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核磁共振设备市场被西门子、GE医疗和飞利浦组成的“三巨头”垄断,3.0T设备进口均价高达3000万元,其核心技术如同铜墙铁壁。2023年中国自主研发的3.0T核磁共振仪横空出世,价格直降至260万-300万元区间,仅为进口价格的1/10,彻底击穿西方企业的暴利体系。这一突破不仅终结了欧美企业长达40年的技术垄断,更迫使西门子将同类型设备价格紧急下调至2000万元。

国产设备的崛起得益于自主研发突破超导磁体、射频发射器等核心部件,实现100%国产化;中国市场对核磁共振需求量大,规模化生产降低边际成本,形成完整产业链。中国政府发布《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明确限制进口比例,加速国产替代。截至2025年国产核磁共振市占率,已突破30%。
CT与核磁共振作为医学影像两大支柱,技术路径迥异:CT依赖X射线穿透成像,擅长骨骼和急性出血检测;而核磁共振通过强磁场激发氢原子共振,在软组织成像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且无辐射风险。过去,这两大领域的高端设备均被外资垄断,但中国已实现全面突围。

中国技术的崛起引发西方企业剧烈反弹。当国产设备问世时,飞利浦紧急将3.0T设备报价从3000万降至293万,试图以“战术降价”维持市场,却仍高于国产均价。更讽刺的是,西方媒体指责中国“破坏市场规则”,全然无视其长期通过专利壁垒、捆绑售后等手段攫取暴利的历史。
中国已明确提出“2030年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率不低于90%”的目标。当前,进口设备占据三级医院70%以上份额,且通过如设备+试剂捆绑销售的方式巩固市场。随着西方设备的寿命到期,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的崛起和普及,西方企业躺赚的日子将彻底结束。

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的崛起,目的就是要打破西方对我们所形成的价格垄断同盟,降低高端医疗器械的检测费用。不管是CT还是核磁共振都是现代医疗中,辅助医生诊断病情,不可获取的医疗器械,只有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才能够把检测费用降下来,减少检测费用在正在治疗过程中占比过高的问题,甚至未来有可能检测也被纳入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