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君臣礼仪的历代衍变,是一个逐渐被奴化的过程

春秋史话 2024-07-18 04:25:37

先秦时期,君与臣的关系是相对平等的,双方相互施礼。

上朝议事,天子或者国君是最忙的,他要向所有人表达敬意和尊重,施以不同的礼节。

不仅包括诸侯、卿、大夫、士,连左右侍从和禁卫都要揖礼,此后所有人向天子回礼,才开始正式议事。

对于特别重要的大臣,国君行最高礼节“稽首礼”跪拜对方,视其为父,格外尊崇。

在称谓上,要求国君不名卿老。对于卿、大夫不能直呼其名,必须用敬语来称呼。

交谈时,君臣都是坐着的。而且为了表示尊敬,国君通常会离席,降阶行礼,抚席请臣子就坐。

秦汉时,皇帝施礼的对象不再是所有人,目标缩减为三公、帝师及“三老五更”。

天子一般称大臣的字,显得亲近,不会称名,显得很没礼貌,同样是坐而议政。

一些功劳卓著的大臣,会受到特殊待遇,包括“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等特权。

总体上,宋代之前,国君或者皇帝是礼遇臣子的,至少礼遇高级官员。

到了宋朝,皇帝不再向任何官员施礼,高级官员向皇帝施礼时,只需要站起来接受即可。

大臣们失去了坐的资格,改为站立,和君主存在明显区别。

元明时期,大臣们无事站立,奏事的时候,必须跪下。

明朝皇帝可以对大臣庭杖,脱裤子打屁股,可谓羞辱至极。

清代更甚,不管有事没事,不管职位多高,年纪多大,一律跪着,最多是考虑到一些老臣跪不住,给加一个跪垫。

清代依然保持庭杖,不过可以用罚奉的形式抵消。

明代皇帝对于首辅这样的重臣,一般会敬称为先生。清代皇帝对于任何官员,都是直呼其名,或者以“尔”、“汝”代称,再无丝毫敬意。

可以说,清朝时,君贵臣贱已经发展到极致,有的大臣甚至自称奴才,完全丧失尊严。

纵观历史,技术一直是在进步的,至于文明嘛,那就不一定。

0 阅读:10
春秋史话

春秋史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