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接到闺蜜的哭诉电话,听完她的哭诉,真的是又生气又心疼。
闺蜜说:自己孩子连最起码的尊重都不懂,小小年纪就像“白眼狼”一样,真不敢想象他长大后会怎么样。
在闺蜜断断续续地哭诉中才知道:她平时对孩子掏心掏肺,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情都是亲力亲为,结果孩子一点都不领情。
晚上又因为一点小事情,母子两个人吵了起来,闺蜜家孩子脱口而出:我一点都不喜欢你,别再说我了。
等到闺蜜情绪稳定之后,才对她说了一句话:不要总是抱怨孩子不懂尊重,回想一下自己之前的教育有没有问题。
生活中,应该很多父母都遇到过同样的问题,也一直不理解原因出在哪里。
老话说“事出有因”,孩子之所以变成今天这样不懂尊重的样子,大多是因为父母教育的缘故。
毕竟,每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都如同白纸一样干净。性格喜好、做事方式以及三观,都是在父母的影响和教育下学会的。
孩子不懂尊重,多半是这些原因
1、爱的表达方式不当
不可否认,父母对孩子的爱确实无私,总想着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们。
可问题是,很多父母的方式不对,他们总想着给予,却没有问过孩子是否需要。这些不正确的表达方式,都在慢慢摧毁亲子关系。
频繁的批评、过高的期望或者是过度的保护,这些父母以为爱孩子的方式,其实都是压力和束缚。时间久了,孩子会觉得厌烦,产生一定的叛逆心理。
2、缺乏有效的沟通
很想问问父母:你们说孩子不懂尊重,那你们又是否尊重孩子呢?
要知道,尊重是相互的,哪怕是几岁的孩子,他们也渴望被父母尊重。而尊重的前提,则是建立在良好的沟通基础上。
很多父母,他们其实不懂如何跟孩子沟通,而是单方面输出自己的要求和希望,只想着让孩子听话就行。
3、角色定位模糊
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着父母和孩子角色定位模糊的情况,让人很难理解。
因为太过于溺爱孩子,很多父母都把放低自己的姿态,有些甚至成为“仆人”,只为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照顾。
这样的教育和照顾方式,只会让孩子养成自我心理,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压根不把父母的付出放在眼里。
如何培养,才能让孩子懂得尊重?
1、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
既然知道尊重是相互的,那父母何不先学着尊重孩子,潜移默化去影响他们呢?
第一步,当然是从建立开放、平等的沟通方式开始,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用正确的措辞、语气把不满意说出来。
而父母,需要先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然后再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途径。在沟通的过程中,父母一定得尊重孩子的意见,哪怕是观点不同,也要予以理解。
2、设定合理的期望
父母对孩子有期望是正常的,谁不想自家孩子成龙成凤,未来成为优秀的人。
可是,期望也要结合孩子的现状,不能过于离谱。要知道,那些过高的期望都是压力,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所以要适可而止。
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孩子的普通,给他们设定现阶段最为合理的期望就可以。当孩子慢慢变得优秀之后,再重新制定期望,就可以。
3、引导孩子学会感恩
都说现在的孩子不懂尊重长辈,那是因为他们不明白何为感恩。
聪明的父母,一定要在生活中引导孩子慢慢感恩,让他学会说“谢谢”和“对不起”,明白每一份付出都应该被珍惜,每一次错误都要买单。
哪怕是接受父母的帮助,也要诚恳地说上一句“谢谢”。这样,孩子才能慢慢学会感恩,不把身边人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
4、父母要以身作则
想让孩子成为懂得尊重的人,那父母肯定得要先学会尊重才可以。
在言传和身教之间,还是觉得后者更重要一些。有些孩子,他们比想象中聪慧,平时多注意观察父母的做事方式,就能学会。
教育路上,以身作则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方式。从现在开始,试着去尊重孩子,从语言到行为各个方面。
写在最后:与其抱怨孩子是不懂尊重的“白眼狼”,不如重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找到问题所在。相信大部分孩子,都不是天生的“白眼狼”,都有改邪归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