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提升情商的3种方法,都是社交精髓!

李舟 2024-07-21 17:19:07

在盛唐的辉煌岁月中,武则天以非凡的智慧与魄力,独掌乾坤,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狄仁杰,这个名字在后世,几乎成了公正与智慧的代名词。

他一身正气,不畏权贵,以其过人的才智和敏锐的洞察力,在朝堂之上屡建奇功。

然而,在初入朝堂的那些年里,他却对同僚娄师德抱有深深的偏见与不屑。

在他看来,娄师德虽位高权重,却总是谦逊谨慎,待人接物显得过于圆滑,缺乏他眼中应有的锋芒与锐气。

1、嘲讽。

每当朝会之上,狄仁杰总是有意无意地挑衅娄师德,言辞间满是讥讽与轻视。

朝臣们看在眼里,却也多是不敢言,毕竟这两位都是皇帝眼前的红人,谁也不想轻易得罪。

而娄师德,面对狄仁杰的咄咄逼人,总是报以宽容的微笑,从不正面回击,这份气度让不少人暗自佩服,却也加深了狄仁杰心中的不解与不屑。

一日,朝堂之上,气氛再次因狄仁杰的尖锐言辞而变得紧张。

他再次对娄师德发起攻击,言辞之犀利,让在场的众人都为之侧目。

散朝后,武则天却将狄仁杰单独留下,目光中闪烁着深意。

“狄爱卿,你如何看待娄师德此人?”武则天轻声问道。

狄仁杰毫不犹豫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言语间满是对娄师德的轻视。

然而,武则天并未立即反驳,而是缓缓问道:“那么,你可知是谁向我举荐了你,让你得以施展才华,为国效力?”

狄仁杰一愣,随即摇头表示不解。

武则天微微一笑,从案上取出一份奏折递给狄仁杰。

随着他逐字逐句地阅读,脸色渐渐变得通红,那是娄师德亲笔书写的举荐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狄仁杰才华的认可与期待。

“原来……竟是他!”狄仁杰喃喃自语,心中的震撼难以言表。

他从未想过,那个被他无数次嘲笑的同僚,竟是他仕途上的贵人。

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狭隘与无知,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愧疚与敬佩。

第二天,狄仁杰便亲自前往娄府,向娄师德致以最诚挚的歉意。

他声音颤抖地说:“娄公,是我有眼无珠,错怪了您。您的盛德,让我自愧不如。请原谅我的无知与狂妄。”

娄师德见状,温和地笑道:“狄兄言重了,你我同朝为官,本应相互扶持,共谋国事。我举荐你,只因你心怀家国,才干过人,能为大唐江山贡献自己的力量。此乃公心,非私情也。”

自那以后,狄仁杰与娄师德之间的隔阂烟消云散,两人非但没有因过去的误会而疏远,反而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挚友,共同为大唐的繁荣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情商。

在人际交往与中,心直口快常被误认为是真诚直率的体现,实则不然。

很多时候,它恰恰暴露了情商的不足。

真正的智慧在于懂得言说的艺术:面对不必要的争执,学会保持沉默,让时间去化解误会;当沟通成为必须,则要以策略性的方式表达,既传达了信息,又避免了冲突;而那些可说可不说的闲话,最好让它们烂在肚子里,以免无心之言伤了和气。

记住,语言是桥梁,也是利剑。

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搭建起信任的桥梁,也可能割裂深厚的情谊。

因此,在开口之前,先三思而后行,衡量言语的分量与后果。

提升情商的3种方法,都是社交精髓!

提升情商的3种方法。

第一、化敌为友。

娄师德面对狄仁杰的多次挑衅与轻视,始终保持谦逊与宽容的态度,没有以牙还牙。

这种态度不仅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最终还赢得了狄仁杰的尊敬与感激,两人从对手变为挚友。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与自己意见不合,甚至产生摩擦的人。

面对这样的“敌人”,是选择针锋相对,还是以谦逊和宽容的心态去化解?

答案往往决定了我们人际关系的走向。

记得大学时,宿舍里住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性格迥异,生活习惯也大不相同。

其中,小李和我因为作息时间的不同,经常闹矛盾。

我喜欢早睡早起,而他则是典型的夜猫子,常常深夜还在打游戏、看电影,影响我休息。

一开始,我试图通过直接指责来改变他,结果却是愈演愈烈,宿舍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后来在辅导员帮助下,我主动找小李聊天,没有再去指责他的不是,而是用平和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困扰,同时也询问他是否有什么困难导致他晚上无法早睡。

出乎意料的是,小李听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向我道歉,并解释说他是因为白天课程紧张,晚上才有时间放松自己。

他承诺会尽量注意时间,减少对我的影响。

从那以后,我们的关系不仅没有恶化,反而因为这次坦诚的交流而变得更加融洽。

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谦逊与宽容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们能够化解矛盾,消除隔阂,让原本可能成为敌人的双方,最终成为彼此理解和支持的朋友。

第二、认知升级。

狄仁杰在得知真相后,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偏见与错误,并主动向娄师德道歉。

这种自我反省的能力,让他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认知偏差,从而实现了个人成长与情商的提升。

自我反省,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它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不断调整自我,实现认知的升级。

刚步入职场时,我满怀激情与梦想,总以为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就能在职场上如鱼得水。

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

由于经验不足、沟通不畅,我在工作中屡屡受挫,甚至一度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

正当我准备放弃的时候,一位老同事的话点醒了我:“职场不是学校,没有人会像老师那样耐心地教你。你需要学会自我反省,从每一次失败中汲取教训。”

于是,我开始尝试每天下班前,花十分钟时间回顾自己的工作表现,思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不再那么容易冲动和急躁了。

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能够更加冷静地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同时,我也开始主动向同事和领导请教,虚心接受他们的建议和批评。

这种自我反省的习惯,让我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和进步,也赢得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与尊重。

第三、公私分明。

娄师德举荐狄仁杰,完全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而非个人私情。

这种公私分明的态度,展现了他作为宰相的远见卓识与高尚情操,也赢得了后世的尊敬。

在职场和生活中,我们时常需要面对各种利益冲突和选择困境。

如何做到公私分明?

这不仅考验着我们的道德底线,更考验着我们的智慧与担当。

朋友小张,在一家公司担任项目经理。

有一次,公司承接了一个重要项目,需要跨部门合作完成。

然而由于各部门之间存在利益纠葛和沟通不畅,导致项目进展缓慢,甚至出现了推诿扯皮的现象。

小张作为项目经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他并没有选择袖手旁观,或者偏袒任何一方。

他首先召集了所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开了一个紧急会议,明确了项目的目标和重要性,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然后他逐一分析了各部门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一个合理的分工方案,确保每个部门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又能相互协作共同推进项目进展。

在这个过程中,小张始终坚持公私分明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也不因个人情感而影响决策。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担当,赢得了各部门的信任和尊重,最终成功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公私分明的智慧在于,我们能够超越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做出决策。

这样不仅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还能够凝聚更多的力量和资源,共同推动事业的发展。

0 阅读:2

李舟

简介:站在人性角度,理解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