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者当面提问,乌防长支支吾吾不敢直说,欧洲对华算盘落空了

徐浩宇侃谈 2025-03-27 16:50:35

中国凤凰卫视记者在基辅的新闻发布会上一句提问,让乌克兰国防部长乌梅洛夫陷入长达12秒的沉默。当被问及“是否希望中国参与乌克兰安全保障机制”时,这位素以强硬著称的防长眼神闪烁,最终给出模棱两可的答复——这场外交现场的微妙时刻,折射出欧洲对华战略期待的彻底落空。

俄美乌三方最新一轮谈判在火药味中收场。特朗普坚称“各方取得重大进展”,但俄外长拉夫罗夫在记者会上撕碎会议纪要的动作揭穿谎言——谈判期间,俄军130架无人机对哈尔科夫变电站发动突袭,导致乌克兰40%供电系统瘫痪。

更致命的是,俄罗斯要求美国直接向泽连斯基下达“执行命令”,这种近乎羞辱的条款暴露了莫斯科的真实意图:迫使乌克兰签订城下之盟。

面对中国记者提问,乌梅洛夫的回答堪称外交辞令教科书。他先强调“谈判由美国主导”,暗示基辅缺乏自主权;继而表示“欢迎各国申请参与保障机制”,却绝口不提中国二字。这种刻意回避的背后,是乌克兰对特朗普政府的深刻忌惮——五角大楼刚批准向乌提供价值3.2亿美元的电磁脉冲武器,此刻触怒美国无异自断军援。

布鲁塞尔的外交官们正在经历战略焦虑。法国总统马克龙私下向欧盟峰会抱怨:“特朗普把乌克兰当作竞选筹码,而我们连旁观者都不如。”这种焦虑催生了让中国出面的幻想:德国智库研究报告显示,若中国参与维和,俄军攻势强度可能降低37%。但现实狠狠打脸,俄美乌三方至今未向北京发出正式邀请,欧盟的“借华制俄”计划沦为单相思。

俄罗斯近日突然转变态度,提议由联合国安理会介入调停。这项看似妥协的提议实含深意:中俄在安理会的协作机制,可能为谈判开辟第二条战线。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已在闭门会议中提出“三不原则”:不设前提、不划红线、不搞阵营对抗。这种灵活立场,或将成为打破僵局的关键。

当乌克兰前线的T-64坦克在泥泞中抛锚时,纽约联合国总部的外交官们正为安理会紧急会议彻夜准备。这场持续两年的地缘危机,或许将在东西方博弈的微妙平衡中找到突破口——只是欧洲期待的“中国方案”,仍需跨越重重政治雷区。

0 阅读:19
徐浩宇侃谈

徐浩宇侃谈

跨越国界,探索多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