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元帅是出了名的和善,却从不与这2位将军交往,有何隐情?

观今品古 2025-01-22 11:48:46

前言

“布衣元帅”这一美誉,恰如其分地勾勒出了徐向前元帅低调谦逊、朴素廉洁的高尚品质。

他性格内敛,为人谦和,在党内,以好脾气著称,无论是对上还是对下,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但有两位将军,却让徐向前始终难以释怀,甚至达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那么,这两位让徐向前元帅如此介怀的将军究竟是谁?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矛盾呢?

“整人专家”——黄志勇

第一个,就是被徐向前称为“整人专家”的黄志勇。而这一切,还要从红军长征时期说起。

自1931年,张国焘来到鄂豫皖苏区后,徐向前便与他开始了“搭档”,两人关系的转折,是在红军长征中。

这一切都是源于张国焘的行事作风,让徐向前心中早就产生了离开红四方面军的念头。

就比如,在徐向前在提出一些问题的处理意见时,张国焘表现出征求、不重视,不仅如此,还会明里暗里地打压、贬低。

因此,徐向前在这里倍感压力,就想着等到红军两大主力会师后,寻个由头离开这里,去中央工作,但他却低估了张国焘的野心。

1935年7月,徐向前见到了中央领导同志,毛主席在与徐向前的接触中,看到了他为红四方面军所做的贡献,曾将他比作为孵化红四方面军的“母鸡”。

对于北上,徐向前是完全拥护的,但张国焘却不顾中央北上的方针,态度强硬地坚持南下。

毛主席也有些着急,毕竟如果选择南下这条路的话,无疑是将部队往火坑里推。

徐向前便前往劝说张国焘执行北上,不料此时,陈昌浩也改变了态度。这让徐向前的心内十分矛盾。

而他矛盾的点就在于,他不愿看到两军分裂成两半,在种种复杂因素的交织下,他无奈地同意了南下。

正当徐向前思考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时,传来了中央红军北进的消息。有人提出,中央红军放出了警戒,要不要打?

“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徐向前坚定的说道,这一天,部队炸开了锅,徐向前的心也有些烦闷。

不过,这一句话也体现出,在这关键时刻,徐向前的这一句命令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

而另一边,张国焘企图搞“两个中央”,并不断劝说徐向前跟随自己,徐向前当即表示:

“我们不能这样搞!弄‘两个中央’有什么好处?”

徐向前坚决不赞成他的做法,将他怼得哑口无言,态度鲜明地支持中央决议,深感大势已去的张国焘,只好引军北上。

也就是这件事,让黄志勇对徐向前产生了意见,在不了解背后的故事时,固执地认为这些事与徐向前脱不了干系。

在“整风运动”中,黄志勇将矛头直指徐向前,对其进行指责和批评。

幸而这场风波在毛主席的及时干涉下才渐渐平息,避免了许多无辜同志遭受错误的批判。

在非常时期,黄志勇再次对徐向前出言指责批评,引得一向以好脾气著称的徐向前都忍不住出声反驳,称他是“整人专家”。

爱妻被杀,徐向前隐痛难消

第二位,便是“独目将军”周纯全。两人的之间的纠葛,还得从徐向前的妻子程训宣说起。

程训宣是1928年投身到革命队伍中的,一直在后方做妇女工作;

徐向前则一心扑在领兵作战上,对于个人的事并不上心,曹学楷、倪志亮两位同志十分上心,便开始从中撮合。

在频繁的相处中,两人渐渐产生了好感,最终,于1929年底结为了革命夫妻。

虽然他们的结合并非自由恋爱,但婚后两人情深意笃,生活十分甜蜜。程训宣性格泼辣,敢爱敢恨,徐向前十分欣赏她身上的这股不服输的劲儿。

婚后,两人聚少离多,但感情却愈发深厚。在一次战斗中,部队行进至七里坪一带,这里对徐向前来说意义非凡,因为他与程训宣就是在这里举行的婚礼。

望着这片熟悉的土地,徐向前不禁感慨万千,对妻子的思念愈发浓烈。于是,他派人将自己破洞的衣物拿去让警卫员带回后方,让妻子补一补。

实际上,往常衣物破了个洞这种小事都是徐向前自己补的,他不过是想借此机会,了解下妻子最近的情况。

没多久,警卫员就赶了回来,徐向前注意到,他神色紧张,就连手中的衣物也还紧紧地抱在怀里。

见此情形,徐向前意识到绝对是发生了什么。果不其然,下一秒警卫员便告知他妻子被抓走的消息。

原来,张国焘在成为鄂豫皖根据地的最高领导后,开始在部队中大搞“肃反”,徐向前也一度被列为了怀疑的对象。

而在此之前,程训宣就已经被关押过一次了,但她态度坚决,丝毫不被他们的威胁所迫。

一直关着也不是办法,只好将其释放。这一次,趁着徐向前率部作战时,张国焘便再次指使保卫局将程训宣关押起来。

军械股长张波(此前一直跟随徐向前,后被调去管理军械)得知后,惊愕不已,忙去集上买了些鸭蛋什么的来到了牢房。

第一次去,张波说破了天,保卫局的人也坚决不让他进去;直到第二次,张波才终于得以见到程训宣。

当他在看到程训宣后,泪水唰地一下就从眼中流了出来,只见程训宣带着镣铐,浑身是伤地蜷缩在一旁。

待战事稍歇,徐向前终于得以喘口气后,便立刻开始向周围人打探妻子的消息,可大家都说不知道。

这件事也就暂时搁置了下来,一直到1937年,徐向前才得知妻子早已牺牲。

他愤怒地找到知情人周纯全(当时周纯全是张国焘的“肃反”的忠实拥护者,也是执行人)质问道:

“我的妻子究竟有什么罪?为什么要抓去杀了?”

“没有什么罪,抓她只是为了搞你......”

周纯全的这番话,给了徐向前当头一棒,他没有想到,自己等来的却是这句冰冷的话。

他悲痛到了极点,恨不得现在就要为妻子报仇,但他忍住了,他没有失去理智,此后的十年,也一直没有再娶。

这件事,成为了徐向前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让他久久难以释怀。

徐向前的秘密

1955年,汪秀芝老人(程训宣的母亲、徐向前的岳母)来到了北京,徐向前得知后,立刻赶了过去。

徐向前的内心,就如同在路上飞驰的汽车一般,心绪乱的不行,因为程训宣去世后,徐向前并未将此事告知岳母。

程训宣家中姐弟五人,除了一个因病早逝的姐姐外,其余四人都义无反顾地投身了革命。

早年间,程训宣的大哥程启光、二哥程启家均参加了黄麻起义,但在一次战斗中,程启家被俘后惨遭杀害;

小弟程启波,也同样是革命的一份子,是一名勤务兵,不过也同样没能躲过“肃反”。如今,程家姐弟五人,只剩下了大哥程启光一人。

徐向前心里明白,如果此刻将程训宣牺牲的消息告诉岳母的话,对年事已高的岳母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因此,他选择了沉默。

不多时,车子便缓缓行驶到了程启光的家门前,老人一看女婿来了,赶忙拉着女婿坐到自己的身边倒酒、递碗筷。

待吃的差不多后,才急忙向女婿询问关于女儿的近况。

岳母的突然发问,让徐向前有些不知所措,说牺牲肯定是不行的,这该如何回答?

思来想去,只好强装镇定地谎称训宣最近太忙了,现在在陕西学习,这才没能跟着自己一起过来。

老人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失落,但随即又被对女儿的思念所替代。她没有注意到女婿异样的神情,只是喃喃自语:

“训宣这孩子,一走就是几十年,也不说回来......”

徐向前心中如同被巨石压住一般沉重,他看着岳母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心中五味杂陈。

此刻,老人在想什么呢?或许,她在埋怨女儿不孝,不知道回家看看?又或许,她已经察觉到了什么,只是不敢说出来?

说还是不说?这个问题在他脑海中反复盘旋,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却十分沉重。

这时,老人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既然女儿忙于事业,没有时间回家,那自己可以去找女儿啊!

老人将这一想法同众人说完后,便自顾自地开始收拾东西了,显然,她这是下定决心要去找女儿了。

这一举动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如果老人真去了,那谎言岂不是不攻自破?徐向前急忙上前劝道:

“娘啊,您要是想去,我们送您过去。但这段时间不行,训宣快考试了,您这突然说去,她也没个准备不是?”

可老人思女心切,哪里听得进去这些话?她想,哪怕自己就看一眼,跟女儿说两句话,也是好的。眼见劝阻无效,徐向前故作姿态地说:

“那这样吧,您老要是等不得,我现在就给训宣打电话,让她现在就回来,什么学习、考试都先放一放......”

还不等徐向前说完,老人便打断了他的话。她看着徐向前一脸认真的神情,倒不像是在说假话。

一想到学习可是大事,自己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就去断送女儿的前途,老人无奈地摇了摇头:

“你们都是做大事的人,不能耽误,娘听你们的......”

为了维持住这个善意的谎言,徐向前不得不过起了“双重生活”,为其编制更多的谎言。

他时不时地就会以亡妻的名义给岳母寄去信件、包裹,聊一聊近况。

而为了不让岳母起疑心他还开始为亡妻“调动工作”。老人知道自己的女婿是个做大事的人,肯定不会骗自己。

这段时间在青海,下一段时间就跑到了新疆,没多久又调到了苏联。

在这个过程中,也少不了老人的长子一家从中配合,在面对老人担心、思念女儿时,孙媳妇便会劝道:

“您啊,就放心吧,他们可不是咱这乡里的小干部,他们是干大事的,处理的事情自然多。不然训宣姑母能被四处调去工作嘛?还不是训宣姑母有能力、有本事……”

就这样老人在善意谎言的包围下,感受到了女儿和女婿的关怀。这个谎言如同一个温暖的蜜罐,让老人沉浸其中,直至临终前都不曾点破。

弥留之际,老人看着女婿,泪水止不住的滑落,但这一次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她微笑地对徐向前说:

“向前,你是个好人,训宣跟着你啊,我也就放心了......”

1972年,汪秀芝老人含笑离世,享年96岁。

结语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徐向前性格的话,那么“忍”字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不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徐向前总能从大局出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忍”,彰显了他的广阔胸襟;“忍”,映照了他的高远境界;“忍”,更是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奉献。

参考资料

徐向前对岳母的孝子心-郑静.党史纵览

徐向前在长征路上的一次重大抉择-孟红.党史纵览

徐向前元帅的印象-王文仲. 党史博览

徐向前的妻子程训宣之死-祝辉.党史文汇

1 阅读:34
观今品古

观今品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