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笔墨精练的一首诗,声情并茂,不愧为七绝神品

墨有云水心语 2025-02-15 06:02:17

王昌龄的七绝曾有“神品”之称,有人认为他可以与李白并驾齐驱。虽然评价有些过头,但他的边塞诗确实独具特色。

在这位七绝圣手的笔下,往往寥寥数语,就把边塞军旅生活的画面跃然纸上,把所要表达的内容的思想,通过典型化的形象反映出来。

下面这首经典诗篇就是一个例子,笔墨精练,声情并茂,不愧为七绝神品。

从军行

唐代: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首诗摘取守卫边塞的军士生活的一个片段,一个镜头,用精练的诗句,讲述了一个成功的夜袭战。首句“大漠风尘日色昏”,点出了作战的时间、气象。部队驻扎的地方狂风四起,飞沙走石,因为风沙遮天蔽日,看起来好像天色很晚。虽然天气恶虐,但却是偷袭的大好时机,主帅决定,趁着敌军不注意,立刻开始行动。

第二句“红旗半卷出辕门”,半卷,指偷偷地袭击敌军;辕门,指敌军的营门。在茫茫无边的沙漠里,风卷黄沙,日光被遮盖得模模糊糊,就在这个时候,队伍举着半卷的红旗,偷偷地从驻地出发了。

诗人观察细致,大漠风沙很大,风的阻力更大,所以行军时士兵们就蜷缩身子,半卷红旗。战士们不畏艰难,奋勇向前,如一只利剑,直插敌人的要害。此时气氛紧张,读者的心弦也绷得很紧。一场大战迫在眉睫,作者在第二句里只用短短的7个字,就将紧张的气氛渲染到极致。

第三句 “前军夜战洮河北”,寥寥几字便勾勒出前军夜战的紧张画面。洮河,那蜿蜒于甘肃西南部的黄河支流,在夜色中见证着一场激烈厮杀。前军战士们趁着夜色突袭,虽未详述战斗场面,可从前方报捷便能想见,他们必是浴血奋战,偷袭已近成功。

夜色如墨,洮河之水汹涌奔腾,似也在为这场战斗助威。寒风呼啸中,前军将士们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利刃闪烁着寒光,喊杀声在河谷间回荡。他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每一次挥刀都带着破敌的决心,每一声怒吼都蕴含着必胜的信念。尽管环境恶劣,战斗残酷,但他们毫不退缩,直至传来胜利的捷报,那是他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荣耀。

尾句 “已报生擒吐谷浑”, 吐谷浑是古代西北一个部落,这里借指敌人首领。在洮河北部,先头部队经过与敌人夜战,已有捷报传来,击溃了敌军,并活捉了他们的首领。诗人用一个 “报” 字,写出这次夜袭战的战果,和全军将士们振奋不已的心情。

当 “生擒吐谷浑” 的消息传来,整个营地瞬间沸腾。篝火映照下,战士们疲惫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那 “报” 字,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吹散了征战的疲惫。这不仅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更是对士气的极大鼓舞。从此,胜利的荣耀将铭刻在每一位将士心中,激励着他们继续守护家国安宁。

至此,一场夜战写得有始有终,有声有色,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王昌龄的这首诗不愧为高手之作,不仅笔墨精练,而且精彩纷呈,仿佛一个快讯,又好像一篇短篇小说,显示了七绝圣手的深厚文学功底。

1 阅读:51
墨有云水心语

墨有云水心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