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韩国企业在美国专利商标局为饺子外观注册专利的消息传出时,全球华人对韩国的偷盗厌恶将会再上升一个层次。一个将“偷文化”刻进DNA的民族,竟企图用法律文书将中国千年传统食物据为己有。这场闹剧背后,不仅暴露了韩国文化盗贼的厚颜无耻,更折射出美国专利制度的荒谬与无知。

饺子在中国的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时期,四川博物院珍藏的东汉庖厨俑面前案板上,赫然摆放着与现代饺子形制高度相似的食物,而彼时的朝鲜半岛尚处于部落联盟时期,连“国家”概念都未成型。至唐宋时期,饺子已成为中国民间节庆的象征,《东京梦华录》中“角子”的记载清晰可考。而韩国所谓“만두Mandu”一词,实为汉语“馒头”的音译,其传入朝鲜半岛的记录最早见于元朝统治高丽时期,比中国晚了近千年。更讽刺的是,Mandu的“祖宗”馒头最初也是带肉馅的面食,与今日包子更为接近。韩国人偷饺子时,连自家文化传承都理不清,硬生生将“孙子”认作“祖宗”,堪称文化认贼作父的典范。

美国专利商标局的荒唐审批,为这场闹剧提供了制度温床。该机构批准专利的核心依据是“新颖性”与“显著性差异”,却对饺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全球认知视若无睹。事实上美国专利制度早已是资本游戏的工具。韩国企业只需支付700万美元规费,便能将中国饺子包装成“韩式创新”,而专利局则默契地扮演了文化洗钱的白手套。
韩国此次专利闹剧绝非孤立事件,而是其系统性文化盗窃工程的冰山一角。从将端午节偷梁换柱成“江陵端午祭”,到把《东医宝鉴》包装成韩医圣典;从影视剧中将黥刑刺字美化成“风水秘术”,到将《北斗经》中“生在中华”篡改为“生在大韩民国”等等,韩国的偷盗行为已经演变成:政府申遗、企业抢注、学者编史、一条完整的文化黑产链。

一个连史书都需用汉字书写的国家,却妄想用专利证书改写文明谱系,恰似乞丐偷穿龙袍自称帝王。而美国专利局的推波助澜,则暴露出西方中心主义对东方文明的傲慢与无知。当必品阁们继续以“韩式创新”之名行文化偷盗之实,建议韩国把太阳也申遗,毕竟他们国旗上画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