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然而,由于锡克王舍尔·辛格甘心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服务,多次入侵大清的拉达克地区,并且与爱乌罕的多斯特·穆罕默德汗交战不断,因此引起了众怒。这次,多斯特·穆罕默德汗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前来助战,誓要踏平锡克蛮夷,生擒罪魁祸首舍尔·辛格。
刘明大将军率领清朝大军登岸后,在旁遮普城东门扎下了营寨。他们的营寨坚固无比,如同铜墙铁壁般守护着城门。就在这时,只见旁遮普城西烟尘滚滚,大队人马杀到。刘明抬头一看,只见为首的正是偏将徐保与爱乌罕的埃米尔多斯特·穆罕默德汗。他们的队伍如同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气势汹汹。
多斯特·穆罕默德汗从马上下来后,刘明立刻拱手道:“尊敬的埃米尔,一切安好。”多斯特·穆罕默德汗也拱手回礼道:“禀大将军,我让儿子阿克巴尔汗留在喀布尔监国,我亲自从爱乌罕发来十万大军前来助战。此次定当踏平锡克蛮夷,生擒罪魁祸首舍尔·辛格。”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充满了必胜的决心。
接着,多斯特·穆罕默德汗又说道:“十天前,英夷东印度公司总督奥克兰勋爵派威廉·海·麦克诺顿到喀布尔对我威胁利诱,让我放弃与大将军共同出师旁遮普。我当时就喝令将其斩首示众。这次我把英夷麦克诺顿的首级带来了,献给大将军以表示我多斯特·穆罕默德誓死效命大清圣上、博格达汗的决心。”说完,他吩咐随从取来一个装着麦克诺顿首级的红色盒子交给刘明。
刘明打开盒子一看,只见里面装的正是英吉利国派往喀布尔的使者麦克诺顿的首级。他的脸上露出了惊讶和敬佩的神情,不禁感叹道:“尊敬的埃米尔,你确实是爱乌罕最神勇的埃米尔。我自当把这个情况禀明大清皇帝、博格达汗,博格达汗自有封赏。”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多斯特·穆罕默德汗的赞赏和敬佩。
多斯特·穆罕默德汗闻言,谦逊地说道:“多谢大将军的夸奖。博格达汗已经授予你节制爱乌罕、廓尔喀、哲孟雄、布鲁克巴、缅甸诸属国之权利。这次我带来十万大军与你合兵二十万,自当大获全胜。”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和坚定。
刘明闻言,点了点头说道:“尊敬的埃米尔,你说得对。我大清军队将攻击旁遮普城东门与南门,爱乌罕军队与徐保将军则攻击旁遮普城西门与北门。”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战斗计划的清晰和明确。
多斯特·穆罕默德汗闻言,立刻表态道:“大将军请放心,西门与北门就包在我爱乌罕神勇的勇士身上了。我们上下一心,自当很快破城。”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信心。
双方二十万大军很快就把旁遮普城团团围住。清军与爱乌罕军队架起重炮猛轰旁遮普的城墙与城门。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整个旁遮普城都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城墙上的锡克士兵也不甘示弱,他们用大炮、火枪、弓箭进行还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战,炮火交织成一片炽热的网。
这场炮战持续了三天三夜,旁遮普城的城墙已经被轰得千疮百孔,城门也摇摇欲坠。城内的锡克士兵伤亡惨重,士气低落。他们望着城外如潮水般涌来的清军和爱乌罕军队,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恐惧。眼看就要撑不住了,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城外的援军能够尽快到来。
然而,就在这时,探马来报:“禀大将军,城东出现了大队英军,都打着米字旗,正向旁遮普城开来了。”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般让刘明等人震惊不已。他们深知英军的到来将给锡克军队带来极大的鼓舞和增强他们的战斗力。因此,他们必须尽快想出对策来应对这场危机。
刘明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我和孟保大人亲自前去看看。”说完,他便带着孟保将军以及一众亲兵,骑马朝着城东奔去。一路上,只见英军的旗帜越来越多,队伍也越来越庞大。他们装备精良,士气高昂,显然是有备而来。刘明心中不禁暗自思量:这次英军前来助战,无疑会给锡克军队带来极大的鼓舞和增强他们的战斗力。我们必须尽快想出对策来应对这场危机。
很快,刘明等人便来到了城东的阵地前。他们登高望远,只见英军的队伍如同潮水一般涌来,气势汹汹。而城内的锡克军队也趁机发起了反击,试图冲破清军的包围圈。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刘明并没有慌乱。他冷静地分析着形势,然后果断地下达了命令:“传令下去,让清军和爱乌罕军队加强火力,务必守住阵地。同时,派出一支精兵去迎击英军,迟缓他们的进攻速度。”
命令下达后,清军和爱乌罕军队立刻加强了火力,对城墙上的锡克军队进行了猛烈的轰击。而一支由精兵组成的敢死队也迅速出击,朝着英军的队伍冲了过去。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敢死队成功地迟缓了英军的进攻速度,为清军和爱乌罕军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城内的锡克军队在清军和爱乌罕军队的猛烈轰击下,也逐渐失去了抵抗力。
最终,在清军和爱乌罕军队的共同努力下,旁遮普城被成功攻破。锡克王舍尔·辛格也被生擒活捉,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英军则因为失去了支援和盟友而不得不撤退。
这场战斗的胜利不仅彰显了大清和爱乌罕两国的军事实力,也为两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明大将军和多斯特·穆罕默德汗也因此成为了两国的英雄和传奇人物。他们的故事被广为传颂,成为了激励后人不断前进的榜样和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