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8月,为了彻底粉碎日军的
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
的百团大战,在华北地区和日寇进行了正面厮杀,然而十分讽刺的是,就在彭德怀用尽全力想要抵御外敌之时,国民党反动派却趁机对他的亲人施以毒手。
10月4日,凌晨十分,在湖南湘潭彭家院子里,突然响起了阵阵犬吠,彭德怀的三弟彭荣华被惊醒后,当即查看情况,发现自己家被包围后,来不及多想就准备带着家人突围。
在激战中,敌人的一颗子弹穿过了他的胸膛,
彭荣华当即倒在血泊之中
战斗过后,反动派逮捕了8名同志,而这其中有一位便是彭德怀的二弟彭金华,在监狱中,敌人对他实施了各种酷刑,不仅仅是
钢丝鞭抽打、烙刑
老虎凳、搓肋骨
1950年2月,时任西北军区司令员的彭德怀,接到了一封来自中共中央组织部的电报,内容一栏中写着7个字:“孩子的学习问题。”信纸上接着写道:
按照彭德怀对侄儿们的舐犊之情,理应托党中央对其悉心照料,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过了几天彭德怀却这样回复道:
时间惶惶而过,几个月过后,彭德怀得以有空在北京与孩子们相聚,而这亲人的第一次相见,不仅仅是几个小孩儿兴奋得不能自已,甚至于
彭德怀本人也是激动万分
在他刚见到孩子们时,就不停的拉着他们问这问那,并且还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糖果,来一一分给孩子们吃,而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讲,
很多第一次都是发生在这一天的。
因为是第一次坐电梯,孩子们都不知道这是电梯,将其称之为
哈哈大笑起来
虽然说平时彭德怀并不喜欢照相,但是这一次却还是跟孩子们讲到
要合个影
待到合影时,彭德怀站在中间,孩子们分列两边,
仅就那一天而言,不管是孩子们亦或是彭德怀都感觉十分快乐,他们在相处时也是不停的爆发出各种欢笑声,随后到了晚上的时候,大家仍旧是依依不舍,不想分开。
平时彭德怀的房间里一般只放着一张床,得知彭老总的侄子、侄女来了之后,秘书就为其安排了另外的房间,但是因
彭老总素来节俭,日常生活十分清廉,
并不想给国家添加任何一丝负担,再加之大家也不愿分开,所以老总就推掉了秘书提前订好的房间,建议大家一起睡在地毯上。
这一夜,彭家的两代人得以团聚,孩子们也很快入眠,不过这位彭家的大家长却是
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1950年10月,在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疯狂的挑衅之下,中共中央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而这一时期,考虑到粟裕将军重病在身,中共中央又无其他太过合适的人选,
彭老总自然被举荐为志愿军最高将领,入朝指挥作战。
在彭德怀乘专机从大西北来到北京,对入朝作战部署进行商议时,他还抽空给正在华北小学上课的彭梅魁以及弟妹们捎话,说是想在中南海见他们一面。
通过这一次的交谈,彭梅魁深深感觉到了
伯父对于他们的牵挂以及期望
临走之际,彭德怀还对彭梅魁特意叮嘱道,倘若是遇到什么特别的事情,学校没有办法解决,切记去组织部找帅孟奇妈妈,不过若是自己能够克服,就不能轻易麻烦组织。此外,还要求他们听党的话,好好学习,认真努力,
以后成为对社会乃至国家十分有用的人。
在这次见面过后,隔了差不多4个多月,彭梅魁再次接到了学校的通知到北京饭店去见伯父彭德怀,这一次孩子们已经通过多方报道得知自己的伯父奔赴朝鲜率兵打仗的消息了,也因此伯伯突然回来要见他们,大家都开心极了。
仅仅是过去了几个月,但是孩子们在见到彭德怀伯伯的时候却感觉他明显消瘦了不少。
他们都十分懂事,害怕伯父太过操心,所以只是将自己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很好的情况给他讲,并做一一汇报,然后还劝说道,要他
放心在前线打仗,不必记挂他们
1952年7月,彭德怀开始
负责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给原本寂静的院落增添了不少欢声笑语。
后来,待彭梅魁即将初中毕业时,还在永福堂向伯父讲述了自己去北京医士学校参观后的感想,并表示打算响应国家号召,克服多重困难报考医士学校。
而听到这样的言语,彭德怀更是语重心长地对她讲说:
待至最后,他还帮助彭梅魁敲定了报考北京医士学校这一事。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实行军衔制,
位于哈尔滨的军事工程学院,按照规定以及程序,准备着手开展学员们的评授军衔工作。
11月初,这里的调干学员都喜气洋洋地佩戴上了军衔,可是彭德怀的侄子彭启超却丝毫都高兴不起来,
按照革命的年限以及履历,他理应和大多数学员一样被评为上尉军衔。
但是这一时间自己却被莫名其妙告知被降为了中尉,他感到有些不满,内心十分委屈,尤其是在得知是自己的伯父彭德怀压低了自己的军衔后,更是十分生气。
这一天,彭德怀忙完所有的工作,返回家中时,只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侄子彭启超端坐在客厅中,脸色看起来十分不好。彭老总走到客厅,开口询问道:“现在学校还没放假,你怎么突然回来了?”
还在生闷气的彭起超当即站了起来,讲道:
闻此,彭老总当即愣住了,然后笑呵呵地问道:“你对我什么意见?坐下来慢慢说嘛。”
深感自己备受委屈的彭起超,直接挑明了讲道:“这次我们学校评定军衔,我由上尉被转成了中尉,降了一级,我知道这肯定是你的意见,
为什么您现在当国防部长,却不按政策办事呢?”
听到这样的话,彭老总笑了一下,然后说道:“别慌,慢慢说嘛,我怎么没按政策办事了?”这下彭起超就将自己的所有的委屈一下全部倒了出来:
按照评衔条件,我完全可以被评为上尉军衔,但是这一次学院给我评的是中尉。这以后你说我和同学们站在一起,不是差一头嘛!”
望着满脸怒气的彭起超,彭老总听了之后,当即讲道:“你说得不错,是我特意和你们陈赓院长打招呼的,要他将你的军衔压低一些。”
话还未落,彭起超又再次站立了起来,言辞激烈地讲道:“伯伯,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是你的亲侄子呀,
我没有托您的关系找后门,也没有想要将军衔抬高,
我只是想要得到我应得的啊!”
这时,彭德怀脸上的表情开始严肃,当即讲道:“就因为你是我的亲侄子,我才必须要这样做,了解你的人,就像是你们的陈赓院长肯定知道你是
凭着自己的本事成长起来的
再说了,
退一万步讲,在战争年代我们有很多革命战士都牺牲了,他们都没有军衔,又找谁说理去,作为我彭德怀的侄子,这个上尉军衔你就不能评。
就这样,一夜无话过后,第二天彭起超早起准备赶车回哈尔滨,临别之际并未与自己的伯父彭德怀告别。待到车站后,彭起超回头看了又看,却始终发现并没有什么人,后来等他准备上火车时,却突然听到有人在背后喊他。
彭起超连忙回头,就看到了自己的妹妹彭钢,正拿着很多东西气喘吁吁地跑来,说道:“哥哥,大伯父让我过来送你,给你带了围巾还有一封信,他说哈尔滨很冷,让你千万照顾好自己!”看着妹妹那张稚嫩的脸,看着她手里厚厚的围巾,彭起超感觉心里很不好受。
上了火车找到位置坐好后,彭启当即打开了这封信,只见上面写道:
读着读着,彭启超眼睛微红,甚至眼眶开始湿润,其实昨天他就已经想通了,只是没大好意思和伯父打招呼,哪曾想这一刻读着大伯父彭德怀写给自己的信,眼泪还是十分不争气的掉了下来。
而就在起超被授予军衔的同一年,
国家和军队干部取消了供给制和包干制
这一时间,彭德怀的侄女彭钢正在北京师大女附中读书,有一次放学回家时,她带回了一封校领导写给烈士家属的说明信,彭德怀得知后,当即就给学校写了回信,在信中明确的 表示道:
随后还细心地解释道:“现在国家还很苦难,需要用到钱的地方也很多,我们去减轻国家一点负担,也是应该的。”从这时候起,他就一直用自己的薪金去供给孩子们读书、一直到大学毕业才会停止。
而自学士学校毕业后,彭梅魁被分配到北京汽车制造厂工作,因为自进厂之际,彭梅魁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自己的身份,也没有谈起过自己的伯父,所以在大家眼中,
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十分质朴又不大爱说话的湖南妹子。
刚到这边的时候,是一个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名叫张春一的小伙来接到她的,算下来,张春一比彭梅魁进场早两年,又是厂医务室的医生,所以自然也就会时常给与她一些帮助,时间一长,
两人悄悄的就谈起恋爱了。
后来,彭梅魁与张春一商议好准备结婚,得知这一消息,伯父彭德怀当即将她叫到跟前,拿出了一张存单给她,
说是为她准备了200元钱,叫她买一些必要的东西
再到彭梅魁怀孕,工作非常忙碌,伯父还经常派人到她住处或是工作的地方送一些水果,得知小孩儿出生后,
更是派人送去了小孩子的衣服以及小丝绒等些许物品
就像张一春讲的那样,每一次彭梅魁从中南海回来都是兴高采烈,尽管说他们不会过多地去谈论有关中南海的事,但是他知道彭梅魁十分开心,那是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喜悦。
那实际上,在彭德怀的所有侄子以及侄女中,彭钢也是与他生活时间最长的,而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日常交流最多,也因此彭老总一直知道彭钢有参军的念头,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学校去,所以尚未下定决心。
1958年,彭德怀前往西安视察工作,得知西安全军事电讯工程学院有女学员,回来之后便对彭钢说:
不待伯父讲完,彭钢当即讲道:“我考得上就上,考不上就不上,不会走你这个后门的。”次年,彭钢顺利考入西军电,准修计算机专业,然而不幸的是,这一年受时局迫害,在庐山会议结束后,彭德怀正式被免职了。
在去学校报到之际,彭德怀还对彭钢这样讲道:“
西军电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学校,
你参军了,也就意味着进入社会了,从学习转向生活会有非常大的变化,而这个时候你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以及挫折,你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不能因为我的问题,对党有任何一丁点的不满,要相信党。”
稍许片刻又当即讲道:
坚持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动摇,只要自己不垮,没有任何人可以整垮你。”而这也正是庐山会议结束之后他和侄女彭钢进行的最长一次时间的对话。
待彭钢毕业后,不管是最初的工人,还是后来的干部、少将,中央军委纪委副书记,
她始终一直牢记着伯伯的教诲,保持着绝对的浩然正气。
尽管说在物质的世界里,最后伯父什么也并未留下,但是就精神层面而言,他给彭钢乃至很多后人都留下了很多追求,那是对党、国家以及人民的热爱。
在这个大家庭中,彭德怀一直在用着自己的方式来爱护着这些孩子们
人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然而在彭家之中,却是近水楼台“不”得月
这就是彭家的家风,时至今日,仍旧在被人民一直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