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和申公豹是《封神演义》里两个核心人物,三鱼个人认为这两个人就像是一明一暗的两条线共同完成了封神任务。姜子牙在渭水河畔被文王请出山,明面上他是助武王伐纣,其实姜子牙拜相后开启了他的封神天命正职,文王生前其实并不主张兴兵伐纣,而武王姬发对这件事也是心中犹疑,姜子牙不顾老臣力劝也要动兵戈讨商纣,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姜子看出“成汤合灭,周室当兴”的天机,借由伐纣之举姜子牙也正可以完成元始天尊赋予他的使命来封神。
书中交代阐教、截教、人道三教并谈共同签押了封神榜,榜中有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之位,当然三教内就有对应之数的人遭劫成神。三鱼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对于一般的人来讲被封神入天庭的编制是一件好事,可对于修行几千年乃至上万年的散仙和上仙来说,被封神就等于被天庭节制和失去肉体成圣得正果的机会。
其实,执行封神榜计划本来应该是由元始天尊来完成,书中原文写道:“此时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将相之福,恰逢其数,非是偶然”。元始封神本应是天数,可偏偏有一位姜子牙“恰逢其数”横空出世来李代桃僵,修行仅仅四十年的姜子牙奉师命下山执行封神计划,这到底是姜子牙的天命还是元始天尊的一手炮制呢?
如果仔细读《封神演义》这部书会发现一个值得玩味的地方,那就是申公豹修行了几千年却称呼修行仅四十年的姜子牙是师兄,而姜子牙也非常自然地称呼申公豹为“兄弟”或“贤弟”,这是什么原因呢?申公豹刚出场时曾向姜子牙炫耀道:“炼就五行真妙诀,移山倒海更通玄。降龙伏虎随吾意,跨鹤乘鸾入九天。紫气飞升千万丈,喜时火内种金莲。足踏霞光闲戏耍,逍遥也过几千年”。虽然姜子牙解释说“你的功夫是你得,我的功夫是我得,岂在年数之多寡”,可姜子牙只学了点粗浅的五行遁术,他的本事比申公豹相差甚远这是事实。
要解释上面这个问题并不难,因为姜子牙和申公豹本身就是元始天尊为了应对封神榜计划临时收的徒弟,《封神演义》里的十二上仙和燃灯真人都是元始天尊的得意门徒,他们无不是修行数千乃至万年的大罗仙,所以说元始天尊又收一个修行几十年的凡人为徒本身就有点不太合理。所以说,元始天尊收姜子牙为徒本身就很可能是用来应急的,因为此时“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这才有了三教共议封神榜。天上的一天人间却一年,元始天尊在天庭那边拖上四十天来收个徒弟来应急完全来得及。
在这里要来解释一下元始天尊为何不愿亲自执行封神计划的原因,昊天上帝代表的是天庭神界,他既然下令让仙首十二称臣,那就说明在此之前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门人是不服从天庭节制的。而这封神榜就是三教有偿地向天庭提供人力资源的一次妥协,当然这个“有偿”就可能是有资格去吃蟠桃来增寿了。既然这个封神榜对三教而言是带有屈辱性的,所以元始天尊自然不愿意亲自来执行。
再来说一下封神榜的问题,三教之所以能达成协议签押封神榜,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三百六十五位的成神名额,榜上提名的人远不止三百六十五位。从封神最终的结果来看,截教占了一大半而触怒了通天教主。如果一开始封神榜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定好了名姓,那么后来的通天教主断然不会出尔反尔去摆什么万仙阵。
我们在来看书中的原文,“昆仑山玉虚宫掌阐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故此闭宫止讲”,从这一段话将元始天尊的十二弟子都有杀劫临身,这个封神榜上应该就有十二上仙的名字,否则阐教都是一些小人物上榜提名,而截教有赵公明、三霄娘娘、火灵圣母这样修炼万年级别的大人物被提名,通天教主签押封神榜时肯定是不会同意的。而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在九曲黄河阵内救出十二上仙并灭了三霄,这一举动就等于破坏了签押封神榜那“遭劫的在数”听天命的约定。
在三教之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是三位大家长,封神榜就是签押了弟子们打架输者入封神榜的约定,结果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一看阐教要输并且门下十二上仙要死,结果这两位“大人”亲自下场干架,这自然招致了通天教主的不满。而火灵圣母的死就是引燃通天教主内心怒火的最后一根稻草。到了故事的大结局“封神榜协议”被撕毁演变成阐教与截教的正面大战,这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封神演义》这个故事中,申公豹出场的篇幅并不是很多,但是申公豹每一次出场几乎都有大动静,申公豹在故事中几乎是不遗余力地在搬弄是非,总之借用评书里的话讲,“申公豹就是一个坏事包”。可到了故事大结局时,一直兴风作浪的申公豹却被封为执掌东海的分水将军正神。相信不少人看到一幕时有点蒙圈吧,申公豹被封神合理么?
其实,姜子牙和申公豹本就是元始天尊为执行封神计划而破例收的徒弟,从申公豹称姜子牙为师兄就可以看出他入门晚一点,而姜子牙一共在玉虚宫学艺四十年,所以申公豹投入元始天尊门下不足四十年,但是他却有数千年的道行,所以公豹在未拜元始天尊之前就已经修行不浅了。故此,申公豹应该是在昆仑山周围修行一个妖精(很可能是豹子精),后来被元始天尊点化入门,而申公豹的秘密任务就是打入截教内部,在封神计划开启后,申公豹成了给封神榜拉人头的,当然申公豹主要是“请”截教的大仙来出山受劫。
不少评书版的《封神演义》说申公豹想看封神榜名单被姜子牙拒绝而心生恨意,这才到处搬弄是非,他费尽心思搬请海内外的修仙者来阻挠姜子牙的兴周伐商,其实这有点曲解了原著的意思。在《封神演义》原文中,申公豹拦住刚拿到封神榜的姜子牙,他是想劝说姜子牙一起去保殷商,并且申公豹提议烧毁封神榜。
细细揣摩的话,申公豹出现的时间点这么巧,他很像是奉元始天尊之命来测试姜子牙心志的,如果姜子牙对元始天尊之命有二心估计申公豹就可以当场把姜子牙拿下。后来,申公豹又与恰好出现的南极仙翁配合演了一出戏来测试姜子牙是否仁慈,果然姜子牙向南极仙翁求情放过申公豹,由此看出姜子牙在接了封神大任时是经历了考验的。
姜子牙是封神计划的明线,而申公豹则是一条打入截教内部的暗线,截教很多重量级的大仙如果不是申公豹去游说,他们就不会出山受劫。通天教主严命门人弟子在封神期间要闭门不出,如果截教的仙人死的少,那么必然要在阐教和人道里凑,毕竟天庭给出了三百六十个名额要凑全。
申公豹不仅坑了截教群仙,他也坑了一些阐教的小角色,比如殷洪和殷郊这两位刚一下山就被申公豹拦住,这个时间点把握的简直就像有人提前通知了他一样。其实,《封神演义》一开始就介绍了殷洪和殷郊未来是正神,所以他们是封神榜有名之人。封神榜上有名“遭劫的在数,在数的难逃”,而这位申公豹却能准确定位封神榜上有名的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作为元始天尊的暗线,他已经看过封神榜并熟记人名了。
申公豹在《封神演义》中是一位很特殊的没死封神的人(所谓的肉身填海眼不过是一个说辞而已),或许这也是元始天尊对他“功劳”的一种补偿。而姜子牙被赶下山去执行封神计划而失去仙籍也无神位这是何原因呢?其实,元始天尊在姜子牙下山之前就说过,“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姜子牙表示不贪图人间富贵要一心修道,元始天尊顿时不悦,毕竟他收姜子牙为徒就是为了让他代替自己执行封神计划,所以天尊说了一句,“你命缘如此,必听于天,岂得违拗?”
最后,姜子牙仍不死心跪泣说道,“弟子领师法旨下山,将来归着如何?”,终于元始天尊心软了,毕竟姜子牙这次下山是为自己扛着封神之责,封神必定不可能做到完全公允,这个差事本身就容易得罪人。所以,原始元尊最后告诉姜子牙,“罢,虽然你去,还有上山之日”。封神之后,武王列土封疆,姜子牙在齐国颐养天年且寿终正寝。不得不让人感喟归结到底还是姜子牙修行时间太短难成神仙,申公豹这条元始天尊的暗线被封神,而姜子牙这条明线却在成仙封神的路上却被弃了,也许姜子牙死后的元神会回归玉虚宫继续修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