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集汉墓应该是徐州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汉画像石墓了。这座墓虽然没有茅村汉墓面积大,但画像石更为丰富,更加清晰。而且它还是一座祠堂墓,地上还保存着部分石祠堂构件。
白集汉墓位于贾汪区青山泉乡白集村,1965年经由南京博物院清理发掘,墓葬早年被破坏,出土文物很少。这座墓采用了平地起坟的建造方法,上有较大的封土堆,墓葬整体结构由祠堂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墓室分为前、后两室,前室附有左右耳室,后室呈长方形,并由石板隔开,形成单独两室,夫妻分别葬在两室内。整个墓室为叠涩式石板顶。
石祠堂也是东汉墓葬的常见配置,建在墓前,供后人祭奠。白集汉墓遗存下来的祠堂部分只有一间,宽2.19米、进深1.5米、残高1.98米。顶部已经倒塌,地面用两块石板平铺,石板下是碎石掺拌砂疆十夯打过的砌基,祠堂东、西、北三面墙壁都是用整块石板凿成的,竖着砌在地面石板基座上,上下之间连接还各有子母椎扣紧,比较坚固,考古人员从中清理出杯、案、盘、勺等陶器碎片,推测这些东西可能是摆设在祠堂里的祭祀用具。
整个墓室面积为27平方米,共有画像石24幅。东南西三面都用竖立的石板砌壁,北面直接通向中室。门厅东西两壁上部约三分之二面积雕穿璧纹,下端雕出行、接迎图,皆为浅浮雕。立柱素面,上承一圈石梁,前后过梁雕恭迎、拜谒图,左右梁雕仙禽瑞兽、鼓琴舞乐、生活人物。
前室东西宽3.9米、南北进深2.4米、高3.15米。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南北长1.5米左右、进深0.55米左右的耳室,用来存放陪葬品。由于前室与门厅、东西两耳室相通门道跨度过大,所以在门道中间都有立柱支撑,且三条立柱形式各不相同。
其中,西耳室门道下的立柱最为别致,柱身呈八角棱形,顶端雕有斗,凿刻出子母棒嵌入,下端雕刻出绵羊形的柱础,也有子母棹嵌入墓底。柱础绵羊作蹲伏装,卷角、垂须,轻微门道横梁,露出牙齿,神态极为生动。
西后室南北长3.24米、东西宽1.65米、高2.37米,四块石板铺地,三层条石晕涩砌顶。东后室比西后室矮小,南北长3.24米、东西宽0.66米、高1.65米,一块石板铺底,一层条石砌顶。(苏241,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12月5日)
本页图片、文字、视频为“乌何有之乡大树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搬运或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