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们这里已经退休两年多的两位机关退休人员一起散步休闲,路过某机关单位的门前时,这里的会议刚散,看到与会的人员纷纷从该单位走出,一位退休老同志立即停下脚步说:绕道走。我问为何绕道走呀?他说:你没看到这里在开会,会议散了,不想遇见开会的人。虽然绕道走了,但还是遇见了三四十岁不同单位的三位领导。那么,为何退休了的人不愿与在职的人相见呢?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不愿相见”的表面行为,而是背后蕴含了复杂的社会心态和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
首先,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社会比较心理的影响。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之间,虽然曾经可能同属一个工作环境,但退休这一节点将两者划分到了不同的生活阶段。在职人员面临着职业发展的压力、工作任务的繁重以及社会期望的承载,特别当今体制内的工作人员非常辛苦,参加开会、学习、处理日常事务,整天有做不完的工作。他们往往将退休视为一种解脱或未来的期待。
在遇见这三位不同单位的领导时,一位四十多岁的某单位领导对我们说:还是你们萧洒,悠闲悠闲的散步休闲。并关切地问退休金多少。其中一位曾经也是某部门主要领导的退休老同志说了退休金,而另一位30多岁某些单位的年轻领导随即说:比我还高呢!
当在职的年轻人目睹退休人员那份看似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时,一种“未得之遗憾”与“已失之羡慕”的复杂情感便会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得知退休金的差距并不如预期那般悬殊,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退休人员的待遇还优于自己时,这种心理不平衡感便会更加明显。
其次,经济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尽管现代社会普遍强调“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体制内的退休金制度往往与个人的职务级别、工作年限等因素紧密相连。这就导致了不同层级、不同年代入职的公职人员在退休时所能享受的待遇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在职人员而言,尤其是那些尚处于职业生涯上升期或中坚力量的年轻领导,看到老一辈退休者享受着相对优厚的退休金,难免会心生感慨,甚至产生“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错觉。这种经济上的对比,无形中加剧了两者之间的心理隔阂。其实,当他们到了退休年龄退休时,退休金一定比现在退休了的人高。
再者,从个人情感层面讲,退休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身份转换。从忙碌的职场回归到相对宁静的家庭生活,退休人员需要时间去适应这种变化,重新构建自己的生活圈子和社交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选择性地减少与在职人员的交往,以避免因工作话题、职场竞争等带来的不必要的压力和困扰。同时,退休人员也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他们更倾向于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度时光,分享退休生活的乐趣与心得。
此外,我们还需考虑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社会文化中,退休被视为一种“退出舞台”的象征,意味着个人职业生涯的结束和社会角色的转变。这种观念下,退休人员可能会感到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有所下降,不再是职场上的主角。因此,他们可能会主动避开在职人员聚集的场合,以避免因身份差异而产生的尴尬或不适。
综上所述,退休了的人不愿与在职人员相见,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反映了社会心理的微妙变化,也揭示了经济差异对个人情感的影响,更体现了个人在身份转换过程中的心理调适与社交选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愿相见”并非绝对,它更多地是一种阶段性的心理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仍然有可能恢复甚至加深。关键在于双方如何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彼此的差异,共同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
以为就我是这样呢[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