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极限横评:戴森、追觅、友望、德尔玛,到底哪款更好用?自集尘基站能不能解放双手?

西红柿炖番茄 2024-08-14 23:53:58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几乎所有大小家电的发展路径都一模一样:先是「卷」最基础的性能参数,当性能参数「卷」无可「卷」,就开始在新的赛道「卷」差异化功能。

比如各品牌冰箱制冷性能差异不大,于是开始「卷」制冰、薄嵌以及开门方式甚至是配色;再比如扫地机扫拖能力差异不大,就开始「卷」起了贴边、防缠绕以及自动上下水。

吸尘器的发展如出一辙:先是戴森在性能方面一枝独秀,各品牌都以戴森为目标拼命「卷」续航和吸力。直到有一天以追觅为代表的国产品牌突然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在性能方面有了质的突破。戴森迫不得已也只能开始在细节上下功夫,推出了绿光显尘。但要说「卷」,国产品牌从没怕过,目前各品牌已经开始在自动集尘这一赛道狂奔,吸尘器领域的竞争算是进入到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本文我就挑选了三款带自动集尘功能的产品,外加一款戴森销量最高且好评如潮的V12,放在一起来对比一下综合性能和使用体验(均有绿光显尘) 。

四款产品自左至右分别是:友望V300、追觅Z20 Station、德尔玛T50以及戴森 V12Fluffy轻量版▲

为了方便表达,下文我会以品牌名直接代指各产品。比如用「友望」代指「友望V300」,用「追觅」代指「追觅Z20 Station」…以此类推。

之所以这么选品,理由也很简单:

既可以考察不同价位自集尘吸尘器(友望、追觅以及德尔玛)之间的差别,也可以考察同价位产品(追觅和戴森)之间到底哪款更好用——既有同类型不同价位产品之间的对比,也有同价位不同类型产品之间的对比。

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

产品对比

在开始性能实测之前,首先对比一下各产品的功能、操作以及基本参数,简单看看各产品之间的差异。

1、重量

吸尘器的重量直接影响机器使用体验。尤其是对于力量相对较小的女性用户来说,机器的自重就是关系到使用体验的关键指标。

测试中将各产品主机安装连杆以及最常用的地吸后分别称重,得到数据如下:

其中友望重约 2.79kg,追觅重约 2.66kg,德尔玛重约 3.19kg,戴森重约 2.01kg  ▲

四款产品中,友望和追觅重量接近;德尔玛相对重一些,戴森则体现出了较大的轻量化优势。

2、噪音

对比的四款机器每款都有三个吸力档位,因此每款产品都需要实测三组噪音数据:

实测:

友望在三档不同吸力下的噪音数值分别为73.7dB、77.6dB以及81.3dB;

追觅在三档不同吸力下的噪音数值分别为73.3dB、77.9dB以及84.9dB;

德尔玛在三档不同吸力下的噪音数值分别为79.3dB、81.3dB以及82.6dB;

戴森在三档不同吸力下的噪音数值分别为73.1dB、76.6dB以及86.6dB;

四款产品中,友望、追觅以及戴森在噪音数值方面比较接近,德尔玛在自动挡和低速挡下噪音明显高于另外三款,但在高速档位下,数值再次回归正常。

此次噪音数值仅供参考。实际噪音要与对应吸力数值匹配起来有实际意义。

3、操作

吸尘器的操作方式也是比较影响使用体验的一环,这里也简单对比展示一下:

友望和德尔玛一样,开关键以及档位调节键都在主机上方,可以单手操作;

追觅开关键位于食指指腹位置,启停非常方便,而且主机尾部还有个锁定键,用户可以根据习惯设定即按即用或者长开。模式切换位于主机尾部,单手操作非常方便;

戴森的设计相对怪异,把开关键涉及到了主机顶部,模式切换键则位于主机尾部。男性用户勉强可以单手操作,对女性用户不太友好,需要双手操作。

综合来说,追觅操作方便,符合用户使用习惯;友望和德尔玛也能单手操作,但需要适应;戴森操作方式不太友好。

4、绿光显尘

绿光显尘是戴森最先开始做的,其作用原理也很简单,就是利用大家在初中都学过的丁达尔效应,让地面上的灰尘在光路下「显现」出来,从而大幅提升清洁效率。

不过同样都是绿光显尘,不同产品的显尘效果各不相同:

追觅和德尔玛的绿光自左向右扫射,平铺范围较大,显尘效果更好;

友望灯珠位于中间,两侧存在明显照射盲区;

戴森的绿光自右向左扫射,只能照亮一半地面。

实测追觅和德尔玛的绿光显尘效果比较理想。

另外,绿光显尘的作用也不仅仅是提升清洁效率那么简单,同时还能提供巨大的情绪价值。打扫时看着地面灰尘从有到无,那种畅爽感实在是无以言表  ▲

5、主刷设计

本文对比的吸尘器都配有不止一个吸头,其中:

追觅包含除尘软毛刷、二合一长扁吸、地毯主刷、绿光显尘贴边软绒刷以及防缠绕除螨刷,共计5种不同吸头,覆盖了日常生活中能用到吸尘器的所有场景,甚至连除螨仪的活也给代劳了,可谓相当全能;

戴森包含FluffymOptic清洁头、直驱式清洁头、防缠绕螺旋形吸头、二合一吸头以及窄缝吸头,场景覆盖方面也做得不错;

德尔玛则包含电动地刷、电动除螨刷、二合一长扁吸、无恒软毛刷以及梳齿刷,同样一应俱全;

友望相对简洁,除了主刷(地吸)知外仅有一个窄缝扁吸。

但此处仅讨论日常使用最频繁的地吸——即主刷的结构。

四款产品中,追觅、德尔玛以及戴森都采用滚刷在前的设计,吸入口隐藏在滚刷深处。清洁时,利用滚刷将垃圾送至吸入口,再借助吸力实现清洁。

友望设计比较特殊,采用了吸入口前置的设计——当然了,位于吸入口后方的滚刷底部也有一个后者吸入口  ▲

这里有两个细节:

①友望吸入口前置的敞开设计,意味着吸尘器在吸力静压值相同的情况下,实际吸力会有所下降。优势则是可以直接吸入长发,减少缠绕。

②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款吸尘器可以彻底解决长发缠绕问题。理论上来说,滚刷直径越大,越不容易缠绕。四款产品中,追觅和德尔玛的滚刷直径较大,戴森次之,友望相对较小。但前面说了,友望吸入口前置的设计可以很大程度减少头发缠绕。

除了滚刷和吸入口的差异之外,我还实测了四款吸尘器的主刷灵活度。

实测追觅和戴森转动非常灵活且丝滑,完全不会卡顿;友望转动同样顺滑,左右扭动幅度相对要小一些;德尔玛的主刷在转动时偶有卡涩。

而且德尔玛的主刷还有一个问题:拎提时容易被架起悬空,需大幅抖动才能使其回落  ▲

6、基站

本文对比的四款产品中,戴森V12没有自集尘基站,所以这个环节的对比只涉及友望、追觅以及德尔玛三款产品。

尺寸方面,三款机器的基站高度相近,其中友望最纤细,白色的机身也更有家居感;追觅科技感比较强,,线条中处处透着干练和简洁;德尔玛相对臃肿一些。

大家可能好奇我为什么会采用上图这种不统一的摆放方式,这是因为三款机器的基站电线朝向设计各不相同。

友望的电线朝后延伸,用户可以将基站正面超向用户摆放,拿取比较方便;

追觅的基站正面朝向用户摆放时,电线朝右,比较适合电源在基站右侧的位置摆放。当然如果你是资深右撇子,完全可以把基站正面朝右摆放,此时电线朝后,可以完美隐藏;

德尔玛比较奇怪,当基站正面朝向用户摆放时,电线竟然向前延伸。不过用户可以将基站正面朝向两侧摆放,此时电线朝向对应方向。

个人认为友望和追觅的电线朝向设计部计较合理,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基站正面朝外或朝向侧面;德尔玛限制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基站完全无法正面朝外摆放,否则杂乱的电线显得很丑。

性能实测

产品细节和功能设计对比完毕后,我们再来简单实测一下各产品的性能。

1、贴边性能

贴边测试又分左侧、右侧以及正面贴边。实测四款机器全都应对自如,只有在左侧贴边时,友望出现了少量遗漏,戴森出现了轻微打飞,但都不严重。

这一关各品牌产品不相上下。

2、吸入测试

传统的吸入测试都太温和了,所以这部分我们上一点强度,来一次极限测试。只有极限测试才能真正展现吸尘器的硬实力——即便四款全部「翻车」,也能看出性能优劣。

测试用到咖啡渣、猫砂、猫毛、头发、浴沙以及纸屑,基本包含了家庭常见的所有垃圾种类  ▲

把上述垃圾尽可能搅匀后直接倒在瓷砖上面进行极限测试  ▲

通过极限测试可以看到:

追觅一骑绝尘,以巨大的优势领先另外几款;

德尔玛在设计方面中规中矩,但在性能测试环节竟然表现也还不错;

戴森吸入口直接堵塞导致主机启动了过载保护;

友望的表现和我预期的完全一致,没有滚刷的机械归拢,再加上吸入口敞口较大,所以吸入能力相对较弱。

测试后继续观察个款产品滚刷,实拍展示如上  ▲

友望因为吸入口前置设计,所以滚刷完全没有接触到毛发,因此完全没有缠绕——代价则是吸入能力稍弱一些;

追觅滚刷其中一侧有少量毛发堵住了吸入口,并且滚刷上也有少量头发缠绕;

德尔玛和戴森出现了大量的毛发缠绕以及成团的堵塞。

其实这组测试中戴森的表现是有点可惜的,如果不是气道堵塞,目测会有不错的表现。不过堵了就是堵了,重新启动也无济于事,主机为了自我保护,直接停摆  ▲

实际上就算尘道不堵塞,凭借戴森尘筒的容量也没办法把地面上的这些垃圾全都吸走。并且我有理由怀疑,正式因为尘筒满了,所以才气道堵塞  ▲

3、自动集尘

除了戴森以外的另外三款产品都有自集尘基站,那么自集尘效果究竟如何呢?我们也来实测一下

接近全满的尘筒,放入基站,启动自集尘,最后取出机器,发现三款产品都能很好地实现自集尘。但德尔玛存在一个明显的设计缺陷:尘筒底部被打开后,无法自动复位  ▲

这里还有个细节,友望尘杯纯黑,不太方便用户观察基站集尘效果,希望品牌可以优化。

为了验证视频中出现的问题是否为偶发现象,我又反复多次进行了集尘操作,最终结果如出一辙,尘筒盖被打开后无法自动复位  ▲

至于戴森,当然是需要手动处理尘筒内的灰尘。可以看到灰尘倒出来的瞬间,会有不少飞溅,并且复位尘筒盖的时候手指也会被污染   ▲

因此这部分测试中,友望和追觅的体验要优于另外两款。

4、过载保护

这部分测试原本不在我的计划之内。但在上文的吸入测试中,我偶然触发了戴森的过载保护。对于高速运行的电机来说,过载保护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除了戴森之外,另外几款产品的电机有没有类似的保护机制呢?我们也来实测一下。测试方法很简单,把吸尘器开到高速挡,然后用一包纸巾堵住其吸入口,观察机器变化即可:

实测四款机器均有过载保护机制,其中:

戴森触发最快,堵住后 5秒左右即开始喘振,最终停机;

追觅其次,8秒左右开始触发自我保护,随后停机;

德尔玛反应稍慢,界面也会提示尘道堵塞,大概十几秒后停机;

友望操作界面毫无变化,但实测也有过载保护机制,大约十几秒后自动停机。

这部分测试四款机器都通过挑战,大家在日常使用中不必担心尘道堵塞导致机器损坏。

总结

对比及测试到这里也就结束了,最后简单总结一下。

四款机器中除了戴森,另外三款带自集尘基站,不过价位并不相同。其中友望V300和德尔玛T50售价均在 1500元以内,而追觅Z20 Station售价则在 3000出头,几乎是前者的翻倍。

参与对比的还有一款戴森 V12,售价比追觅Z20 Station高了几百块,勉强可以算是同价位竞品。

如此设置对照组,是为了解答两个问题:

①自集尘基站是否真的能够解放双手,对比传统吸尘器是否更加好用?

②更贵的产品在细节和性能方面是否更加强悍?

从实测看,戴森作为吸尘器领域的传统豪强,其产品依旧好用。但动辄几千块的价格,更多的显然是品牌溢价。除了商品属性之外,戴森还被赋予了社交属性和送礼属性。

在售价比追觅Z20 Station更高的情况下,戴森在性能方面并未表现出明显优势,相反尘筒容量较小,吸入口更易被毛发堵住,绿光显尘效果也被追觅反超,使用后的垃圾处理也没有追觅的自集尘来得方便。

值得肯定的是,戴森在轻量化这件事情上做得确实很好。

至于另外三款产品,显然售价更高的追觅更加好用,且产品不存在任何设计缺陷,包括性能也更加强劲,可以对标戴森。至于另外两款:

友望将吸入口前置大幅改善了毛发缠绕问题,但也导致了其面对大量垃圾时,吸入性能稍显不足。另外绿光显尘存在盲区,有待优化。

德尔玛吸入性能表现不错,绿光显尘效果也很好,但自集尘后尘筒挡板无法复位,基站电线设计不够合理,细节做工也有待优化。

当然抛开售价谈产品都是耍流氓。这两款产品以不足 1500元的售价来说,综合体验还是对得起用户的。尤其是自集尘基站的存在,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解放了用户双手,这一点值得点赞。

综合来讲,一分钱一分货。

想要追求极致的性价比,能接受产品的小缺陷,可以选择友望或者德尔玛;更在乎品牌和情绪价值,一定要买大牌,可以选择戴森;追觅价格接近戴森,这对于国产品牌来说是个定价雷区。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其综合使用体验绝对配得上其售价!其产品性能丝毫不输同价位戴森,甚至在极限测试中标表现出了更加强劲的吸入能力。再配合合理的握持设计和操作方式,极富科技感的造型,以及丰富的配件,又有最新的自集尘基站加持,妥妥的六边形战士,综合使用体验直接拉满。

做有态度的评测,生产有温度的内容。我是番茄,我们下一篇再见~

0 阅读:3
西红柿炖番茄

西红柿炖番茄

涉猎广泛,喜欢折腾;爱好数码,擅长家装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