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逛淡水老街

声夫评旅游 2024-06-29 03:10:59
第一次逛淡水老街

作者 昇夫 字数 2379

以前骑行去海边,如滨海公园、衙前村小桂绿道、霞涌,多次经过淡水。由河背街过淡水河桥,接横头街,转南门路,在崇雅中学门前上开城大道,直奔海边。从来没有停下进老城去看看。

淡水河桥

这次,到了横头街后,折向东,进入老城。淡水老城并不大,但在里面转来转去,若不看地图准迷路。七弯八拐,互相联通,记不清的茬口一个又一个。巷道密布,多铺以石板,逼仄狭曲,可谓内有乾坤。主家开门时,宛如车停在马路边,先开一条缝,须探看一下外面巷道上有无行人电动车辆通行,无人方才打开,因门前实在狭窄,若愣不丁打开,准碰着人。一辆小巴开进来,遇着一辆快递三轮车出来,三轮车只好退到丁字茬口避让,好半天才通畅。一条起联接的短巷,因维修搭架,单车都不能通过,仅容行人走路。在路口或巷内,总能发现老房子。这才感到淡水老城言之不虚。相比较起来,个人觉得,比惠城区桥西一带的老街还要古老,还要有古街的味道。不免又想到“淡水符合我想象中的‘某个小镇’”的说法,如此让我更加笃定,使得想象变成实在的空间。

记得转到了这样一些老街。

大鱼街,因早年淡水鱼盐批发集中在这里,故名。街长120米,宽5米。

灯笼街,解放前整条街都是制作销售灯笼的,名沿用至今,长200米,宽5米。

水巷街,解放前是麻石路,解放初期改为水泥路,因没有自来水,家家户户去河里挑水的必经之路,使得整条街都是湿的,没有干过,故名。长160米,宽3米。

米街,解放前整条街都是卖米的,米街位于淡水老城区的东北面,长90米,宽4米。

猪行街,大概以前这条街多是卖猪仔的吧。

这些老街,好在保留了原来的名字,生活感、历史感,得以沿袭。不像惠州府城的一些老街,不是拆没了,就是名字改了,人文难觅其踪。

珍合楼

在大鱼,有一座珍合楼,它是淡水最早的茶楼。始建于民国时期,座西北向东南,面阔两间,进深两间,三层结构。现为惠州市文保单位。

大致信步而走,由大鱼街来到牛磅路,看离淡水祖庙近了,就先去看了计划中的淡水祖庙。

出来后,由祖庙街来到祖庙前街,前街临淡水河,街口有一段古城墙。城墙对过的墙面上,有一幅“千年墟市——淡水老城”的黑白壁画,地上有一家三口老城赶圩的雕塑。这种画面展示,有点像绍兴鲁迅故居。

到了这里,不得不来了解一下淡水老城。

淡水老城起源于1500多年前的晋朝,发展于1000多年的宋朝时期,繁荣于600多年的明清时期,是今日惠阳城区的发源地,也曾是东江流域最繁华的商贸集镇之一,有“千年圩市”之称。淡水,北宋时称“上圩”,后改名为锅笃塘。北宋元丰三年(1080),形成“水口巷”和“下鱼街”两大盐仓,“贡盐”由淡水河转运至京都。清乾隆初年称淡水镇,设有“司署”等行政管理机构和盐使。清末的淡水镇已具备行政、贸易、防御、教育等功能,奠定了现在老城区的整体格局和风貌。清咸丰初年,形成猪行街、大鱼街、米街、灯笼街等街道。四周筑有城墙,全长3150米,设东门、烧炮台门、猪行门、河坝下门、木莲桥门等。道光及咸丰年间,文化教育兴起,崇雅书院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淡水老城东起白云五路,南起崇雅中学,西起桥头市场,北起东门街。老城有历史街道70余条,历史建筑100余栋,文物保护单位多处。2014年,淡水老城获评“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是惠阳区第一条省级的历史文化街区。

淡水城墙遗址,位于惠阳区淡水街道办事处东风社区(文保碑记)、另说位于惠阳区淡水街道前进社区(古城墙旁竖立的一块牌子的介绍),两下说的不一样,我也是晕。实际上,即地图标示的祖庙前街街口位置。古城墙始建于清代,现存处遗址宽0.5米,长约11.54米,占地面积约5.77平方米。城墙由三合土构建,十分坚固。

淡水老城墙也是东征军淡水之战遗址。1925年中旬,广东国民政府革命军东征,与退守于淡水城的反动军阀陈炯明残部展开厮杀,攻破淡水城,获得大捷。

“长城墙”、桥头市场

据了解,淡水老城墙原开设了八个城门:北门(河坝下城门)、东门、木莲桥城门、小南门(猪行城门)、南门(烧炮台城门)、小西门、西门(坝尾城门)、小北门。

北门又称河坝下城门,靠近淡水河,是当年城中百姓去河边挑水、洗衣、洗菜的必经之路,也是淡水运输的咽喉,城门外有淡水河码头。此处现存有10多米的城墙遗址,即上文所说的淡水老城墙遗址,2010年被惠阳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由此处古城墙转回头,继续扎进老城窄巷,往壶园(邓承修故居)、邓仲元旧居走去。来到猪行街,参观了壶园、邓仲元旧居后,转到上拨子园,走在四角楼南路时,不经意间发现了两秀新居。

两秀新居,又称“两秀围”、“四角楼”,位于惠阳区淡水街道红星社区上拨子园的一座客家围屋,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主体由一前座、三堂、横屋、四角楼等组成。外墙夯土,内部青砖结构,并筑女儿墙。前座中间正门顶券置石匾,阳刻“两秀新居”。

大门对联“南阳世泽长,高密家声远”。上联是指邓姓宗族源自南阳邓州,下联指邓姓先祖望族历史启自东汉之末名将高密侯邓禹。两秀新居名称的由来,源自邓姓堂号之一“两秀堂”。“两秀堂”的名字源于五代末期,邓佑、邓拮两兄弟在童科和三礼科中选擢用,他们的书房就称为“两秀堂”。现为市级文保单位。

看了两秀新居后,计划中要访的目标只剩淡水古井和崇雅中学。

崇雅中学

先找淡水古井。这个古井,是在查询百度时发现的,相传建于宋代,说是在叶挺西路50号。只是这么一了解,不知道具体在哪?甚至不确定有没有?后来,果然是没有找到。倒是找到一古井小区,既然这一带以“古井”命名,想必确有一古井。问人,说这里就是古井啊。我比划着说,水井,古水井。都说不知。只好放弃,去崇雅中学。

崇雅中学是知道的,去崇雅中学,缘于它跟邓承修有关。

学校位于淡水街道崇雅路3号,由曾任清朝监察御史、鸿胪寺正卿的邓承修在1889年创办,时名崇雅学院、崇雅学堂,1927年开办初中,1949年增设高中。

崇雅中学是北伐名将叶挺将军、国民革命先驱邓演达先生的母校,素有“东江革命摇篮”的美誉。

不过,我也就是在外面看了看,拍了一张照片而已。然后,在门前商铺台阶少坐休息,时间来到下午三点,由此打道回府。

横头街

灯笼街上的历史建筑“泰均”

大鱼街

水巷街

德胜街

米街

猪行街

两秀新居

祖庙前街上的淡水老城墙

老城墙旁的木炭店

竹器品店

千年圩市,赶圩图

0 阅读:36

声夫评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