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好墓”新的发现

翁卫和说古史 2024-02-23 10:56:20

考古报告:殷墟五号遗址的发现与解释

1. 背景介绍

殷墟五号遗址是在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中发现的一个重要遗址。在对该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块刻有铭文的玉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和研究。

2. 遗址性质与发现

殷墟五号遗址在考古学家的研究中被认为是一个宗庙遗址,而非墓穴。它的性质不同于一般的墓葬,而更类似于供奉祖先的宗庙。

在这个遗址中并没有发现墓主的遗骸,但发现了一块刻有铭文的玉石。这块玉石的出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它可能是墓主的灵魂之所在。

3. 铭文解释

这块玉石上刻有铭文,经过学者的研究和解读,铭文中提到了殷商时期的帝妃简狄,是黄帝的次妃之一,生下了卨(契)。

4. 玉石的意义

玉石在古代被认为是具有细腻、温润、坚韧、恒久等特性的宝贵材料,常被用来承载灵魂。因此,这块玉石很可能是墓主简狄的灵魂之所在,被子孙后代特别珍视和保护。

5. 结论

殷墟五号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遗产。玉石的出土和铭文的解读揭示了古代人们对祖先的崇敬和灵魂永恒的信仰。这对于我们理解殷商时期的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对出土文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观念和文化传承,为中华文明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线索。

殷墟五号遗址是宗庙格局而非墓穴,玉器铭文记录下殷祖辛妃简狄的身份:

殷墟五号遗址不见庙主遗骸但其灵魂却有“去处”。

人们在“妇好墓”里,见到了保存得很好的殉人、殉狗的骸骨,却独独不见墓主“妇好”的……于是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没有墓主的遗骸?

对于这个的问题,答案也很多,就看世人愿意相信哪一个:

(图一)

而我的答案是,殷墟五号宗庙遗址根本没有庙主的遗骸,原因却不是如上图中的⑤。

因为——殷墟五号遗址是宗庙址,而不是墓址。墓是为了安葬死者之“体”,无体的以物代体;宗庙是为了供奉、祭拜祖先之“灵”。

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而这区别,决定了墓和庙所包含的“内容”的不同!

前面的文章我已说了,殷墟五号遗址是殷商王天下后所建的宗母庙,庙主是殷人宗母/辛妃简狄。

简狄死后,过了几百年,简狄的后人“汤”才得以王天下。殷人王天下后,必然对祖先进行歌功颂德一番,所以修建国家宗庙,颂扬其列祖列宗。

简狄死后几百年,先不说她的骸骨还在不在,即是在,后代建宗庙时,也不会把她的骸骨从墓里弄出来,放到宗庙里(宗庙供奉的是祖灵,相当于现代的祠堂,里面放的是祖先牌位,而不是把祖先的遗骸埋在祠堂底下。墓、庙各有其用,古代尤其分明)。

事实上,殷后人也是把简狄的“神灵”带到宗庙并安置在宗庙之下,代表“地下有(简狄之)灵”。

证据是一块刻有铭文的玉石。(此玉石或许未公布于众,所以找不到玉石的照片,只见其文字描述和铭文的图片)

※ 铭文图及学者所释如下:

(图二)

※ 我之解“玉”解“铭”

(一)解“玉”

五号遗址中,出土的这块刻有铭文的玉器,实际上是该墓的核心圣物。它形制特殊,所铭刻的文字也与以往的甲骨卜辞有很多不同之处,它的发现和铭文的破解,能使我们有机会找到玉的起源和玉文明的起源。

在古代的世界观里,人生时命为大,死后灵魂为大。生时,灵魂与肉身合为一体;死后,灵魂与躯体分离,骨肉消失。

古人认为,人有三魂,在人死之后,三魂离开躯壳,各归其处:

一魂升天(归天成神),即该魂脱离人,升天变成神,从此享受神仙生活。

一魂认祖(归宗认祖),即与先故的众宗祖于灵台相聚,表示死后还是能与亲人团聚,不会孤苦。(这与生命的独“来”独“往”有关,所以人不管是生时还是死后,都不希望孤单)

一魂入墓(归地入土),即此魂伴随尸骨入土(墓)为安。

尸骨为实体,可以装入棺椁;魂被认为是具有灵气的虚体,所以要用特殊的载体或工具来安置。

玉石具有细腻、温润、坚韧、恒久的特性,所以用它来承载灵魂,非常符合人类对于美好和永恒的追求。逝者已入土为安,其灵魂(保存在玉石里)永不消失,子孙后代永享庇护……这难道不美好吗?

五号遗址出土的这块刻铭的玉石,就是一块载魂之玉。它是墓主死亡、灵魂脱离肉身后所依附的载体,它承载和保护墓主的灵魂,使其永不消失。魂永在,名永在,死者得以永续。

从简狄死亡到宗庙修建,时间间隔几百年(约五百年左右)。而这块最初下葬时放进墓中的玉,承载着墓主简狄的英灵,是子孙后代重点对待和保护的对象,不会把其随意放置或因疏忽而丢失。

当殷后人修建宗庙,把这块承载宗母的英灵、代表着宗母的玉石,带进宗庙的“下室”时,肯定也会特别安置、重点对待和保护。(可惜它出土时的位置及状态,我们未得见)

那些殉人、殉犬其实是随从和护灵之意,所以分布在祖灵及“宝物”四周。

(二)解“铭”

对于玉器上的铭文,如果将它局限在殷商时期的文字格局里去解,完全不可能得出正确的解释。

新释如下:

(如图三)

(三)帝“妃”见史载:

①《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四妃,象后妃四星。

②《大载礼•帝子》:帝喾卜其四妃子,而皆有天下。

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

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生卨(契);

次妃陈锋氏女,曰庆都,生放勋;

次妃娵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

《史记》说黄帝四“妃”,《大载礼》说帝喾四“妃”。古史系统中有“妃”的记录,出土遗物见“妃”的铭文(如“妃”的铭文、“次妃”的表示),这样才是遗物与文献互证、相符的结果。

22 阅读:17318
评论列表
  • 醉翁 13
    2024-03-11 12:48

    真心希望你能够到安阳殷墟博物苑认真考察一下,不要一直臆想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话对自己负责也对文章负责。

  • 6689 12
    2024-03-05 16:29

    讨论,不管他有多少结果,关键在于要证实新生的突出的证据,是否接近真实的情况场景。即使有微小的进步。

  • 6689 10
    2024-03-05 16:26

    有点意思,三魂的关联有去处了,七魄不知道为何物关联什么,这些是中国文化之一,应该要一一求证认识清楚。

  • 2024-03-31 21:43

    竹根派生而茎成林,一竹生花则满山枯。所以第二个字解释为竹是没问题的。第一个字可能是官职,孤竹于商“任王事”,任通妊。写作妊竹入石比较好,为什么写作孤搞不懂。释为妊冉也行。冬末端是点代表结冰,冉和竹末端是线条代表发散,区别还是挺大的。工代表丝线,也可以解释为启子开贝,代表未启。启子是客家叫法,就是改锥。公是开口而予,代表已开启。公和工的区别也挺大的。不过你的想法确实挺好。一个业余爱好者的个人看法。

  • 2024-04-08 17:34

    我们不防用西方要求它们自己的标准,孤证就可以,神话故事也可以,不然论证来论证去实在耗时间。

  • 2024-02-24 09:52

    感觉是自己觉得像啥就是啥,这样搞会出来一千个结果

  • 2024-03-05 16:11

    工作辛劳一辈子,撒丫子了,做个大墓,你老好好躺着吧。

  • 2024-03-18 02:24

    写的很好

  • 2024-05-08 19:01

    对参考价值

  • 2024-02-24 08:41

    简狄?不是传说她孵化大鸟蛋得的儿子吗?

  • 2024-03-01 14:12

    如果妇好是真的,那就代表人类近亲通婚的白化变异起源就是在亚洲。

    清流狂士 回复: 大圣齐天
    [点赞]
    大圣齐天 回复:
    这个我早论证过了。近亲通婚造成的白化病。一路向西走。人少。只能近亲通婚。慢慢演变的白化病。演变成了白人,白人不是真的白,是缺少一种基因表达。近亲通婚基因表达是越来越趋同,构建人体的基因缺失 后来逐渐稳定了。就变成了所谓的白人。
  • 2024-02-28 14:28

    朱砂和青铜器太多,尸骨被腐蚀干净了

  • 2024-03-02 11:18

    [思考]

  • 2024-05-19 13:13

    反正妇好是把所谓的雅利安人陪葬了

  • 2024-02-27 17:12

    释放出玉里面的一丝神魂问问什么都清楚了,搞那么复杂。

  • 2024-02-29 10:47

    我觉得第一个字应该是偷盗的意思,翻译过来是盗墓者死

  • 2024-04-21 10:32

    自嗨!妇好名就假!久了就真

  • 2024-06-18 05:48

    东夷之后楞充华夏人,还要不要脸了[得瑟][得瑟]

  • 2024-03-05 16:43

    用庙表述还是有问题。

翁卫和说古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