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前往德国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的专机——一架由波音757改装的C-32飞机,在起飞后约90分钟时出现机械故障。
鲁比奥差点小命不保据悉,故障原因与驾驶舱挡风玻璃破裂有关,险些使鲁比奥“有去无回”,最终飞机紧急折返安德鲁斯联合基地,鲁比奥也得以换乘其他航班继续行程。近期美国境内的空难事件层出不穷:1月28日,一架F-35战机在阿拉斯加训练时坠毁;1月29日,华盛顿地区发生了一起客机与军用“黑鹰”直升机相撞事故,导致67人不幸遇难;而2月12日,美国海军一架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在加州海域坠毁,所幸飞行员均成功弹射逃生。此外,不少民用飞机事故也频频发生:1月5日:在华盛顿西塔科机场,两架客机相撞,一架日航客机撞上达美航空客机尾部;1月6日:一架美国小型飞机在阿拉斯加失踪,机上10人下落不明;1月31日:一架载有两人的小型飞机从宾夕法尼亚州东北机场起飞后不久坠毁于费城密集建筑区,并引发大火,造成6人死亡。从战斗机到民航客机,从军事训练到日常运输,美国航空事故之密集程度令人震惊。不少人甚至戏称,美国像是“中邪”了一样,飞机事故层出不穷。
美军机坠毁事故频发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航空事故都发生在特朗普重新崛起的背景下,一些评论人士甚至戏称这是“特朗普效应”——暗指特朗普的上台让美国陷入动荡,连天上的飞机都不得安宁。然而,这种观点虽然有趣,但未免过于牵强。实际上,美国军机和民航频繁出现事故,与美国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密切相关。一方面,美军现役主力战机的服役时间普遍较长,远超国际通行的15至20年服役周期。例如:B-1B战略轰炸机自1986年服役至今,已近40年;F-16战机自20世纪80年代服役后,仍然是美军战斗主力;F/A-18“大黄蜂”战机同样服役多年,多次因维护问题发生故障。这些老旧战机面临零部件老化、维护成本上升的问题,导致事故风险增加。虽然美军近年来加快了F-35等新一代战机的列装,但尚未完全替代老旧机型,导致空中事故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美军近年来在维护人员储备方面出现严重短缺,许多老旧战机得不到充分的维护保养。例如,B-1B轰炸机多次发生维护不当导致的机械故障。
美军工产能下降近几年来,美国为了维持自己的霸权地位,不仅在全球范围内部署战机,同时还和多国进行频繁的演习、巡航和海外任务,导致装备消耗巨大,而维护力量却难以跟上。此外,美军工企业产能下降 装备更新缓慢也是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美军近年来面临军工企业产能下降的问题。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军工巨头近年来屡屡遭遇生产和供应链问题,导致新装备生产和老旧装备更新换代进展缓慢。例如,F-35战机虽然已经进入大规模生产,但因供应链问题,部分零部件短缺,影响了交付进度。与此同时,老旧战机的替换计划迟缓,使得许多过时机型仍在服役,增加了事故的可能性。如今的美国,既想在全球维持霸权,又不愿花钱维护自身的安全基础设施,结果就是连国务卿的专机都可能在半空中遇险。一边口口声声指责别国“威胁全球安全”,一边连自己国家的高官专机都快飞不动,这样的“世界警察”未免太过讽刺。美国若想避免未来更多的空难,恐怕比起纠结“特朗普效应”,更该做的是正视自己的衰败现实,痛下决心解决内部积弊,否则,接下来还会有多少架飞机从天而降,恐怕连美国自己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