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老太喂儿子60粒安眠药安详去世,庭审时:我要让他走在我前面

孟慧芳说说娱乐 2023-07-26 09:55:12

老话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比父母更爱自己的人了。可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母亲,却在83岁这年以一己之力将儿子亲手杀害。这一幕的惨剧背后却不是源自仇恨,而是刻骨的爱。随着案件真相的披露,越来越多令人唏嘘的隐情被发掘了出来。2017年5月9日,广州某派出所的民警如同往日一样处理着日常事务,谁也想不到,这平平无奇的一天将会随着一位老太太的到来而变得令人难忘。老太太上了年纪,腿脚已经明显不利索了。她手扶着墙,两条腿慢慢地挪进了警察局。起初,负责接待的民警以为老太太是走错了地方,赶紧上前搀扶,询问老太太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通常来说,老人家去警察局,无非都是因为一些琐事,严重点的也不过就是家庭矛盾。因此,民警没有做什么心理准备。“我来自首,请你们判我死刑。”老太太不慌不忙地对民警说道。此言一出,民警也立刻紧张起来,赶紧询问老太太具体情况。老太太满脸神伤地说,自己刚刚把儿子给杀了。民警一时间被老太太整不会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大男人怎么可能会被眼前这个走路都颤颤巍巍的老太太杀死呢?更何况老太太杀的还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啊!

虽然民警深深怀疑老太太所说的一切,但无论如何,民警也不敢耽误警情。随后民警询问了老太太的相关信息,并成功联系到了她的家里人。没一会儿,一个中年男子就急匆匆地来到了警察局,他说自己就是老太太的儿子,打算接老太太回家。警察们看到这一幕也顿时松了口气,虽然老人家谎报了案情,但终归是没有人命案,也算是个不错的结果了。但老太太仍然不肯回去,她坚称自己的确是杀了儿子。眼看在场的没一个人相信,她才焦急地大声喊道:这是我的大儿子,我杀的是小儿子!老太太这话刚一喊出口,民警们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她的大儿子却像触电般地转身就跑,连头都没回。民警们顿感大事不妙,只怕老太太所言非虚,莫不是真闹出了人命啊!老太太的大儿子飞奔出了警局,民警们赶紧跟上,准备去一探究竟。不多时警方就跟到了老太太的家门口。老太太的大儿子颤抖着双手把钥匙插了进去,拧动了一下,然后深吸一口气,缓缓推开了大门,民警也随着老太太的大儿子一同进了屋。房屋的面积不大,客厅里零零散散地摆着几件家具,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客厅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情况,几个人屏住了呼吸,开始搜查小房间。果然,民警们在小房间里发现了一个早已失去生命体征的男子。

根据大儿子的辨认,此人正是他的亲弟弟。也就是说,这位八旬老人果真亲手杀死了她的儿子。不幸既然已经发生,那么警方就必须要弄清楚前因后果。八旬老太是如何杀死成年男性的?她又为何要致亲生儿子于死地?此案疑云密布,但老太却并不愿多言,只要求警方对她处以极刑。民警们自然不可能如此草率地处理案件,于是开始对老太太进行劝解,希望能得到真相。在民警们的耐心劝导下,老太太终于交代了事情的原委。老太太的小儿子叫黎国思,1971年生人。当年黎国思刚出生的时候,给一家人都带来了极大的喜悦。在那个年代,孩子生得越多,就越意味着家族兴旺。再加上当年重男轻女的老旧思想横行,不少老一辈当年为了要个儿子宁愿连生多胎。虽然老太太家庭条件很普通,但是接连生下了两个儿子,这也让左邻右舍十分地羡慕。为了让两个儿子将来都能有出息,老两口可以说是节衣缩食,尽自己的全力给两个儿子提供最好的生活。通常来说,孩子的五官一定是和父母有所相似的,但随着黎国思慢慢长大,老两口却发现他的长相似乎并不随夫妻俩任何一方,而且长得也越来越奇怪。黎国思的眼距很宽,眼睛很小,舌头也经常伸出来,和正常的孩子有很大的区别。但老两口认为黎国思不过是长得奇怪一些,这不影响健康,更不影响老两口对他的爱。

因此他们依然早出晚归地赚钱来给黎国思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可是等黎国思到了上学的年纪,仍然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和别人沟通,甚至连爸爸妈妈都不会喊。老两口这时才意识到了事情似乎有些不对头,但他们依然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孩子可能只是发育得比较迟缓。因此还是把孩子送进了学校,试图通过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尽早开窍。但是班上的男孩子们非常顽皮,经常戏弄反应迟缓的黎国思,甚至有几个坏小子开始对黎国思拳脚相向。黎国思不会叫疼,老两口看着儿子时常乌青的身体,也是心痛不已。更令他们担心的是,黎国思似乎停止了发育。别人都已经开始认字读书了,可自己的儿子却还不会说话,而且个头也远不如同龄孩子。老两口终于意识到了情况不对劲,带着黎国思去医院进行了检查。果然检查结果显示黎国思是唐氏儿童。老两口拿着诊断书,当时还不太能理解唐氏儿童意味着什么。

直到医生告诉他们,唐氏综合征的患者永远无法治愈,永远无法像普通孩子那样健康成长,智力水平也永远不会达到普通人的水准。听到这里,老两口的精神世界崩溃了,这个曾带给他们无限希望的小儿子,竟然是一个智力有缺陷的人。老两口用了很长时间才接受了这个事实,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们决定还是要继续抚养他长大。人在当上父母之前永远无法理解父母心,尽管后来有许多人建议老两口丢掉孩子,但他们仍然坚持把黎国思留了下来。就这样,黎国思在父母的照料下,度过了童年。老两口从来没有放弃过让黎国思变正常的想法,他们教黎国思做家务,教他说话,但几乎都是无功而返。能够得到父母的这般照料,也可以说黎国思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家人慢慢习惯了,也慢慢接受了这样一位智力缺陷的亲人。就这样,安然地度过了几十年。几十年沧海桑田,黎国思的父亲早些年就已撒手人寰,留下他的母亲独自一人照顾黎国思。这漫长的时间让黎国思从一个黄口小儿变成了中年男人,也让黎国思的母亲变成了一个白发老妪。这几十年过来,黎国思的母亲早已放弃了让黎国思恢复正常的努力,因为在黎国思三十岁那年,智力本就低下的他又突发疾病导致浑身瘫痪。黎国思的母亲只想让他能够安然度日就足够了,再也不敢奢望他能像正常人一样。时间来到了2017年,黎国思此时也已卧床多年,他的母亲仍然在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但老太太已经年过八旬了,不要说照顾瘫痪的儿子,连她自己都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了。眼看着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老太太无比惆怅。她并不在乎自己的身体,她只怕自己倒下之后,孩子不知该如何是好。哪怕是现在,步履蹒跚的自己还勉强能照顾照顾瘫痪的儿子,等到自己百年之后,孩子该怎么办呢?难道要他活活饿死吗?

而且最令老太太感到不安的是,这一天似乎不远了。前几年开始,老太太就已经感觉到身体越来越不行了。再到近些日子,身体更是一天不如一天。苍老的进程无法逆转,老太太不知道大限何时会到,但总感觉近在眼前了。越是这样,她越放心不下自己这个可怜的儿子。身边没有值得托付的人,也没有谁好端端地愿意去负担这样一个全身瘫痪还智力不全的中年男人。在这样绝望的情况之下,老太太实在是走投无路了。与其让儿子在无人照顾的处境中悲惨死去,不如让他走在自己前面吧!同样是死路一条,至少这样能让儿子死得体面一些。都说儿是娘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这不仅是一句形容,更是一句描述。如果不是走投无路,没有哪个母亲能对亲生孩子下得了毒手。如果不是实在没了办法,这位已经照顾儿子一辈子的母亲,怎么会在人生暮年对儿子下手呢?

主意已定,老太太便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寻找最轻松的死法。很快,老太太就寻摸出了安眠药致死的路子。在老太太看来,这世界上再没有比死在梦中更轻松的死法了。为了能确保一次致死,老太太必须使用足够剂量的安眠药。于是从这天开始,老太太便想方设法地收集安眠药。没过多久,老太太就攒下了六十粒安眠药,这个量已经足够让儿子死去了。老太太虽然早就有所准备,但毕竟是亲生儿子,她看着手里的安眠药,还是做了很久的心理斗争。在经过一番思忖之后,老太太决定下手。她把安眠药通通强行给儿子灌了下去,然后静坐在一旁,等着儿子断气。但不知是何缘故,黎国思在吞下如此大量的安眠药之后,竟然没有断气,而是呼呼大睡了起来。老太太在一旁等待儿子断气,结果等来的却是阵阵鼾声。老太太一下子慌了,她无论如何也没设想过这样的情况。首先来说,儿子必须死在自己前面,如果这回没能成功,那么就意味着儿子还要受一次罪。这样是肯定不行的,老太太决定今天必须要杀死儿子。黎国思此时就像躺在砧板上的鱼肉,任由别人处置也无法作出反应。

老太太看着熟睡的儿子,心里反倒松了一口气。既然他反抗不了,那么即便自己已经如此年迈,也是能够轻松杀死他的。想到这里,老太太计上心头。她从家里找来一根绳子,精准地套住了儿子的脖子。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她还多绕了几圈,生怕会失手。然后双手开始发力,紧紧地勒住了儿子的颈部。因为有安眠药的加持,因此黎国思并没有做过多的反抗,很快就停止了呼吸。看到儿子终于毙命,老太太松了一口气。她自知罪孽深重,因此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她早就计划好了要随儿子一起离开这个世界,因此她唯一的诉求就是判处自己死刑。这起令人唏嘘的案件似乎并不复杂,但其背后却藏着一个不幸家庭数十年的煎熬。那么该案又将如何判处呢?《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老太太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其儿子的死亡,因此的确属于故意杀人罪。本案情况较为复杂,量刑需要考虑到多方因素。首先,老太太杀人的动机的确是出于无奈,并没有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而且老太太没有再次犯罪的风险,在自首之后的认罪态度也非常好。另外,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年龄超过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适用缓刑。因此,法院最终判处老太太三年有期徒刑,缓期四年执行。也许是心存愧意,也许是已经失去了生的意愿。老太太在缓刑期内,也离开了人世。当法律和人情不合时宜地交织在一起,我们甚至很难去评判老太太的对错。诚然,杀人是违法犯罪的行为,但面对那种情况,老太太又该作何选择呢?不过如今,一切都已经失去了争论的意义,母子二人都已离世。与其争辩过去的对错,不如给身边遭遇不幸的人以更多的关爱。向这对不幸的母子致以哀思,愿他们在天堂能够重逢。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