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人王唯行的文章

王唯行:藝術終究不是現實的鏡像

王唯行:藝術終究不是現實的鏡像

文/王唯行圖/石濤早年對寫實繪畫的喜愛,如今想來是少年人對技藝的天然敬畏。那時走進美術展廳,總要在油畫作品前駐足良久,看

王唯行:藏畫之道,貴在養心

王唯行:藏畫之道,貴在養心

文/王唯行圖/齊白石書畫市井間常有怪象,世人多惑之。或見稚子塗鴉價逾千金,或遇先賢真跡委身陋巷。市儈持卷論價,猶商賈量米

王唯行:人人都是作家的時代來臨了

王唯行:人人都是作家的時代來臨了

文/王唯行二十四日,京城某文學座談會上,作家王蒙談及人工智能寫作時,眉峰微蹙:“沒有個體的創造性,沒有個體的激情,沒有個

王唯行:丹青門徑辨

王唯行:丹青門徑辨

文/圖 王唯行畫道如登山,前賢以墨色疊出千峰萬壑。吾輩立於山腰仰觀,但見山徑縱橫交錯,有路可循者,當斂衣拾級;雲遮霧障處

王唯行:時人畫作不可學

王唯行:時人畫作不可學

文/王唯行圖/王希孟習畫之道,首重師古。前賢積攢的筆墨章法,如同暗夜明燈,照引後來者尋得門徑。然燈盞亦有明晦之分,擇師如

王唯行:“写意画”可以改名了

王唯行:“写意画”可以改名了

文/王唯行中國繪畫藝術自宋元以降,逐漸形成兩種不同表現手法,世人慣以工筆與寫意分而稱之。細觀畫史源流,此種稱謂實屬後起之

王唯行:捐贈作品為哪般?

王唯行:捐贈作品為哪般?

文/王唯行圖/黃賓虹近時書畫界有兩樁風潮,一曰自建藝術館,一曰自捐書畫作品。這兩件事放在銅鈿當頭的世道里,倒像是戲台上的

王唯行:美協主席之爭

王唯行:美協主席之爭

文/王唯行圖/徐悲鴻‬前日偶然瞥見一段視頻,畫面里幾位鬢發斑白的老者圍坐茶室,言辭間頗有些激憤。其中一位持茶盞的手微微發

王唯行:讀畫讀什麼?

王唯行:讀畫讀什麼?

文/圖 王唯行中國畫的筆墨,若以尋常眼光看,不過是些水墨在宣紙上的痕跡。墨分五色,不過是清水與墨液‬調和出的深淺;筆觸的

王唯行:磨墨費的不是時間,是心思

王唯行:磨墨費的不是時間,是心思

文/王唯行我素日習慣用墨錠在硯台上磨墨,漸漸養成個不大好的癖性。看別人書畫時,總要先把鼻尖湊近了,嗅嗅紙張紋理間散發的墨

王唯行:我的畫定要進博物館

王唯行:我的畫定要進博物館

文/王唯行圖/陸儼少那天午後,我站在美術館前廊數著台階。玻璃幕牆倒映著匆匆人影,像一幅未完成的速寫。展廳里偶爾傳來快門聲

王唯行:好紙潔白如玉

王唯行:好紙潔白如玉

文/圖 王唯行案頭鋪展著一張泛黃的宣紙,邊角處浸染著淺褐斑痕。指腹輕觸紙面,隱約能覺出纖維間隙滲出的澀意,如同撫過老人鬆

王唯行:書法三重境界

王唯行:書法三重境界

文/王唯行晨起讀友人筆札,見其論書法境界有三:一曰雅俗共賞,二曰曲高和寡,三曰玄之又玄。掩卷靜思,不覺莞爾。忽憶幼時臨池

王唯行:素描毀傳統?

王唯行:素描毀傳統?

文/王唯行圖/徐悲鴻近來常聞畫友長吁短嘆,道是"素描毀了千年文脈"。這話聽得多了,倒讓我想起鄉間老農見著

王唯行:AI時代的原創作品

王唯行:AI時代的原創作品

文/圖 王唯行 今人掌中皆握一方寸手機,內藏神通廣大的文曲星。但凡胸中有些許念頭,無論是墨字丹青抑或活影戲文,只消對著

王唯行:生宣接續丹青命脈

王唯行:生宣接續丹青命脈

文/王唯行圖/齊白石世間用紙習性各異,有人偏愛熟紙的穩重,有人傾心生紙的靈動,亦有人鍾情半生不熟的溫潤。此皆與筆墨趣味暗

王唯行:沒有風格便是風格

王唯行:沒有風格便是風格

文/圖 王唯行藝術的至高處,總歸是返璞歸真。初學畫的孩童握著毛筆,橫豎撇捺都帶著生澀痕跡,反倒比刻意求工的匠人多了幾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