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最后的铁血宰相!力主北伐,为岳飞翻案,在后人眼中却成奸臣

素戈 2024-12-16 18:29:36

回看历史历朝历代,对于宋朝,很多人的内心活动都是十分复杂的,可以说是五味杂陈。

一方面这个时期放在整个封建长河中,都可以称得上是经济大发展时期,但另一方面,也有人怒其不争,将其看成耻辱,称之为“大怂”。

而说到南宋很多人脑海中冒出来的几乎都是,朝堂之上懦弱无能的君主、龙椅之下只顾享乐的大臣。

除此之外,还少不了的就是壮志难酬的能臣武将。

但有这么一个人,他的名声在奸臣权相和民族英雄之间摇摆不定,直到如今,关于他的名声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

他能够在那时主张北伐,还能为岳飞翻案,这样的人为什么又会被骂称奸臣呢?

一、家境显赫、由此入仕

上一秒是宰相,下一秒就人头落地,自己的人头还被送到了敌对的金朝皇帝的面前。

甚至还被金朝封为“忠谬侯”,得到了厚葬之礼遇。

短短两行字,让人不禁好奇,如此具有悬念的历史人物究竟是谁呢?

他就是南宋的最后一位铁血宰相——韩侂胄。

因为他的名气确实不算特别大,很多人对其都感到非常陌生,所以我们在先从他的个人简历开始说起。

不少人看到韩侂胄都会有一个疑问,难道他和那个名将韩世忠有什么亲戚关系吗?

虽然都是身处大宋,都是老韩家的名人,但这俩可以说是毫不沾边。

不过往上看韩侂胄的祖宗,那也确实是值得一提的。

他的祖上是北宋时期的榜眼,入仕后成功辅佐三朝的韩琦,那是实打实的厉害。

但是从北宋到南宋,这一代到了韩侂胄这里,混的就很一般。

韩侂胄仅仅靠个人能力,并不能够在科举之路上一战成名并且平步青云。

他的仕途之路完全依靠自己显赫的家世,第一点韩琦就不用说了,第二点他的姨母是皇后。

也就是说他既是能臣后代,还是皇亲国戚。就这样凭借家族的恩荫,他开启了自己当官的第一步。

在刚开始他的官职并不大,完全够不上朝廷的关键职位,无法站到权力的核心圈层。

或许是命中注定,或许是韩侂胄本人敏锐的政治感觉,也可能是因为这两样同时具备。

韩侂胄迎来了他在政治领域的转机。

在当时,南宋的宫廷内部出现了关于皇权的纠纷,通过这一场内部的禅位政变,成功站队赵扩。

赢得皇位的赵扩,也就是宋宁宗,上位之后毫无疑问,对当初跟着他夺权的那一批人肯定是占据更大的优势,韩侂胄自然少不了机会。

通过几年的时间,他从走到历史舞台的面前,到后来执掌权力巅峰。

直至官拜太傅,朝廷遍地都是属于他的党羽,后又位列宰相,可谓是风头大得很。

但朝堂之上总会有意见不同的政党,而朱熹一派就是他的对头。

前面我们提到过,韩侂胄的仕途主要就是因为他有雄厚的家族底蕴,

在现代看来他就是一个没文化没文凭的关系户。

那朱熹大家也都了解,理学的代表。就像文臣看不起武将一样,朱熹这种文化人非常不服韩侂胄这样肚子里没多少真才实学的人。

那想当然的,你看不起我,我也懒得搭理你。韩侂胄打心底里也是非常讨厌朱熹的。

而且他那时是掌握大权的存在,想要在政治上搞朱熹那完全就是直接拿捏。

他通过算计让朱熹从哪来回哪去,并且一并打击他所提倡的理学。

读书人不都想着考科举入仕吗?那么他就定下规矩,凡是理学的学徒,通通不允许参加。

二、主动北伐,抗金梦碎

开禧元年,他坐上了平章军国重事的位子,无论是谁都要避其锋芒。

即使他来到了权力的中心点,但这个点其实是相当脆弱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无论在任何时候,国家统治阶级的权力核心都不是那么容易坐稳的。

更何况韩侂胄的上位历经站队、拉拢、安置亲信、排除异己。

我们也多次提到,这个人在很多人看来都是没有通过科举、没有文凭的莽夫。

就算他站上了权力的高峰,那也无法拿出足以让人信服的功绩。作为权臣,没有功绩是非常尴尬的一点。

对于这个质疑,韩侂胄本人当然也很明白,他必须要做点什么,急需要用一份过硬的功劳来堵住悠悠之口。

大家也都知道宋朝有一个让后世恨到咬牙切齿的政策就是“重文轻武”。

每次和辽、金等等有什么冲突,第一反应不是要打赢他们,一直都是“和”为主,通过送钱来平复事端。

前文提到的朱熹就是主和派的一员,那一直都是对敌的韩侂胄相应的就是主战方。

或许这也和他从小爱读兵书有关,认为要主动发动战争,才能有机会扳回一局。

而且这人在文化之路上也是不可能取得多大的功名了,还不如去做点武将的功绩。

种种因素看下来,他就将目标投向了南宋最让人头大的问题-——北上伐金,收复故土。

有人说他是忠臣,因为在那个时期他敢于排除阻力坚决北伐,以维护民族尊严。

但也有人说他就是奸臣,毫不顾忌国人的安危。觉得他纯粹是精致的利己主义,北伐只是他用来稳固权力的跳板而已,算不上民族英雄。

不管后世人对他如何评价的,反正当时的韩侂胄铁定是要北伐的。

因为他也知道在当时主和的言论是有很多的,那么为了占据舆论的上风,他在北伐前必须要做点什么。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上疏宋宁宗,为岳飞平反,追封其为“鄂王”,同时剥夺秦桧的“申王”名头,将其谥号改为“谬丑”。

崇岳踩秦这一主张可以说是得到了广泛的好感。

毕竟我们都知道,“莫须有”的发生无论何时在大家心里都是一件千古意难平。他的这种行为真真是做到了人心里。

不管是故意造势还是发自内心,总而言之他向世人表示了自己始终不忘收拾旧山河的决心。

同时他还得知同时期的金国,过的也是水深火热,恰好是发动战争的好时机。

于是他重新重用了陆游、辛弃疾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主战派将领,最终和宋宁宗一拍即合,准备北伐。

现在回看历史,这时的金国确实已经到了末期,蹦跶不了几年。所以我们能看到在初期,北伐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无奈的是,韩侂胄这人的眼光就不咋地,导致后期自家阵营先乱了阵脚。

什么求和的、叛变的等等,北伐军里发生了内乱。那这不是给金人主动献上机会了吗?

后续接连不断的失败,朝内主和派的施压,让韩侂胄没办法了。进退两难的情况下,他选择向金人求和。

金国表示求和可以,但需要条件。什么银子票子这都很正常,大家也习惯了。

但是让韩侂胄勃然大怒的是,金国竟然再次玩起了老把戏。

像当年除去岳飞一样,金人提出最让他无法接受的就是,南宋要将北伐主谋韩侂胄的人头呈上来。

这话不是搞笑吗。和韩侂胄说让他自己把脑袋送到敌方,那他肯定不答应啊。

条件谈不拢那就没办法了,只能继续打。

后面的结果大家应该也能猜到,前线的韩侂胄无法接受金人的无理要求,但后方他的政敌可巴不得除掉他。

于是主张投降的史弥远与杨皇后合谋,设计将韩侂胄。后来南宋将他的人头送到了金国的地盘。

这个刺杀之事确实蛮可怕的。这可是在有严格秩序和等级的宋朝,不是兵荒马乱的乱世。

大臣和皇后竟然能够联合将堂堂的一朝宰相杀害,这话说出来不知道的还以为南宋完蛋了呢。

最终北伐失败,韩侂胄被杀。他的人头送到金国人手里。

搞笑的是在南宋看来是逆贼的韩侂胄,却被金人认为是爱国的忠臣,最终封为“忠谬侯”,得到了厚葬。

成功掌握大权的史弥远,再次重启朱熹一派的理学家,更为离谱的是他还重新恢复了秦桧的官位和谥号。

而在他的专政下南宋迎来了更加黑暗的年代。

纵使韩侂胄北伐确实失败了,他战略上没有主次,战术上指挥失当,识人不清,未能认识到南宋与金的差距。

我们可以认为韩侂胄能力不足,过于看重权势,但若真把他看成和秦桧、史弥远一般的奸臣,其实还是太过了。

至于为什么韩侂胄死后奸臣的名声如雷贯耳,其实很好理解。

后人修前史,前人做过啥都是后人整理、删减,后人想让更后的人看到什么,就保留什么。

韩侂胄死后他所批判的理学再次回到主流,而这群文人的笔杆子自然就会带有私心。

当初韩侂胄怎么贬低理学的,后面的理学派自然趁机报复,在史书上给他留下大篇黑稿。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9
素戈

素戈

揭秘社会背后,搞笑故事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