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科举第一,宋仁宗亲自阅卷后大怒:这样的人怎么能当状元?

陌闻上下五千年 2024-08-03 17:02:37

前言

古代各个朝代都有能臣,很多通过科举考试出头,而后一步步地位高升,他们的本事不凡,而他们的名声更流传千古。

众所周知,想要在古代社会推行变法很难,而且即使变法了也未必能有想要的效果,甚至有的直接在开始时就不被支持。这一情况在王安石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且王安石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当然他在科举时的排名越高越能得到重视。可是原本是状元的王安石,最后却被宋仁宗换成了第四名,如此这是为何?王安石又经历了什么呢?

一、宋仁宗和王安石

话说宋仁宗在古代历史上是一代明君,在后世很多文学家的口中更是被称赞的对象。

宋仁宗原本就是一个仁善之人,跟谁相处都非常的和善,不过这种喜怒不表现出来的人也很难被看透。在他在位之初,虽然是皇太后垂帘听政,但在太后死后,宋仁宗也很有力的重掌大权。

古代皇帝的在位时间都不长,但在两宋时期,宋仁宗却足足在位了41年,可以说是当时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了,并且在他在位期间,宋朝也提升了一个台阶。

在这期间,宋仁宗的为政之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不过他很好的做到了。首先在对待下属上,他始终以宽厚为主,而在对待百姓的事宜上,他主要采取的是休养生息。

如此宋朝才得以在这一阶段得到发展。还有一朝皇帝想要治理好天下,身边自然也少不了有才的大臣,这时知人用善便很是珍贵。

不过在宋仁宗这里可以说也做到了,因为在这一时期有很多名臣接踵而至,由此宋朝才能安定,并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和繁荣。而且不仅是经济上,文化、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可见这样的宋仁宗在宋代的评价有多高,那么在王安石的事情上恐怕是真的触及逆鳞了。

说回王安石,他的出身不错,家中本就有人在朝为官,所以年少时他的生活也很不错,并且还可以追求自己喜欢的,就是一些现实的问题恐怕在他这里也不用考虑。

不过在古代社会,人人都希望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所以在这样的环境,王安石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此他想要做的无非是通过能诗善赋的本事考取功名。

不得不说王安石还真就是一个才子,据说他从小也是别人家的小孩,更是众人口中的神童,本就喜爱看书,并还能做到过目不忘。

虽然他此前的生活不错,但百姓的疾苦他看在眼里,同时也早早的就想要改变这一处境。可是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而他能做的只得是让自己变得更强,站的更高,这样才能把自己所想做到。

特别是在他的父亲去世后,王安石也真正做到沉下心来,开始专心致志的钻研自己的学术本事。

之后进士第一名的成绩便足以证明王安石的才华,只是宋仁宗的喜怒确实不好说。

二、参加会试

要知道当时王安石不过二十出头,可能放在我们现在并没有什么,但是在古代社会,很多人多次参加科举,都没有上榜的情况应接不暇,甚至我们常常提及古代诗人也都是仕途不顺。

不过在王安石这里似乎要顺畅许多,因为他以平和的心态完成了这次的考试,更没有辜负很多人的期望,一举便中了一个状元,那他日后的仕途自然是要顺畅许多。

但该有的意外还是发生了。众所周知,会试最后的排名决定着他们日后为官的高低。按照王安石的情况,他的才华毋庸置疑,并且还是众多考官公认的第一,不过最后的排名自然还需要皇帝来过目。

甚至他们前几名的文章也会呈到皇帝的面前,毕竟这件事在任何一个朝代也算得上一件大事,所以也得重视起来。

宋仁宗自然需要有才之人,但是当他看到王安石的文章后,宋仁宗却非常的生气,周遭众人更是大气不敢出,最后甚至还将其改为了第四名。只能说其他人公认的第一不行,最后的决定权还得是在宋仁宗的手中。

可一向识才得宋仁宗为何因为王安石的文章大怒呢?

据说是在他的文章中出现了“孺子其朋”四字。王安石引典并没有错,可是其原本的意思放在这里却让宋仁宗所不喜。

这一典故主要是周公的故事,周武王去世以后,他这个做弟弟的自然承担起了辅佐年幼成王的责任,如此这四字无疑是周公在教导成王的时候所用。准备来说是以一个长辈的口吻在教导,如此王安石用到这里,难免不会让宋仁宗多想。

毕竟当时的宋仁宗是君,而王安石怕是连臣还算不上,所以也可以说是触及了皇帝的逆鳞。

不过最后虽然被换成了第四名但也还是不错的。他先是成为了淮南节度判官,而后选择当一个知县,至少年少时的想法实现了,因为他做到了为百姓谋利谋福,这样也便是百姓口中的父母官,可以说这也是他想要的。

三、王安石的本事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件事,王安石真正认识到了宋仁宗,那么他很多想法甚至是变法恐怕在宋仁宗这里是行不通的,如此王安石一度并没有想当什么高官,而是选择任地方官。

就如在他任舒州通判的时候,王安石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百姓的生活上,而且不仅仅是他自己,他还会带动很多的同僚参与其中,真正做到了知晓民意,更为百姓的生活做出改善。

在近二十年的为官之路中,王安石同样也看到许多现实问题,并且在宋仁宗在位期间也有提出来。但是注意到的人少之又少,可以说宋仁宗压根并不看好,甚至他根本就不想做出改变,那么王安石的想法也就难以实现。

后来得以辞官回乡的王安石开始讲学和著作,他将自己的思想传授给学生,更希望他们也能够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他的名声可以说也一度远扬。

宋神宗即位后,王安石也就有了机会,因为他的才华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宋神宗的赏识,不管是治国之道还是其他方面的问题,王安石一定程度上都为其做到了答疑解惑。

而后他们多次交流,宋神宗更加确信他的本事,如此王安石的官职也便稳步提升,甚至只是一年的时间,王安石便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那么他想要变法的举动也便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支持。

结语

关于王安石的流传和争议很多,他的本事不可否认,而他的才华也确实存在。

1 阅读:448

陌闻上下五千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