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明确回应:“中方从未参与巴拿马运河管理运营。”这句话直接回应了外界对中国是否介入运河事务的猜测。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外贸海运量占全球30%,但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货运量仅占1.8%。换句话说,中国98.2%的货物运输根本不需要这条“黄金水道”。

很多人以为巴拿马运河对中国特别重要,其实完全不是这样。中国通过这条运河的货物主要是运往美国东海岸和巴西。但中巴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2024年中国从巴西进口了633亿美元的大豆、铁矿石等资源,出口到巴西的工业品却只有325亿美元。更关键的是,这些资源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运输。比如中国在秘鲁建设的钱凯港,已经成为南美东岸30%货物的中转站,货物通过铁路直达巴西产区,根本不需要走运河。
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态度完全不同。历史上美国曾直接控制这条运河,直到1999年才归还主权。对美国来说,运河是东西海岸军事联动的生命线。如果东海岸舰队需要支援西海岸,绕行南美洲要多走1.5万公里,而北极航道通航时间又太短。这种地缘焦虑让美国始终紧盯运河控制权,甚至传出特朗普曾想吞并格陵兰岛以争夺北极航道。

有报告显示,北极东北航道从中国到欧洲的航程比传统航线缩短3500公里,航行时间减少12-15天,燃油成本直降30%。比如从上海到鹿特丹,传统航线要11000公里,走北极航道只需要7500公里。中远海运集团算过一笔账:单趟运输能省下300万美元,其中光是巴拿马运河22万美元的过路费就占了大头,再加上省下的保险费和燃油费,实际利润空间更大。
技术突破让北极航道变得可行。俄罗斯现在有42艘破冰船,其中7艘是核动力的,未来还要再造4艘。中国也没闲着,“天恩”号破冰船能破开1.8米厚的冰层,北斗导航系统还能解决北极地区的定位盲区。2024年夏天,中俄联合货轮“永盛”号通过东北航道的货物量比前一年涨了40%。

巴拿马运河现在问题一大堆。2023年因为干旱,通行量暴跌26%,过路费却涨到单次22万美元,船只排队要等三周。反观北极航道,除了偶尔需要租破冰船,其他附加费用几乎为零。海运保险费率数据显示,2024年北极航线的保费比传统航线便宜45%。
这种成本优势让全球航运公司纷纷转向。马士基和地中海航运已经宣布,2026年前要把10%的亚欧航线改走北极航道。连美国国防部都坐不住了,2024年发布的《北极战略》报告一边指责中俄“威胁北极安全”,一边偷偷在阿拉斯加部署反导系统。

中国对巴拿马运河的冷淡态度并非临时起意。早在2018年,中企就中标了巴拿马运河第四大桥项目,合同价14.2亿美元。这座桥设计寿命100年,能缓解当地70%的跨运河交通压力,惠及200万居民。类似的布局还有瓜达尔港、皎漂港,这些海外枢纽形成了一张绕开传统航道的物流网。
北极航道则是另一张王牌。根据《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国计划通过“冰上丝绸之路”与俄罗斯、挪威共建港口群,目标是2030年前让北极航线货运量占到全球15%。中俄甚至开始试点用人民币和卢布直接结算航道服务费,这比美元结算方便得多。
梵天
已经启动安全审查
半生缘
人家跟你玩文的,你买的港口就有用,当冲突剧烈时,人家就跟你玩武的,哪怕名义上你100%控股,他把出入口一堵,你一样只能干瞪眼,北极航道要真能开辟出来,老美航母的威胁就减去一大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