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李自成率义军攻入京后,建立了大顺,大明灭亡。之后,得意忘形开始膨胀,结果为其悲惨的命运埋下了恶果。只当了42天的皇帝,就被吴三桂联合清军追着打败,退出京城后,李自成节节败退,最终喋血九宫山。
李自成失踪了,他手下的将领特别是他的亲属下场也一个个很悲惨,当然,李自成没有生子,只有义子李双喜,所以,按照旧观念,李自成没有嫡传后裔。侄子李过,是李自成兄长李自立的儿子,李自成兄与弟的后人,只能称李自成为族祖,即使李双喜有后人,也不能成为李自成的嫡传后裔,但李自成有一个亲生女儿,叫李翠微,按“女儿也是传世人”的新观念,翠微的后人可以称李自成的嫡传后裔,但按子女随父姓的习俗,翠微的儿女自然不会姓李了。现代著名作家丁玲,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沣人,她生前就曾撰文,说祖上相传为李自成的后人,可能就是这种情况。这个我们不管,单一说李自成的女儿李翠微,那真是一位才女,因为她写了一首《正宫·山渔灯犯·元宵夜曲》的主词就颇有名气:
灯如昼,人如蚁,总为赏元宵,装点出锦绣天地。抵多少闹嚷嚷笙歌喧沸。试闻今夕是何夕?这相逢忒煞奇,轻轻说与他,笑声要低。虽则是幻影堪遮掩,也要虑容光惹是非。爱煞你,果然倾城婉丽。玉芙蓉,害相思,经今日久,甫得效于飞。
[锦庭乐]锦缠到,笑他们,振盈盈,村的悄的男女混相羡。更喧哗打着灯谜。满庭芳,且和你,离芳街,步星桥,略寻徒倚。递歌声梅落秾李,响铜壶玉漏频滴。普天乐,一任他熙熙攘攘,偏自巧遇是这上月之夕。
[朱奴儿犯]一处处灯辉月辉,一阵阵喧阗古鼙,一曲升平贺圣禧。大家羡皇都佳气,从今岁岁如斯。玉芙蓉,愿和伊,一双永拟凤鸾栖。
[六幺令]夜阑风起,荡春衫香霭遥飞,金鞭欲下马频嘶。归去也,月西移。听云璈噫噫朱门里。
[尾声]归来重把栏杆倚,慢慢的唱和新诗唱月姨,直到那斗转参横始掩扉。
此曲作于永昌元年(1644)正月,使李自成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因为这时他已经是建大顺王朝,并定都西安,正巧元宵节大放花灯,一对有情人在元宵节甜蜜幽会,两人漫步长街,观看花灯与灯谜娱乐,又离开长街,徘徊于街头长桥,只见人群熙攘,打扮俏丽,唱着《梅花落》曲,到处呈现出皇都气象。不知不觉间,明月西移,又要分离,女子一直思念到天明。所描述的的情景和心境,女子勇敢、大胆、婉丽,笔法也灵动入微,充满生活气息,可以不夸张地说李翠微是一位颇富才学文采飞扬的才女。
当然,好景不长,命运多舛的李翠微,公主没有当几天,父亲李自成就兵败,又跟着父亲逃亡到湖北一带,天天处在刀光剑影的厮杀之中,紧接着自成死在九宫山,她被迫给人当了小老婆,最终还是被赶出了家门,下落不明。正像被李自成打败的崇祯皇帝上吊时对女儿说一句感慨的话,奈何你要出生在帝王家?
本来按照惯例,作为后来清朝逆贼李自成的女儿,其著述一般没有人收录,谁也怕麻烦,然而,偏偏有一位大才女,她才不信这邪,是好的作品,不管是谁写得,不以人废文,客观地对待其作品,偏勇敢地把他的这首词收录于自己的一本《名媛诗纬》中,不仅有她的名字,竟然还有她的小传:“翠微,米脂人,逆贼李自成女。自成僭称大顺皇帝,改元永昌,翠微封为公主。手刃贼将高梧,又屡谏贼父,自成不从。逃至三楚,倚某生母邬氏,后生返楚,纳以为妾。生恐祸及己,逐之,埋名隐去,不知所终。”
这位《名媛诗纬》给李自成女儿李翠微作传的作者,便是清初一代大才女王端淑。王端淑字玉映,号映然子,又号青芜子,山阴(今绍兴)人。乡贤王季重(王思任)次女,钱塘(今杭州)贡士丁睿之妻。她自幼酷爱读书,学问渊博,能明大义,自经史以至阴符、老庄、内典、稗官野史,无不浏览;对于史学尤为精通;又立志博采众长,诗文诸体,靡不涉笔。其诗端庄娴静,饶有雅致。其父赞说:“身有八男,不及一女!”
王端淑的父亲王思任是明万历年间进士,“才情烂漫”。明亡后追随鲁王继续抗清,绍兴被清军占领后,他绝食而亡。有这样的父亲,就不难理解,王端淑的诗文,有浓烈的家国情怀、兴亡之叹,凝聚着沉痛的时代悲情。她既抒写自身伤痛,也记录世道人心,超越了普通闺阁的狭窄眼界与柔弱风格。王端淑还为明末殉难的节烈志士和忠于明朝的官员,写了多篇传记,其遗民立场,不言而喻。她以长于史学、笔挟史才、博览群书,为时人推崇。
成年后的王端淑,出落得白皙修长,“亭亭有玉树当风之致”。她也很快远赴京城,完成她的婚姻大事。她的丈夫是文士丁圣肇,在明末担任过衢州司李,明亡后他们夫妇幽居山阴老家,家无余资,衣食难以为继。贫与病联袂而至,王端淑夫妇都不时患病。贫困郁郁的日子,丁圣肇以酒浇愁,王端淑则以诗歌抒发忧戚。无奈中,王端淑作为闺塾师和职业艺术家,四处奔波。兄弟们似乎为她的抛头露面,略感尴尬,加以劝阻。她以诗回应:家中衣食贫乏,自己不擅女红,只能靠教书和书画谋生。
当年,王端淑看到丈夫不思进取的心境,恰好她山阴女友高幽真写一篇文章《素霞传》,她笔下的陈素霞,非寻常女子——14岁就有才女之誉,“博览史籍,妙解声韵”,书法女红无不精晓。王端淑便卖掉首饰,把这个小才女买回来给丈夫做妾,后生下一个女儿,王端淑很珍爱,写诗夸其聪慧。
当然,接下来的日子,由于她丈夫丁圣肇喜新厌旧的举动太过明显,甚至是毫无节制,王端淑为之反目,并在诗里无法抑制地流露了怨忿。王端淑不那么肯掩饰自己的情绪,既跟性格有关,也有另一种原因——这个新鲜、可意的美人儿,还是她出钱为丁圣肇张罗的呢。不应该如此吧。
不过,吃醋归吃醋,仍然非常欣赏丈夫这个小妾的才华,因而也把她的作品收录在《名媛诗纬》中,并称赞其诗“如轻烟袅林,素月出峡,娟秀幽动,亦吾家隽才”,她不忍埋没,遂录其佳句,“使海内才人,知吾夫子有此韵人。”并自述收录原因,是让天下有才华的人,都知道她的丈夫,拥有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佳人。
因此,后人对王端淑这个大才女,在大是大非的面前,能够放得下个人恩怨,坚持为才女扬名的初心。大到国家大义,小到儿女私情,都是那么坦荡磊落,其志、其节,皆不让须眉丈夫。也难怪他能把当时所有的人都骂为“贼寇”的李自成之女的诗收录下来,并且为其作传,从而流传后世。后人称赞她说“汉家若采东征赋,彤管先应号大家;传语山阴王逸少,王家自有卫夫人”。
王端淑才华横溢,多才多艺,工诗文、善书画。在绘画上,王端淑以花草见长,画史称其“楷法二王,画宗倪米,兼工花卉画。她的书法作品堪称一流,当时,顺治帝闻其才名,欲“仿班昭故事”召她入宫,教授诸嫔妃公主,遭婉言谢绝。
王端淑一生著作宏富,作品等身,特别是编纂载有李自成女儿李翠微诗歌的《名媛诗纬》,成为女性诗歌史上举足轻重的诗歌总集,开创女作家选编女性作品集的先河,其书法、绘画作品对后世的影响颇深,她也因此在精英文化圈中获得巨大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