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唯行:美協主席之爭

美术人王唯行 2025-03-27 09:31:03

文/王唯行

圖/徐悲鴻‬

前日偶然瞥見一段視頻,畫面里幾位鬢發斑白的老者圍坐茶室,言辭間頗有些激憤。其中一位持茶盞的手微微發抖:"中國美協主席若由畫西畫者擔任,好比請洋裁縫執掌蘇繡行當!"話音未落,鄰座便接口道:"丹青之道傳了五千年,倒要聽百年前才舶來的西洋畫法擺布?"

我望著杯中沈浮的茶葉,忽然想起去年深秋在浙江畫院見到的場景。展廳里掛著數十幅"新水墨",乍看皆是丈二宣紙、徽墨湖筆的排場。可細觀筆觸,那些山石皴法竟似油畫筆的痕跡,雲水渲染倒像水彩的濕畫法。最刺目的是題款,本該點睛的書法成了蜷縮在角落的仿宋印刷體,與畫面全無氣息相通。

這情形倒讓我念及小區門口中醫堂的老醫生。上月去抓藥,見他戴著老花鏡核對處方,忽然長嘆:"如今方子里十味藥倒有八味要標注拉丁學名。"櫃台里的小學徒插嘴:"師父常說中醫脈案要參照CT片子,就像用紫砂壺泡咖啡。"老掌櫃瞪他一眼,轉頭對我苦笑:"您瞧,連切脈的寸關尺都得換算成血壓數值了。"

視頻里的爭論仍在繼續。有位穿竹布長衫的老先生顫巍巍起身:"當年潘天壽先生說'中西繪畫要拉大距離',現在倒好,宣紙上畫素描,皮紙裱油畫布,連墨分五色都要按明暗法來!"這話教我憶起某次參觀美院畢業展,見某幅"實驗水墨"竟用投影儀將《蘭亭序》投射在塗滿丙烯的畫布上,書法的提按轉折全化作光影遊戲。

忽有年輕聲音反駁:"藝術本無國界,八大當年不也借鑒過版畫技法?(水印版畫自古有之)"先前那位擊案道:"借鑒是吃牛肉長人肉,如今卻是直接移植器官!你看現在所謂'當代水墨',筆筆都在描摹結構,全然不見書法寫意的暢快。好比中醫把完脈不開藥方,反倒給人打點滴!"

這話頭倒轉到前些日子見聞。某中醫院診室掛著"中西醫結合示範單位"銅牌,老中醫診案旁必配台電腦,處方箋印著"中藥顆粒配伍指南"。更奇的是針灸科玻璃門上貼著"量子針灸研究室"的標牌,診室里不見銀針艾絨,倒擺著幾台閃爍紅光的儀器。

視頻尾聲,最初發言的老者總結:"不是說西畫不好,就像西藥能降壓降血糖。可若整個醫館都按西醫規矩來,把切脈當成血壓計的補充,這中醫還能叫中醫麼?"這話教我想到近日某拍賣行的預展,所謂"新工筆"作品清一色用熟宣畫超寫實,翎毛纖毫畢現卻無半點"生"氣,題款鈐印倒似商品標籤般規整。

手機又跳出新消息:某地美展徵稿,注明"水墨裝置優先"。啞然失笑間,瞥見案頭《歷代名畫記》躺在《西方美術史》旁邊,倒像兩位老者在月下對弈。

0 阅读:0
美术人王唯行

美术人王唯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