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美关税战正处“白热化”阶段,
就在特朗普欲对能源施压之际,我国的“援兵”俄罗斯出现了!
俄罗斯不仅未被美国吓到,甚至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送给了我国一张“关键王牌”。

4月12日,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鲁登科在接受采访时,对我国释放了浓烈的善意:“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供应多少”!同时这句话也瞬间引起了全球能源市场的震动!
而他的这一表态,其实也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基于俄罗斯长期的战略布局,俄罗斯正准备在2025年增加对华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以维持其经济稳定。

特朗普政府自今年年初上台以来,已对多国商品征收高关税,并对中国发起了一系列经济制裁。4月初,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标准一度提高至145%,引发全球市场动荡。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不仅未被美国吓倒,反而选择加强与中国的能源合作,这无疑是对美国单边主义政策的有力回应。
但俄罗斯此举也有其自身利益考量,随着西方制裁的持续,俄罗斯急需拓展能源出口市场。

据统计,截至2025年1月,中国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化石燃料买家,其中原油占俄罗斯出口的47%,煤炭占45%。在西方市场萎缩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的稳定性对俄罗斯能源产业至关重要。
并且俄中能源合作已远超简单的贸易关系,正逐步迈向全方位的战略协作,两国已建成能力高达3000万吨的跨国管道,确保了石油供应的稳定性。
同时俄罗斯还积极参与北极航道的开发,为中国提供了绕过马六甲海峡的能源运输新选择。

特朗普政府近期释放出欲封锁关键海上通道的信号,尤其针对马六甲海峡等中国能源进口的命脉。
据报道,特朗普曾表示如果俄罗斯不同意停火,他将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实施25%至50%的"二级关税",这一威胁直指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俄罗斯石油的主要买家。

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连接中东和东亚的最短海路,该海峡对中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约70%的中国石油和液化天然气进口通过这一水道。
这一地理弱点长期被视为中国的"马六甲困境",也是美国对华战略施压的重要筹码。

然而,特朗普政府低估了中俄能源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近年来,中国通过增加从俄罗斯购买陆路运输的化石燃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马六甲海峡石油运输的依赖。
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已经成为中国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还将扩大供应规模。

此外我国也在积极开辟多条能源通道,构建立体化的能源安全网络,中国-缅甸油气管道项目是其中之一,该项目的天然气管道早在2013年就已开通,油管则于2015年完工,预计每年可输送约22亿吨原油和130亿立方英尺天然气。这为中国提供了一条绕过马六甲海峡的能源通道。
中巴经济走廊同样是中国能源多元化战略的关键一环,该项目将连接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与中国西北地区,为中国能源进口提供新的陆路选择。

虽然这些项目在规模上尚不足以完全替代马六甲海峡,但已为中国能源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极大削弱了美国封锁的效果。
在中俄能源合作与中国多元化战略的双重保障下,特朗普的封锁计划恐难以奏效。

随着特朗普政府连续出台对华加征关税的政策,中美经贸关系持续恶化,截至4月,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总额已高达145%。
因此,我国对美国能源产品的进口大幅减少,美国对俄罗斯石油买家征收高额关税的威胁,虽然表面针对俄罗斯,但更多体现了特朗普"疯狂而大胆"的谈判策略,其能否实现目标取决于中国与印度的反应。

目前的形势是,美国原油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持续下降,随着中美关税战的加剧,中国炼油厂从美国进口原油的成本大幅上升,利润空间被挤压。
预计在未来几个月,美国对华原油出口可能降至历史低点,这无疑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意外后果。

相比之下,俄罗斯石油的市场份额正在扩大,目前俄罗斯每日向中国出口约200万桶石油,占其原油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俄罗斯石油买家。
在全球贸易格局重塑的背景下,中俄能源合作的稳固发展将为两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大的话语权和战略主动权。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战和能源封锁来遏制中国发展的企图,最终可能适得其反,加速美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主导地位的削弱。

中俄的合作不只是在能源领域,据报道,两国正在加强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合作,尽管双边贸易增速放缓,但贸易总额已达历史新高,达2370亿美元。这表明两国关系正向更高层次发展。
在军事安全方面,中俄两国频繁举行联合演习,共同维护地区稳定。这种合作不仅增强了两国军事互信,也为能源通道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这种军事合作并不针对任何第三方,单纯只是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和地区和平。

对于特朗普政府而言,中俄合作的深入发展无疑是一个出乎意料的变数,美国试图通过施压迫使中俄让步的策略不仅未能奏效,反而推动两国关系更加紧密。
这一结果提醒世人,在当今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已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俄罗斯副外长: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供应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