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忧!75年后,中国人口减少10亿?

金投网财经 2025-04-08 16:44:32

中国曾以14亿人口基数创造经济奇迹。但近年来,“少子化”与“老龄化”交织,引发专家对未来的深度担忧。

西南财经大学联合清华大学最近整了个大活,他们联合发布了一份《人口研究报告》,在结合了多项参数和统计模型之后,得出了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结论,在本世纪末,中国总人口数将跌到4.6亿,也就是在接下来的75年里,中国将净减少约10亿的人口,比现在的美国还要少。

按照上面的说法,中国人口在2100年大概回到建国初期的水平。我们先来看看建国初期到现在每10年的增长情况。1950年,5.52亿,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增长较快,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1960年,6.62亿,经历三年困难时期,人口增长放缓,但整体仍保持上升趋势。1970年8.18亿 人口增长较快,计划生育政策逐步推行,但初期效果有限。

1980年 9.81亿人口突破9亿,计划生育政策全面实施,人口增长速度开始放缓。1990年,11.35亿 人口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城镇化进程加快。2000年,12.63亿,人口增长接近停滞,劳动力人口占比达到高峰,人口红利显现。2010年,13.38亿,人口增长进一步放缓,老龄化问题开始凸显。2020年,14.11亿,人口总量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老龄化加剧。2025年 14.74亿 人口总量预计达到14.74亿,人口增长接近停滞,预计2025年后进入负增长。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从建国初期开始,几乎每10年就增长1亿人口。2024年,出生人口为954万人,出生率仅为6.77‰一直到今年可能才真正的开始进入负增长。

其实这个结论包含了2层问题,第一是人口总量低,第二个可能也是更重要的问题,人口边际递减的速度太快了。像生育率、新生人口数、结婚登记对数,无一例外都是在10年里就腰斩。

那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人口问题就会比别的国家更加突出。

比如从人口总量上来看,虽然我们目前还是全球第二,但如果按照总和生育率来重新排名的话,我们确是全球倒数第五,我们的生育率只有1.05。也就是一对中国夫妻平均只能生1.05个小孩,远达不到2.1的代际更替水平,比日本还要低,和人口问题最严重的韩国0.72在一个水平线上。

所以,我们无论是跟同样人口的大国,像印度美国比,还是跟同样低生育率的韩国日本比,未来几十年,中国的人口总量趋势都是下降最明显的那个,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真要比起来,全部都是无奈。

要知道,中国经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突飞猛进,再到2000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迅速蹿升到全球经济大国的队列里,人口始终是核心的驱动力。人口大国从来都不仅仅只是一个名头,人口的下降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消费能力和整个经济的动能,尤其是我们这种出生人口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的,这种情况只会更加棘手。

因为由此带来的育龄女性总量下降,老龄化率加速上升,劳动人口萎缩等问题,都会由于来不及应对而被放大,之后再进一步拉低生育率。这种负面螺旋效应还会不断自我强化,导致政策等人为干预的力量会越来越弱,人口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可控。

那么,问题来了,年轻人为啥不愿意生娃呢?

首先是,经济压力,高房价与养娃成本的“双重绞杀”。

房价每上涨10%,出生率下降1.5%。一线城市首付动辄百万,年轻人背负30年房贷,可支配收入仅够维持基本生存。 教育成本高企,从幼儿园到大学,单个孩子养育费用达75万至200万元。普通家庭生一胎已捉襟见肘,二胎成“奢侈品”。

其次是, 价值观变迁,从“传宗接代”到“自我实现”。

新一代年轻人更注重个体幸福,婚姻与生育被视为“可选项”而非“必选项”。心理学“心理阻抗”效应显现:政策催生反而强化年轻人的逆反心理,生育自主权被压抑时,选择“不婚不育”成为无声抗议。

最后是, 性别困境,女性的生存博弈。

职场歧视、生育后失业风险、育儿责任不均等问题,迫使女性在“事业”与“母亲”角色间艰难抉择。

由此可见,人口问题是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它包含了向社会经济就业的方方面面,每一个问题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来解决。而这些问题之间还是环环相扣的,有时候解决起来就像是按下了葫芦它又起了瓢。

所以,从历史经验来看人口单边趋势一旦形成,想要彻底的逆转是绝对不容易的。

这份研究报告最后也总结了日本韩国的一些经验,我们可以重点参考一下韩国,因为他们去年的新生人口和结婚率全部都触底反弹了。根据韩国行政安全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新生儿人数为24.2万,比前一年增长3.1%。韩国去年总人口为5121.7万,连续5年呈减少趋势。

政策的激励力度是远超我们国家的,比如他们为新婚夫妇提供住房支持,鼓励企业提供长期住房服务,想买房的人可以申请更低的贷款利率和税收汇率,新生儿7岁之前可以领15万的生育津贴,这在我们国家只有个别城市才能达到这个标准。

另外,对于女性在职场上也有特别的照顾,比如说生孩子越多,晋升就越快,产假延长补贴,还有像灵活办公等等。

韩国给出的标准答案就是一句话,给年轻人加钱加时间,让他们有能力且有意愿结婚,然后再加大刺激力度,最大程度减轻适孕家庭的成本,让他们想生业敢生。

这套模式不只是韩国政府在实践,很多有人口问题的发达国家也在用。事实证明,家庭福利开支越大,生育率就越高,像法国、德国、瑞典的家庭福利开支都占到了GDP的3%以上。

近年以来,国内退出的各种生育激励也可以说是力度空前,结合这份报告里说的在接下来的10年时间里,国内育龄女性的总量将维持在3亿左右,能否保持住这次改善生育政策的黄金窗口期,可能直接决定着未来中国人口的最终走向。

0 阅读:121

评论列表

蓦然回首

蓦然回首

2025-04-13 19:51

顺应时代发展,适应生存自我

一颗菩提子

一颗菩提子

2025-04-09 07:52

中国曾以14亿人口基数创造经济奇迹。但近年来,“少子化”与“老龄化”交织,引发专家对未来的深度担忧。 请问那砖家早干什么去了???👎👎👎

金投网财经

金投网财经

金投网旨在为读者提供及时的财经资讯和专业的行情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