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玟:18岁惨死日军枪下,葬在乱坟岗66年后,英魂才回故里

啊狮说历史 2024-12-08 07:13:02

刘守玟:18岁惨死日军枪下,葬在乱坟岗66年后,英魂才回故里

世人皆知抗日战争中英雄辈出,却鲜有人知在徐州一个偏僻的乱坟岗里,长眠着一位18岁的湖南女学生。她临终前的遗言只有简单的"想妈妈"三个字,却让一户普通农家守护了半个多世纪。这位年轻的女英雄,为何会客死他乡?她的最后时刻经历了什么?又是什么样的机缘,让她在66年后终于得以魂归故里?

一、从周南到战场:不惑青春报国志

1920年的湖南汉寿,刘家大宅里传来了一声嘹亮的啼哭。这个初春时节降生的女婴,就是日后投笔从戎的刘守玟。

刘家在当地颇有声望,祖上曾出过两位举人,家中藏书万卷。与寻常人家重男轻女不同,刘守玟的父亲刘德明是位开明人士,不但让女儿读书识字,还延请了当地最好的私塾先生来家教导。

刘守玟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聪慧。据当年的邻居回忆,这个小姑娘总是抱着一本书坐在院子里的梧桐树下读得入神。她7岁就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10岁便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1935年春天,15岁的刘守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长沙周南女中。这所由美国传教士创办的女子中学,是当时湖南最负盛名的女校。校园里的樟树见证了无数革命志士的成长,向警予、杨开慧等巾帼英雄都曾在这里求学。

在周南女中的日子里,刘守玟不仅学习刻苦,还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读书会。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图书馆读到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被书中描写的民族苦难深深震撼。从那以后,她开始关注时事,经常和同学们讨论国家的前途命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这个噩耗传到长沙时,正值暑假。刘守玟放下了原本要写的暑假作业,每天都守在收音机前收听战况。

当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一些高年级的学姐们纷纷报名参加战地服务队。刘守玟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到校报名。然而因为年龄太小,第一次报名被婉拒了。

就在这时,她得知著名女作家丁玲正在组建一支女学生战地救护队。刘守玟抓住这个机会,找到了丁玲。她的坚定让丁玲动容,最终破例接纳了这个尚未满17岁的姑娘。

临行前一天晚上,刘守玟像往常一样和父母聊天。她说起学校里的趣事,说起长沙街头的变化,唯独没有提起即将奔赴前线的事。她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叮嘱父母要保重身体,要多喝热水。

第二天清晨,刘守玟提着母亲特意为她准备的新书包,装作去学校报到的样子离开了家。这一别,竟成永诀。谁能想到,这个穿着旗袍、扎着马尾辫的清秀女学生,会在一年后倒在了徐州的战场上。

二、战火纷飞中的白衣天使

1937年深秋,刘守玟跟随丁玲组建的战地救护队来到了上海。此时的淞沪战场硝烟弥漫,日军的轰炸机每天都在上空盘旋,防空警报声此起彼伏。

战地救护队刚到上海,就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在闸北区的一处防空洞里,有十几位重伤员亟待救援。当时日军的炮火正打得最猛,街道上到处都是断壁残垣。

第一次执行任务的刘守玟,穿着白大褂,背着医药箱,跟着队友们匍匐前进。每爬过一段废墟,她就要停下来确认方位。就这样,救护队用了整整两个小时,才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在昏暗的防空洞里,伤员们躺在临时搭建的木板床上。刘守玟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救护工作中。她一边为伤员包扎伤口,一边用随身带着的水壶给他们喂水。

那一天,救护队一共救出了13名伤员。这次成功的营救行动,让刘守玟赢得了队友们的信任。从此,她被分配到了最前线的急救组。

1938年初,随着淞沪战事的结束,战地救护队接到命令,要转移到山东台儿庄战场。在那里,中日两军即将展开一场惨烈的决战。

到达台儿庄后,刘守玟所在的医护连被编入了孙连仲部队。他们在距离前线18里路外的徐州铜山县,建立起了一座战地医院。这里的条件异常艰苦,手术室就设在一间破旧的祠堂里,手术台是用门板临时搭建的。

每天,前线都会送来大批伤员。医护人员们往往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都顾不上休息。有一次,一位重伤员大出血,刘守玟二话不说,立即献出自己的血液。

然而,日军的残暴远超想象。他们不仅不遵守日内瓦公约,反而故意以袭击医护人员为乐。在他们看来,杀死一个医护人员,就等于间接消灭了更多的中国军人。

3月下旬的一天,战地医院突然遭到日军的偷袭。他们甚至在救护车上都打上了记号,专门瞄准这些载着伤员的车辆开枪。面对这种情况,刘守玟和战友们只能在运送伤员时,把红十字标志遮盖起来。

就这样,在战火纷飞中,这位年仅18岁的白衣天使,与死神展开了一场场生死竞赛。她不知疲倦地奔走在战场上,用稚嫩的双手挽救着一个个垂危的生命。

三、生命最后的荣光时刻

1938年5月,徐州战事进入白热化阶段。在距离前线不远的陈塘村里,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上演。

那天清晨,刘守玟正带领几名护士给伤员换药。突然,一队日军从村外杀来。连长李大勇带领战士们立即组织反击,但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很快陷入了苦战。

战斗中,一颗子弹击中了李连长的胸口。倒下的李连长距离日军阵地只有不到五十米。按照惯例,医护人员是不能靠近交火区域的,但看到李连长在地上痛苦挣扎,刘守玟还是冲了出去。

就在她即将接近李连长时,一名日军军官挥舞着军刀冲了过来。这名军官身材魁梧,面目狰狞,手中的军刀上还沾着鲜血。他对着已经重伤的李连长连砍数刀,竟是要将其分尸。

刘守玟目睹这一幕,立即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这块石头足有两斤重,是当地农民用来砸核桃的工具。她瞄准日军军官的后脑勺,猛地掷了出去。

这一击正中目标。那名日军军官应声倒地,脑浆迸裂,当场毙命。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周围的日军士兵都愣住了。趁此机会,刘守玟迅速拖起李连长就往回跑。

然而,她还没来得及走出多远,背后就传来一阵密集的枪声。几颗子弹击中了她的后背,她和李连长一起重重地摔倒在地。

当地的村民陈奶奶冒着枪林弹雨,将重伤的刘守玟救回了家。陈奶奶的儿子是一名中医,立即用土方子为刘守玟止血。但子弹打穿了肺部,伤势实在太重了。

临终前的刘守玟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和一张照片,还有几块大洋,交给了陈奶奶。这封信是写给父母的,告诉他们自己参军的原因,并请求能够入土故乡。说完这些后,18岁的刘守玟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在那个年代,像刘守玟这样客死他乡的烈士很多。按照当地的风俗,无人认领的遗体都会被安葬在村外的乱坟岗。就这样,刘守玟和其他几位牺牲的战友一起,长眠在了陈塘村外的一片荒地上。

四、陈家三代守护千日恩

陈奶奶收到刘守玟的遗物那天,正值日军在徐州地区展开新一轮扫荡。为了保护这份珍贵的遗物,她把信和照片小心地包好,藏在了家中的水缸底下。随后,她跟着乡亲们逃难去了。

等到战事平息,陈奶奶回到家中时,发现水缸下的信已经被浸湿,字迹模糊得几乎无法辨认。好在那张照片保存完好,上面清晰地显示着一个穿着旗袍的年轻女子的样貌。

从那以后,陈奶奶每年都会在清明节带着孙子陈开灵去给刘守玟扫墓。她告诉孙子,墓里躺着的是一位了不起的女英雄,比天上的星星还要亮。

1953年,当地政府在整理烈士档案时,曾派人来调查过这座无名烈士墓。陈奶奶把知道的情况都告诉了工作人员,还把那张照片拿给他们看。可是因为信件已经损毁,又找不到其他证据,这个调查最终无果而终。

但陈奶奶并没有放弃。每逢有外地人来村里,她都会询问是否认识照片上的人。她还特意请村里的民办教师帮忙写了一封信,寄给湖南的报社,但始终没有收到回音。

1995年,已经85岁高龄的陈奶奶躺在病榻上。她把刘守玟的照片交给孙子陈开灵,说这是她这辈子最放不下的心事。她希望孙子能继续寻找这位女英雄的家人,让她入土为安。

陈开灵接过这个重任后,更是走遍了徐州周边的烈士陵园,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档案。他还自费订阅了湖南的报纸,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

到了2004年,已经年过半百的陈开灵决定求助媒体。他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徐州电视台的记者听,很快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徐州日报》《湖南日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这个感人的故事。

这一年的5月,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组专程来到陈塘村,拍摄了一期特别节目。节目播出后,全国各地的观众都被这个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寻亲故事所感动。

就这样,在陈家三代人的坚持下,这座无名烈士墓一直得到了精心的护理。每年清明,墓前都会摆满鲜花,焚香袅袅。当地人都说,这哪里是一座无名墓,分明是一座新的地标,见证着一段动人的乡村记忆。

五、魂归故土:英雄终返乡

2004年6月,一位来自湖南汉寿的老人在看了《半边天》节目后,立即联系了节目组。他说,照片上的女子就是他的姑姑刘守玟,当年全家人找了她很久,却始终不知她在何方。

节目组立即组织了一次认亲会。刘守玟的侄子带来了家里保存的老照片,与陈开灵手中的照片进行比对。两张照片上的年轻女子,从五官到神态都一模一样。

更让人惊讶的是,老人还带来了一份1938年的《申报》剪报。上面刊登着一则短讯,报道了一位名叫刘守玟的女学生在台儿庄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消息。这份剪报,成为了最后确认身份的关键证据。

2004年7月7日,在"七七事变"67周年纪念日这天,徐州市政府专门派出工作组,协助完成了烈士移灵工作。当灵车驶出陈塘村时,全村的乡亲们都来送行。

老支书回忆说,那天早上天还没亮,村口就站满了人。不少老人抱着野花,等着给刘守玟送行。当灵车经过时,路边的人们自发地跪了下来,目送着这位守护了他们村庄66年的英灵离去。

灵车走了整整三天,终于抵达了长沙革命烈士陵园。在这里,早已聚集了数百名群众,其中不乏当年周南女中的校友。她们带来了校旗,在烈士墓前庄严宣誓:"吾校有此殊荣,后生当以此为榜样。"

安葬仪式庄严肃穆。当地政府为刘守玟追认了革命烈士称号,并在墓碑上镌刻了她的生平事迹。原本无名的烈士,终于以真实的身份,安息在了魂牵梦萦的故土上。

让人感慨的是,此时刘家的直系亲属已经所剩无几。但是,当地的刘氏宗亲得知这个消息后,自发组织了一场隆重的迎接仪式。从村口到灵堂,数百名宗亲跪成一条长龙,为这位英雄族人送上最后的敬意。

仪式结束时,陈开灵将那张保存了66年的照片,郑重地交还给了刘家。这张泛黄的老照片,见证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寻亲历程,也见证了一位18岁女英雄的壮烈人生。

如今,在长沙革命烈士陵园的一角,刘守玟的墓碑巍然矗立。每到清明时节,总有不少市民前来祭扫。墓前的松柏年年长新,恰似她的英魂,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0 阅读:38
啊狮说历史

啊狮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