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人工智能PK拉开序幕,谁能笑到最后?欧盟或已有了答案

石江月防务观察 2025-02-13 15:11:40

当下,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主战场,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美谁能笑到最后?欧盟心里或许已经有了答案。

美副总统拒绝在人工智能峰会声明上签字最近在法国举办的全球人工智能峰会,原本是一次行业内的盛会,但美国和英国却在关键时刻拒绝在公报上签字,给AI领域的国际合作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峰会上强烈批评欧盟对AI的“过度监管”,同时也不忘老调重弹,警告全球各国不要在人工智能领域与中国合作。不难推测,美国之所以拒绝在峰会声明上签字,可能就是想借此表明态度,威慑其他国家中断与中国的合作。但事实证明,美国的阻挠并没有奏效。欧盟看得很清楚,欧洲的人工智能想要发展,与中国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欧盟在人工智能赛道上一直都铆足了劲儿想要往前跑,然而两大困境禁锢了其脚步:首先是战略目标上的困境,欧盟一直试图在人工智能领域制定全球标准,以确保技术发展符合伦理、法律和人权要求。然而,这一做法也带来了难以回避的矛盾:监管太严格,可能会抑制本土企业创新,导致欧洲科技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落后。监管太宽松,又无法实现欧盟希望的“道德标准”,与其立法初衷相悖。而中国则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结合”的方式,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协同发展AI,这给欧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模板。

各国领导人在峰会上合影其次,资金短缺也是欧洲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一大障碍。人工智能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钱的较量。就在这次AI峰会召开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未来4年将投入5000亿美元用于建设AI基础设施。法国总统马克龙也高调宣布,未来几年内将投资1090亿欧元推动法国人工智能发展。听起来,美国和法国在发展人工智能上将要砸不少钱,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法国媒体指出,美法提到的这笔钱有一半是之前公布的项目资金,并不都是新增投资。更重要的是,当前欧洲整体财政紧张,多个国家因高通胀、债务问题焦头烂额,能否真正拿出这么大笔钱,还是未知数。与此相比,中国的AI投资显得更加稳健和务实。中国政府已将AI列为国家战略级别的产业,各地纷纷设立AI产业基金,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深度合作。

deepseek创办人梁文锋在此背景下,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在此次人工智能峰会上,中国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中国AI公司DeepSeek推出的低成本、低能耗、开源AI模型,引起了行业内的热烈讨论。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技术模式将极大推动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也在主动向全球开放合作。即将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已邀请全球各国参会;中方高层在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时明确表示,愿意在人工智能领域“共推发展、共护安全、共享成果”。中国并不想搞封闭式AI,而是主张全球合作。这种态度,正是欧盟所需要的。相比之下,美国的态度是什么?一方面不断警告欧洲“不要跟中国合作”,试图用政治手段干预科技发展;另一方面,在全球AI话语权上“自己玩自己的”,拒绝加入峰会公报签署,摆出一副“老子最大”的架势。欧盟需要的,是真正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一个动辄施压、只想着自己利益的“老大哥”。总而言之,未来,全球AI格局不会再由美国单方面主导,中国的创新实力、技术开放性以及合作共赢的态度,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无论美国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人工智能的未来已不再是它一个国家说了算。

0 阅读:25
石江月防务观察

石江月防务观察

石江月,国内资深军事评论员。发表军事安全和国际防务文章达数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