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人王唯行的文章

王唯行:書畫須講究

王唯行:書畫須講究

文/圖 王唯行舊友來訪,攜新得字畫求品評。展卷觀之,但見墨色浮滑,筆力虛怯,不免想起當年在先生家談書論畫的舊事。先生曾言

王唯行:硯池裏的倒影

王唯行:硯池裏的倒影

文/王唯行圖/朱耷收藏人的書齋裡,往往擺著幾件蒙塵的古物。青銅器在博古架上泛著幽光,瓷瓶底部的款識被摩挲得發亮,連玉石上

王唯行:寫生即臨摹

王唯行:寫生即臨摹

文/王唯行圖/周京新姑且放下筆墨官司,且看那畫師如何行事。支起畫架,展開素紙,直面草木山石,筆鋒游走處不過依樣描摹。枝椏

王唯行:生計在畫外

王唯行:生計在畫外

文/圖 王唯行昔人運筆,其道有三。一者胸臆自適,若雲林道人寫枯木竹石,筆底自生寒煙;二者市井謀食,如仇十洲少年漆器,彩繪

王唯行:書畫家成長的辯證邏輯

王唯行:書畫家成長的辯證邏輯

文/圖 王唯行 一、初心與技法的辯證張力書畫家的藝術生命始於原始衝動——幼年時用線條與色彩表達對世界的感知。這種本能的創

王唯行:墨法之潤濕

王唯行:墨法之潤濕

文/王唯行 圖/朱耷夫筆墨之妙,在乎氣韻生動,而墨色之玄微,尤在潤濕之辨。昔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嘗云"運墨而五色

王唯行:工筆易就寫意難成

王唯行:工筆易就寫意難成

文/王唯行余嘗觀古今畫道,猶見月升東山而星隱西嶺。昔者吳道子以氣御筆,張僧繇以神寫形,未聞工筆寫意之別。唐人稱細筆為「密

王唯行:賓虹水法論

王唯行:賓虹水法論

文/王唯行圖/黃賓虹黃賓虹先生,近世畫壇之巨擘也,其於筆墨之論,精微深邃,堪為後學之指南。先生嘗言:「畫架之上,一缽水,

王唯行:時間如何讓贗品翻身?

王唯行:時間如何讓贗品翻身?

文/王唯行在藝術品市場中,一幅畫的價值往往不只取決於「真假」,更取決於它背後的「時間密碼」。例如,一幅清代仿製的宋代山水

王唯行:渴筆?枯筆?

王唯行:渴筆?枯筆?

文/圖 王唯行夫畫道之變遷,猶如江河之流轉,各朝各有其致,各代各有其妙。晉唐兩宋,畫者多用濕筆潤墨,以絹為載,墨色豐潤,

王唯行:五色令人目盲

王唯行:五色令人目盲

文/王唯行圖/倪瓚判斷一書畫家之筆墨功夫,非觀其賦彩之華麗,而在乎其純墨筆之下所蘊之神韻。蓋因筆墨之妙,存於運筆之靈動,

王唯行:保姆眼裡無大師

王唯行:保姆眼裡無大師

文/王唯行圖/齊白石夫「保姆眼裏無大師」之言,實乃深含哲理,非徒俚語也。蓋謂之者,言保姆與主家朝夕相處,其間細微之事,莫

王唯行:書畫研學宜用文言文

王唯行:書畫研學宜用文言文

文/圖 王唯行近來,吾於搦管為文之時,頗有變易,舍棄昔日慣常之簡體白話,轉而採用繁體文白夾雜之文風,意在於尋求更加契合之

王唯行:審美不等於鑒賞

王唯行:審美不等於鑒賞

文/王唯行圖/黃賓虹吳冠中先生嘗嘆曰:“今世美盲甚眾。”所謂美盲者,乃指不通美之群類,吳公所指,特謂藝壇中人。然吳公此言

王唯行:畫氣不畫形

王唯行:畫氣不畫形

文/王唯行圖/趙孟頫清戴熙有言:士夫作畫非當行多不入格,故畫不入格者輒曰士夫氣。世以其士夫也尚之,於是畫師競效士夫矣。然

王唯行:畫者四德

王唯行:畫者四德

文/王唯行圖/朱耷清人戴熙《習苦齋題跋》有云:「閒則功力厚,靜則智慧足,淡則旨趣別,遠則氣味長,四美具謂之畫。」畫者,乃

王唯行:筆墨審美淺議

王唯行:筆墨審美淺議

文/ 王唯行圖/ 巨然中國畫之精髓,首推筆墨。張仃先生有言:「筆墨乃中國畫之底線。」而吳冠中則謂:「筆墨等於零。」二者之

王唯行:甲辰年感言

王唯行:甲辰年感言

陳丹青嘗言:「人作畫,終須示人。」誠哉斯言矣。畫者,初不過自娛自樂之事也。幼童塗鴉,隨心所欲,不計效果,畫畢則棄,未嘗思

王唯行:以藝為樂以藝養心

王唯行:以藝為樂以藝養心

夫繪畫者,心手相應之藝也,非旦夕可成,亦非一蹴而就。近來數日,筆下所繪,多半途而廢,意興闌珊,頗感無趣,此乃畫者常遇之境

王唯行:試論中國畫之色彩

王唯行:試論中國畫之色彩

中國畫之用色,迥異於西畫,蓋因古人不尚光影強弱、冷暖之變,所繪物象若恆處陰霾之中,既無明確光源,亦無投影之跡,全然散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