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架空司马懿,独揽朝政。曹操继子何晏与邓飏、丁谧成为曹爽阵营的核心骨干,因都在尚书台任职,故被时人蔑称为台中三狗。
曹爽是大司马曹真之子,曹真是曹操的养子。
何晏是大将军何进的孙子,其生父早逝,曹操迁都许昌后,纳何晏生母尹夫人为妾,何晏成为曹操继子,与曹操另一个继子秦朗一同被收养在府中,待遇与曹操诸子相同。
何晏极好玄学,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作为曹魏贵胄,其在京师上层社会属于顶流,他还直接带动了服食寒食散(五石散)的丑陋风气,使之成为时尚,被鲁迅称为吃药的祖师爷,是魏晋风流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曹爽与何晏虽无血缘关系,但在宗法上有亲缘关系,算是一家人,因此走的比较近。
为求自保,司马懿一面装病糊弄曹爽,一面暗地里与两个宝贝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以及太尉蒋济(欺负孙十万的蒋一封)谋诛曹爽。
同年,蜀汉涪陵属国(属国在汉代是指归附汉朝但保留一定自治权的少数民族地区)夷人叛乱,车骑将军、假节、领江州都督邓芝率兵征讨,斩其贼首,民乱乃定。
同年,东吴交趾、九真两郡(辖地皆在今越南北部)的夷人叛乱,攻城掠地,震动交州。孙权立即任命陆胤(陆逊的族侄)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领军平叛。陆胤力主招安,以恩信劝谕百姓,成功招降叛乱夷民,使当地百姓免遭战乱之苦。
公元249年曹爽及其亲信陪同天子曹芳(后被司马师废黜,降为齐王)祭扫魏明帝曹叡的高平陵,司马懿趁机以郭太后(出身西平郭氏,曹叡的皇后,曹爽专权后将之软禁)的名义发动政变,并成功获得司徒高柔(袁绍的外甥并州刺史高干的堂弟,曹魏老寿星,活了90岁)的支持,控制住了曹爽在京师的军队。
彼时曹爽与司马懿各占优势,冒然开战,胜负难料。且不说内耗自损实力,蜀汉、东吴亦势必侵扰边境,曹魏内部的不安定因素也很可能趁机发难,曹魏政权有倒悬之危。
为了避免最坏的结果,司马懿指雒水为誓:只要曹爽放弃权力,便可永享富贵。
他还先后派遣侍中许允、尚书陈泰以及曹爽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劝诱曹爽。太尉蒋济也亲自书信曹爽,告知司马懿的目的是只夺权,不要命,只要曹爽放弃权力,可保富贵无虞。
曹爽的智囊大司农(掌财政大权)桓范(出身龙亢桓氏,东晋权臣桓温、桓玄父子的先祖)只身犯险,逃出雒阳,直奔曹爽军中,力劝曹爽奉天子入许昌,招引四方之兵勤王。
可恨曹爽蠢不可及,竟真的信了司马懿的鬼话(在那个怪力乱神的年代,誓言还是很可靠的),果断认罪投降。
桓范心如死灰,痛骂曹爽兄弟如同猪牛一般愚蠢,不仅给他爹曹真丢脸,还要害得他桓范身死族灭。
数日后,司马懿再度发难,以谋反罪诛杀曹爽满门,夷灭三族,其亲信党羽也尽皆被处死,包括曹操的继子何晏以及大司农桓范。
此次政变被后世称为正始之变或高平陵事变,曹魏政权自此名存实亡,司马氏独霸朝纲,成为曹魏的实际掌控者。
司马懿违背雒水之誓,标志着其政治信用破产,曹魏内部诸多势力因此对司马氏充满了不信任,这也直接导致了之后曹魏政局的反复动荡。
太尉蒋济在此事后,羞惭恼怒,愤懑而死。
尽管司马氏后来实现了大一统,但其家族依旧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皇族,几乎没人对其有任何好感。
从更广泛的历史视角来看,司马懿违背雒水之誓的行为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系统性道德崩塌的开端,对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传统文化中的忠、信、仁、义理念造成了空前的打击,取而代之的则是权谋算计和尔虞我诈,社会风气日益浮躁。这种信任危机和道德坍塌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后世,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历史可以重来,曹爽奉天子以令不臣,曹魏爆发大规模内乱,后三国历史或许就不那么乏味无趣了。
不过,统一大业可能会被大大延迟,相关连锁反应难以想象。曹魏若是分崩离析,没准北方各族会提前南下,中原百姓将遭遇前所未有的灾难,三国或许会重回群雄割据时代,谁能最终问鼎,只有天知道了。
同年,雍州刺史郭淮接替夏侯玄(夏侯渊的侄孙,夏侯霸的侄子)任征西将军,成为夏侯霸的直属上司。夏侯霸与郭淮历来不睦,加之与曹爽亲善,为了避免被害,夏侯霸被迫叛离,投奔死敌蜀汉。
夏侯霸生父夏侯渊在定军山之战中死于蜀汉大将黄忠之手,因此常年驻守西陲,立志为父报仇。
夏侯霸的堂妹夏侯氏是张飞的妻子(刘备逃出许昌,阴夺徐州期间,张飞娶了夏侯氏,具体情形,不得而知,有认为是强抢民女),二人所生的两个女儿相继成为刘禅的皇后,正是因为有这层关系,夏侯霸才敢于投奔蜀汉。
刘禅对这位便宜舅舅礼遇有加,颇为重用。夏侯霸之后多次随姜维讨伐曹魏。
同年,第四任庲降都督马忠去世,蜀汉又失一员大将,人才愈发凋零。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