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谭延闿得知毛主席二打长沙,拍腿懊悔:还不如当年一枪毙了他

百晓声谈历史 2024-10-25 15:11:08

1930年8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带领下准备第二次攻打湖南首府长沙。时任国民党“行政院”院长谭延闿听闻红军越战越勇,且得到长沙民众一致支持时,却对身边人说了这句话:“早知道现在这样,还不如当年一枪毙了毛泽东!”谭延闿其人提起谭延闿的名字,想必上了年纪的湖南人都听过他。1880年,谭延闿生于湖南茶陵,进士出身,被誉为“三湘才子”之一。武昌起义前他被选为湖南省咨议局议长,起义后被立宪派推举担任湖南都督;1922年进入孙中山大元帅府担任内政部长。

1923年初,他跟随孙中山到广州工作过一段时间;于1923年7月被委任为北伐讨贼湘军总司令兼湖南省省长,率领湘军与敌人进行决战。1924年初,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谭延闿和毛泽东等十二人作为湖南代表参加会议,谭延闿还是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国民党一大结束后,谭延闿为贯彻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积极奔走呼号,与一些共产党人有过密切合作。直至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谭延闿不问是非黑白,执意站在国民党政府一边。1927年4月、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谭延闿开始抨击农民运动。1928年,全国“统一”在望,蒋介石踌躇满志。谭延闿特别“识大体”,拱手让出国民政府主席一职,转而担任“行政院”院长。1930年9月,红军刚从长沙退却后不久,谭延闿为庆祝胜利,让手下准备一桌鱼翅大餐。不承想,这成了他最后的午餐。当天谭延闿吃完鱼翅后突发脑出血,于次日撒手人寰。

谭延闿的身后事极尽哀荣,蒋介石下令全国下半旗,其后国民政府又为谭延闿举行盛大国葬,蒋介石为其选择中山陵东侧的灵谷寺修建陵墓。除此之外,纵横政坛几十年的谭延闿,在文学、美食等领域也有其独到造诣。谭延闿早年与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主张“湖南自治”,有过一段时间蜜月期。大革命后期,谭延闿逐渐往“右”,直至依附蒋介石。若谈及谭延闿与毛泽东之间的关系,最早还要从1920年开始说起……谭延闿当年为何要毙毛泽东?1919年前后,湖南提出自治,谭延闿是倡议者,毛泽东是具体先行者和执行者。早在新民学会成立时,毛泽东就有“湖南自治”的想法。1919年底,他率领“驱张”代表团到北京,向北洋政府提出发展湖南的要求。1920年,张敬尧被逐出长沙,在上海的毛泽东获悉这一消息,立即在报纸上发表相关文章。随后,毛泽东提出建立“湖南共和国”或“建设新湖南”的设想。

与此同时,第三次主政湖南的谭延闿面对湖南人民强烈抵制,要求于1920年7月宣布在湖南废除督军制,实行地方自治和民选省长。1920年9月上旬,谭延闿以省长身份在官邸召开自治会议,具体讨论湖南应该如何自治。在“湖南自治”的具体操作和部署上,谭延闿与青年毛泽东两个人产生分歧。谭延闿的想法很简单粗暴,“湖南自治”后必须采取“湘人治湘”;毛泽东却认为“不论官职大小,必须由人民投票”。双方对于湖南自治的看法和理解不同。1920年10月10日,毛泽东组织两万多人冒雨进行游行请愿,要求革命政府召集宪法会议。谭延闿本想动用官兵抓住毛泽东等带头游行示威者,因为舆论还有强大的社会压力,导致谭延闿本人陷入1920年11月的湘军内讧中,随即被赶出湖南,其自治活动也于此时宣告停止。至于谭延闿本人在1930年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时说“当年为何没有一枪毙掉毛泽东”,那完全是他个人的臆想。谭延闿与毛泽东仔细算下来只有过一次正面接触,那还是在1920年9月,身为湖南省省长的谭延闿来到长沙文化书社进行剪彩活动。

当时出席这项剪彩活动的不仅有谭延闿,还有时任湖南省财政厅厅长姜济寰,以及社会名流易培基先生,包括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当时的谭延闿虽然听说过毛泽东的名号,毕竟二人身份地位相差悬殊。身为一省之长的他没有把小小的毛泽东放在眼里。直到十年后,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彼时,已经全面倒向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谭延闿懊悔得直拍大腿,说当年为何不动用武力将毛泽东抓住,并将其杀害?谭延闿的这番话言下之意就是当年杀了毛泽东,今后将没有那么多的麻烦;国民党反动当权可以更好地压榨剥削民众,实现他们所谓的自治政府。谭延闿为何逐渐右转?纵观谭延闿的一生,青年时期他为民请愿,然后加入革命,直至投奔中山先生麾下,参加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其间,他与许多共产党人成为朋友,在一定时期曾对工农运动表现出极大支持。为何谭延闿后来却与共产党人反目成仇?甚至扬言“当年应该一枪毙掉毛泽东”?

这是因为谭延闿的出身,乃至眼光有着极大程度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他不可能真正支持工农运动。说白了,工农运动在谭延闿的手里就是权力工具。他在大革命时期提出支持工农运动,很大程度上是迫于形势,以及出于和对手争夺政治地位的需要,试图借助中国共产党与工农民众的力量。当个人政治地位与自身利益受到冲击的时候,其政治立场与态度肯定会发生转变。1927年5月,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四师师长夏斗寅率部叛变,企图与另外一支叛军杨森配合推翻武汉国民政府。在这种情况下,谭延闿惶惶不可终日,他对革命的态度发生转变,逐渐“右”转。一方面凭借自己特权窝藏反动分子,另一方面开始攻击农民运动。就连唐生智日后回忆:谭延闿明确表示他从来不赞成农民运动,甚至连内部人都开始整治。后来“马日事变”爆发,因为谭延闿、汪精卫等人的庇护,不仅没有对反动军阀许克祥及其叛军进行任何处理,相反,许多工农群众遭到反动军队杀害。

1927年6月,谭延闿与汪精卫、冯玉祥在郑州举行会议,汪精卫在会上发泄对共产党和工农运动不满。谭延闿回到武汉,表面同意与毛泽东、邓演达继续展开合作,实则暗中与国民党中央党部非共产党员商量与共产党分离的方法。直至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宣布“分共”,谭延闿充当马前卒。“八七会议”后,青年毛泽东带领军队走上“工武装割据”道路,而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5月,毛泽东派红三十一团一营,与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的红二十八团,经过两个小时战斗一举攻下时任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的老家湖南茶陵高陇,扩大政治影响。至此,谭延闿将毛泽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直至两年后,他因病离世前还在扼腕痛惜“为何不早点结果毛泽东的性命”?

0 阅读:47
百晓声谈历史

百晓声谈历史

过去的一秒已成为历史,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