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甘肃扎尕那景区的“国道收费”风波,可把网友们给炸翻了!
“我们走的是国道,也没有进入你们景区,凭什么要收费?”一位女司机质问景区工作人员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引发热议。她认为景区这样收费简直是“拦路抢劫”。
这起事件背后,反映的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公共资源利用与保护如何取舍?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10月12日,扎尕那景区回应称,考虑到景区南北门之间只有48公里山路,即便新手司机也只需3小时便可通过,因此实施了时间限制,超过3小时才收取费用。他们称,这在保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增加了景区收入。
然而,这一做法遭到了无数网友的质疑。大家认为,国道本就是公共资源,景区不该将其作为获利工具。且堵车等突发情况时,硬性规定收费并不合理。
类似争议并非首次出现。早在8月,当地交通部门就曾表示,若因不可抗力因素滞留景区,应免收费用。但实际执行中,景区依然我行我素。
种种迹象表明,景区处境并非全无苦衷。毕竟要维持如此壮美的自然景观,保护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但同时,他们似乎也过于执着于利用国道来增加收入,而忽视了公平公正的问题。
针对此事,网友纷纷表示景区不应将国道作为矿,更不应限制过往车辆的正常通行。他们建议景区应设立明确的边界,以免误收费用;对不可抗力因素要宽容处理,不能硬性收费。
“既然是国道,那交通部是不是有相应规定,如果没有,就应该及时制定规则,禁止将国道划入景区。”
“我们村有条国道经过是不是村上也可以批准收费!”
从某种意义上说,此事折射出我国很多景区管理方式仍停留在落后状况。公共资源的利用不能搞“一刀切”,必须考虑公平性。同时,保护工作也需要更科学的手段,不能简单依靠收费。
我们需要的是更加透明、规范的管理,让保护与开发之间取得平衡,让公众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公平。只有这样,景区与公众之间的矛盾才能化解,旅游业才能在和谐中持续推进。
不知各位网友对此事有何看法?景区的收费做法是否合理?公共资源开发中应该如何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欢迎留言探讨~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注: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此篇文章所有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有涉及版权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