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之战:张巡的封神之作,用十个月的坚守,换来大唐命运的转折

明星大都会会 2025-04-14 16:03:12
前言

大唐天宝十五年六月那会儿,名将哥舒翰带着二十万大军,在潼关打了个大败仗。安史叛军一看机会来了,立马掉头往西冲,目标直指长安城。

打从“安史之乱”闹起来以后,安禄山带着大军往南冲,那叫一个势不可挡,仅仅三十三天,东都洛阳就沦陷了。但话说回来,大唐帝国地盘大得很,这时候叛军搞出来的乱子和危险,还在朝廷能对付的范围内。

在河北这块地界上,颜杲卿和颜真卿这两兄弟,就像是在敌军老巢后面放了一把大火,势要平定那些叛贼。而在河东战场上,郭子仪和李光弼这两位大将,也是一场接一场地打胜仗,把叛军的嚣张气焰给狠狠地打压了下去。

特别是哥舒翰在潼关镇守,靠着险峻的山河和牢固的防线,让叛军一直没法踏进关中,更别提威胁到大唐的心脏地带长安了。

可就在一切顺风顺水的时候,唐玄宗这位以前挺明智的皇帝,却干了可能是他这辈子最糊涂的一件事。在宰相杨国忠的鼓动下,他下令让哥舒翰主动离开潼关,去东面迎战敌人。

灵宝那一仗,二十万唐军没办法只能硬上,结果中了埋伏,差点全军覆没。带头的哥舒翰打了败仗,还被敌军给抓了。潼关这一丢,长安东边就没了保护,整个三秦地区眼看就要顶不住了。

坏消息传到京城,大家都吓了一跳。唐玄宗李隆基,他立马带着杨贵妃姐妹,还有那些皇室贵族和大臣们,慌慌张张地就连夜逃跑了,跑到西边的蜀地去避难。

京城危急,皇上逃难;叛贼往西打,长安被占领。潼关一丢,就像是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帝国的麻烦接踵而至。从那以后,战场上的局势就变得越来越糟。

渔阳战鼓轰隆隆响起,把李隆基从天子美梦里面猛然拽了出来。叛军往西冲的尘土飞扬,已经把长安城给罩住了。开元盛世的那些好日子,就像太阳落山一样,慢慢没了影儿。大唐王朝,这个曾经牛气冲天、风光无限的国家,眼瞅着就要碰到它一百四十年里最糟糕、最黑暗的一段日子了……

【鏖战雍丘,传奇至此开始】

逃出长安后,玄宗一行人慌慌张张赶到了马嵬驿。跟着逃难的将士们,因为路上扔下老婆孩子,还吃了不少苦头,心里头积攒了一肚子火。这火越烧越旺,最后就闹起了兵变。

最后,那些气坏了的士兵把坏蛋宰相杨国忠给杀了,还硬逼着皇帝下命令,让杨贵妃自己了断。这样一来,坐了快五十年江山的李隆基,算是彻底丢掉了对整个大国的控制权。

跟着皇帝出行的太子李亨,兵变后让当地老百姓给留了下来,这样他就跟他老爹走上了不同的路。他一路收拢那些被打散的士兵,历尽辛苦往北走到灵武。到了756年七月,大家推举他做了皇帝,而他,也远远地尊他老爹玄宗为太上皇。

一场没料到的军队叛乱,让李唐皇族的权力中心瞬间乱了套,然后又重新洗牌。李隆基成了孤家寡人一个,跑到成都那地方,图个清静,安度晚年去了。新皇上李亨,接下了烂摊子,开始走上一条重建国家的坎坷道路。

长安和洛阳,那可是大唐的政治和经济的心脏地带,也是大唐的脸面。要是新登基的唐肃宗没法把这两个地方打回来,他那皇位能坐得稳吗?还有李亨,他怎么能让大家觉得他比他老爸更有本事管好这个大家伙?

所以,大唐正规军得赶紧在西线跟安禄山的叛军干一架,那儿才是两军火拼的关键。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南地界,唐朝朝廷还管不着。就在这么个乱世,之前没啥名气的张巡,眼看就要开启他那段惊天动地、留名青史的人生传奇了。

安史之乱一闹起来,叛军就直往南冲,到了中原地区。河南那边的好多州县,一看这阵势,立马就投降了。但在这一片投降的风气里,真源这个地方的县令,也就是河南鹿邑的张巡,他可不一般。他带着手下几千个官员和百姓,毫不犹豫地就站出来,跟叛军干上了。

756年天宝十五年二月那会儿,河南杞县的雍丘县令令狐潮,他开了城门向叛军投降。可咱们当地的百姓不甘心,瞅准了这个机会,赶紧去找张巡,让他带着兵马进城,好跟叛军对着干。

过了几天,令狐潮带着四万反叛大军把雍丘城给团团围住了,还派了好几百台投石机围着城墙猛轰,结果雍丘城的城墙被砸得东倒西歪,城楼上的女墙也全给砸毁了。

叛军像蚂蚁一样往上爬,张巡二话不说,自己带头冲在前面,冒着像下雨一样的箭矢,亲自跑到城楼上指挥。他让人把提前用油泡好的蒿草点着,然后狠狠地扔向正在爬城的叛军,把他们烧得哇哇乱叫。趁他们乱成一团,张巡又带着人突然反击,叛军吓得四散而逃,雍丘城的第一次大难就这样被解决了。

在那六十多天里,总共打了三百多仗。叛军把雍丘围了个水泄不通,但就是没辙。张巡这家伙,瞅准敌人稍微放松点,就带着人出城捣乱,要么就摸黑偷袭,把叛军折腾得要命。

令狐潮看到好几次猛攻都没能成功,就打算劝张巡投降。可没想到的是,张巡根本不吃这一套,软的硬的都不怕,还直接指责令狐潮是个不忠不义的人。

可就在叛军被困在城下,完全没招儿的时候,长安被攻陷、玄宗皇帝逃跑的消息传到了雍丘。大家一听,都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办,守城的士兵们心里也打起了鼓。这时候,张巡二话不说,直接动手,把六个想投降的将领给处决了。他这么做,一来是给手下的人提个醒,别动投降的念头,二来也是告诉全城的老百姓和士兵们,咱们得拼死守住这座城。

杀了六员大将后,军队的士气又重新高涨起来,士兵和百姓打仗的决心更铁了。不过,因为被围了太久,城里的箭快用完了。张巡想了个招儿,晚上让人用绳子吊着好多草人出城。令狐潮不知道这是计策,还以为守军又来偷袭了,赶紧让弓箭手一顿猛射。结果,张巡这招“草人骗箭”大获成功,轻轻松松就得到了十万支箭。

接下来好几个月,张巡每天都紧绷着神经,连睡觉都不脱战甲,他亲自上阵,带着守城的士兵一次次打退敌人的猛烈进攻。那会儿,令狐潮曾暂时退兵,但到了十月初,他又带着人马杀了回来,还试图说服张巡,说大唐已经走到头了,别再硬撑着跟天命作对了。

张巡一听,立马回嘴道:“你这种人,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连个做人的道理都不懂,还谈什么天意?”

攻打不成,说服投降也没用,叛军被困在城下好几个月,士兵死伤无数却啥也没捞着。就在战火连天的时候,原本只是个文官的张巡,却给那些想投降和反叛的人来了个下马威,硬气得很。特别是雍丘那一仗,让他名声大噪。

【坚守,打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

令狐潮吃了败仗后,叛军那边的河南节度使李庭望坐不住了,他亲自带了大批兵马把雍丘围了个水泄不通。不过,这回他没急着硬闯,而是转头去攻打雍丘周边的郡县,打算把雍丘给彻底封死。

张巡觉得自己被敌人团团围住,一个人撑不住这局面,雍丘要是再这么拖下去,早晚得被敌人占领。所以,在十二月初的时候,他决定放弃雍丘,带着人马退到宁陵去,死守那里。

那时候,安史叛军里面闹起了权力争夺,757年大年初五,安禄山的二儿子安庆绪杀了他老子,自己当上了大燕皇帝。接着,安庆绪就让大将尹子奇去做了河南节度使,还纠集了十三万大军,一路浩浩荡荡地朝着江淮的要地睢阳(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杀过去。

往西走四十里地,从睢阳就到宁陵了。听说张巡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把军队驻扎在这儿,睢阳的太守许远一听,立马急了,赶紧向张巡求救,还一个劲儿邀请他到城里来,想让张巡全盘负责睢阳的防守工作。

快二月时,张巡带着他手下那三千个勇猛士兵,来到了睢阳。在安史之乱那会儿,甚至在整个大唐三百年的故事里,睢阳保卫战算是打得最惨烈、最让人热血沸腾的一仗,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尽管张巡带着军队进了城,但睢阳那边的情况还是挺让人头疼的。现在,许远守城的士兵就三千八百来人,就算加上张巡带来的帮手,总人数也凑不齐七千。

人手不够是个麻烦,粮食供应也是个大难题。战争一开始,许远就提前打算,想尽各种办法,给睢阳城攒够了够吃一年的粮食。

但唐河南的节度使,也就是虢王李巨,硬是要许远把睢阳存着的一半粮食拿出来,去帮濮阳和济阴。可笑的是,济阴那边拿到粮食后,竟然整个城都投降了叛军。

最让人头疼的是,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这时候的唐朝朝廷,正一门心思扑在夺回两京的大事儿上,根本顾不上也没空搭理河南东边的战场。

睢阳之战,那场面真是让人心惊胆战。只有不到七千人的守军,却要硬抗十几万叛军的猛烈攻城。城里粮食短缺,外面又没援军来救。这场仗,从一开始就像是陷入了绝境,让人感觉毫无胜算,满心都是沮丧和绝望。

但睢阳跟之前的雍丘、宁陵那些地方不一样,要是守不住了,没法像它们那样说走就走,挪到别的地方去。

睢阳这个地方,不光是守护江淮地区的重要堡垒,它还正好卡在大运河的汴河段中间。要是这儿被攻破了,那江淮地区就等于没了大门,运河也会被堵住,想想都觉得事情会闹得很大,后果非常严重。

对张巡来说,现在的睢阳就像座孤立无援但非得死守不可的堡垒,也是一场明知赢不了却又不得不打的仗。

他其实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关键时刻才能看出真本事。张巡之所以能名垂青史,成为世代传颂的大英雄,就是因为他在处境艰难、四面楚歌的时候,做出了跟大多数人完全不同的决定!

张巡铁了心要守城,就凭这孤零零的一座城和七千勇士,也要绊住叛军进入江淮的步伐。哪怕只能多挺一会儿,他也得为了这国家、为了百姓,打这场明知赢不了的仗!

【孤勇之师,守一城而捍天下】

二月里,冷风吹得刺骨,十三万燕国大军浩浩荡荡,像洪水一样朝睢阳城的城墙扑去。尹子奇早就听说过张巡的大名,心里盘算着要一开场就给对方来个下马威,所以一开始就下令全军拼命攻打。

跟雍丘那时候一样,张巡又一次亲自站到了城墙上,带着唐军没日没夜地拼命打仗。他们一次次地把燕军那些越来越凶猛的攻势给打退了。

有那么一天,他们硬生生扛下了敌军二十多次猛烈的攻击,叛军那边可就惨了,短短半个月,就死了伤了两万多人!

第十六天晚上,伤亡太重,士兵们也没啥斗志了,尹子奇就偷偷地带着队伍撤走了。这样一来,睢阳保卫战的第一回合,在张巡的带领下,唐军算是彻底赢了。

首战大胜后,许远对张巡简直崇拜得不得了,他干脆把睢阳城的防守重任全都交给了张巡,自己,就专心管起粮草、武器这些后勤工作了。

过了俩月后,尹子奇因为不甘心失败,又带着人马杀了回来。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回张巡没选择死守在城里,而是带着好几千人主动出城去跟敌人干了一仗。

尹子奇看到唐军那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小蚂蚁想摇动大树一样的举动,心里头那叫一个惊讶,但更多的还是瞧不起。他觉得唐军这种行为,简直就是自己往火坑里跳,太不明智了。

但是张巡亲自拿起战旗,冲在最前面,大声喊道:“我们受国家大恩,现在该是用命来报答国家的时候了!”他带着士兵们直接冲向燕军的阵地。唐军的将士们一听这话,个个情绪激动,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往前冲,一个人能顶十个用。

碰到死胡同,就是看谁更敢拼。唐军一顿猛冲猛撞,叛军的队形立马就乱了套。张巡抓住机会,带着手下干掉了燕军三十多个将领,还消灭了三千多人马。他们趁着这股势头,一口气追了几十里地,这才心满意足地回了城。

尽管打了次漂亮的反击,可叛军人数实在太多,睢阳这边还是人少敌多,情况一点没好转。张巡站在城头,望着外面黑压压的敌军,心里头一直在琢磨,到底怎么才能打赢这场仗。

从那以后,每到天黑,张巡就让手下人使劲敲鼓大声喊叫,装出要冲出城去猛攻的样子。从傍晚一直到天亮,都吵吵嚷嚷的。叛军们因此神经紧绷,整晚都提心吊胆地防着,可唐军就是不出城。

连着好几天都这样之后,尹子奇觉得睢阳的守军就是在吓唬人,也就没那么小心了。张巡瞅准这个机会,晚上带着手下猛将南霁云、雷万春等十几个人,还有几百个精锐骑兵,突然冲出城门,直奔尹子奇的中军大帐而去。

张巡一看叛军人数众多,心里就盘算着得先把他们的头头给解决了。不过,要在那么多兵马里面杀掉敌军首领,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虽然张巡出其不意地攻击了叛军,让尹子奇在混战中左眼被飞箭射中,但好在尹子奇身边有亲兵不要命地保护他,最后他还是逃掉了。

【断指明志,南霁云的绝世傲骨】

到了公元757年7月,这仗已经打了大半年了。张巡虽然老是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但被叛军这么团团围住,睢阳那边后勤跟不上,粮食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从七月份开始,张巡只好对守城的士兵采取严厉的粮食分配方法,就是每个将士每天只能分到一小份米,差不多就是二两左右。

可就算就这么丁点儿粮食,也压根儿撑不了多久。日子一长,存粮越来越少,守城的士兵没办法,只能用碎米混着树皮、茶叶还有纸张来填饱肚子。

打了大半年硬仗,睢阳的士兵们确实厉害,干掉了燕军好几万精兵,但自己这边也损失不小,五千多人没了。现在城里头,算算就只剩下一千六百来号人了。

尹子奇心里清楚,睢阳城里的物资快用完了,所以他火急火燎地加强了攻势。他不光派步兵往前冲,还弄来了云梯和楼车,摆开阵势,一点点往城墙上靠。

张巡早就做好了准备,在城墙上挖了好多藏起来的洞,伸出铁钩子钩住敌人的云梯,接着用火药把木梯给点着了。碰到那些包着牛皮的楼车,他就直接在城楼上把烧得滚烫的铜水往下倒,楼车立马就烧了起来,躲在里面的燕军士兵惨叫着,一会儿就变成了炭人。

尹子奇把能想的攻城法子都用上了,实在是没办法了,干脆就在睢阳城四周挖了条长沟,还竖起木栅栏,打算把唐军就这么围死在城里头。

到了七月中旬,睢阳城里的粮食全没了,守城的士兵也只剩下六百多人。这时候,睢阳周边的谯郡、彭城、临淮三座城市,虽然都有唐军守着,可它们的将领看着睢阳陷入困境,却一个个都跟没事人一样,啥也不做。

情况越来越糟,张巡没办法,只好让猛将南霁云带着三十个精锐骑兵冲出去,自己去找帮手求救。

南霁云果然没让大家失望,他拼死冲破叛军的包围圈,一路砍杀,直接朝最近的谯郡狂奔而去。

南霁云豁出命去突围求救,可守城的许叔冀却躲着不见他。最后南霁云磨破了嘴皮子求他,许叔冀才半推半就地答应给几千匹布帛。但睢阳城里又缺兵又少粮,要这些布有啥用?

南霁云没办法,只好又去临淮求帮忙。那边儿兵力多,粮草也足,只要他们愿意搭把手,睢阳这难关肯定能过去。

新到临淮驻守的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一开始表现得特别热乎,亲自带着人出城去迎接。可当南霁云把此行的目的说出来后,贺兰进明的脸色立马就拉下来了,他轻描淡写地说:“将军,你离开睢阳这么久了,那边估摸着早被攻陷了,现在再派兵过去也没啥用了。”

虽然贺兰进明没答应派兵,但他对南霁云的忠诚和勇敢特别看好,心里琢磨着怎么让他留下来帮忙。为了表示欢迎,他特地摆了一桌好酒好菜,给南霁云接风。

可是南霁云心里急得要命,饭桌上他一滴酒没喝,一粒米也没吃。他看到贺兰进明一直在绕弯子,根本不提出兵的事儿,南霁云忍不住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他说:“睢阳眼瞅着就要守不住了,城里的将士们饿了好久,我哪有心思吃喝。现在我没能完成主帅的托付,只能留下根手指,来证明我确实来过了。”

说完这话,他突然拔出刀,咔嚓一下剁掉一根手指,气呼呼地站起身就走,一桌子的人都惊呆了。

南霁云对那些平时剥削百姓,国家有难时只顾自己逃命的小人恨得咬牙切齿。他骑上马后,一箭射向城里的佛塔,大声喊道:“等我打败敌人回来,一定干掉贺兰,这箭就是我的誓言!”

抱着最后一丝盼头,南霁云赶到了宁陵。他以前给张巡当过手下,宁陵的守城大将廉坦一听说睢阳那边出了大事,二话不说,立马就集结了三千精兵。他跟着南霁云一块儿往回赶,打算去帮忙。可等他们拼死拼活再次杀出重围,回到城里时,身边的援兵就只剩下一千人了。

张巡和南霁云本有机会一走了之,但他们还是选择了坚守。睢阳这座城,命中注定会经历一场大难,但这些英雄好汉,却一定会和这座城一起,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以人为食,睢阳最后的坚守】

求帮助没成功,城里的官兵又累又饿,身体越来越差。那时候,他们已经把所有能吃的都吃了,草根、树皮、蛇虫鼠蚁,全都不剩。连战马也都被杀了来填饱肚子。最后,张巡做了一个让人震惊的选择,他忍痛杀掉了自己心爱的妾室,把肉分给所有士兵吃。

从八月一直到十月,睢阳的守军只能依靠这种极其残忍的方法——吃掉同伴的尸体,来维持生命。真的很难想象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那一千多人的守军队伍,在战斗中不断减少,一个个倒下,最后只剩下了四百人还在坚守。

十月初九那天,叛军又一次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张巡和他的士兵们拼尽全力,但终究还是顶不住了,睢阳城被攻陷了。城里的守军全部战死,一个都没剩下。张巡被叛军抓住后,坚决不投降,最后被叛军残忍杀害,终年四十九岁。

历史上说,睢阳保卫战时,张巡每次打仗都大声呼喊,眼睛瞪得裂开,血流满面,连牙齿都咬碎了。到他被处决前,敌人头领尹子奇硬掰开他的嘴看,发现剩下的好牙竟不超过三颗。像这样骨头硬、有勇气的人,真是让人打心底里佩服。

睢阳大战打了整整十个月,中间发生了四百多场大大小小的战斗,干掉了敌军十多万人。多亏了张巡死守睢阳,江淮地区才没被敌军攻下。而且,睢阳一直拖着叛军的后腿,让他们没法全力进攻,这样一来,唐王朝就有了喘息的机会,最后成功反击。

睢阳快守不住的前一个月,唐军把长安给打下了。然后睢阳丢了十天后,洛阳这个东都又被收复了。因为安史之乱,大唐遭了不少罪,但睢阳那场保卫战打得太惨烈,之后乱局总算是有了点好转。

放弃一座城池,来保护整个天下,尽管靠吃人来维持生存听起来特别狠心,但这种实在没办法才做的决定,这种为了让无数百姓避免遭受苦难所做的牺牲,我认为,时间一长,历史还是会给予认可和接纳的。

0 阅读:16
明星大都会会

明星大都会会

明星大都会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