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能否成为世界级强国?

雨竹与世界 2025-02-20 06:14:30

世界大国中,拥有巨型国土面积的有六个,它们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其中最小的澳大利亚国土面积也有769万平方公里,超过了我国的80%。

世界排名第七的印度国土面积则不足300万平方公里,相比之下,前六个国家属于断崖式领先,绝对的第一梯队。

澳大利亚虽然国土广大,但短板也很明显,最显著的是缺水。

澳大利亚是大洋洲的主体,占大洋洲总面积的86%,但水资源总量不足大洋洲的10%,且分布十分不均。

这导致澳大利亚全境70%的土地是荒漠,仅有30%左右的“有效国土”,约230万平方公里。

但在巨型国家中,澳大利亚并不孤独,比如,俄罗斯的有效国土面积也不过30%,仅冻土面积就有1100万平方公里;加拿大的有效国土面积更少,仅有10%左右,约100万平方公里。

即便如此,俄罗斯有1.4亿人口,加拿大也有4000万人,但澳大利亚人口只有2600万。

制约澳大利亚成为世界大国的主要因素是人口。

那么,澳大利亚的人口承载能力有多少呢?有没有可能通过挖掘人口潜力从而成为世界强国?

要知道,230万平方公里的“有效国土”在各国面积排行榜中能排到第12位,仅次于非洲的刚果(金)。按照一般常识,以澳大利亚的资源禀赋,其承载力应远远不止2600万人。

人口承载力是由粮食产量决定的,本文将通过澳大利亚的农牧业潜力来探究这一问题。

澳大利亚地理特征

简单回顾一下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

澳大利亚地势起伏不大,大体上是西部低矮高原,中部盆地(平原),东部山地的格局。除东南部海拔较高(最高点也只有2228米)之外,可以说全国地势和缓,没有什么地理障碍。

纯粹的低地平原主要有三块:中部的大自流盆地,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和西南沿海的纳拉伯平原。

前面说了,澳大利亚地势非常和缓,广大的西部低矮高原,地形也没比大平原崎岖到哪,大多都是缓坡,没什么开发难度。

澳大利亚域内无强国,东西两大洋,主体位于南纬15°-35°之间,南回归线穿过国土中部,正好处于副热带高压带,加上无高大山脉高原,所以倒了大霉,除了四周边角都是荒漠。

中部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分布有大片沙漠、荒漠、盐漠,杳无人烟,飞鸟难渡。

外部包围一圈热带草原气候,全年有短促雨季,乔木基本无法生长,形成大片干草原。

东南和西南角维度较高,形成地中海气候,冬雨夏旱,但雨季比较短,也很勉强。

唯有东部大分水岭东侧,因暖流影响,从北向南形成热带(季)雨林、亚热带湿润、温带雨林(海洋)气候。

从气候上看,澳大利亚大部分国土确实都是烂地,但仅从气候类型字面意思理解,应该还有不少适宜农牧业生产的地方,比如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以及有河流灌溉的热带草原气候,这些土地面积加起来不低于200万平方公里。

而且,从澳大利亚年均降水量图上也能看出,500mm以上区域还是不少的,和其“有效国土”面积基本对应,如果再搞些水利和调水工程,加上河流灌溉,降水量少的地方也不是不能利用。

那是不是说,澳大利亚完全有潜力成为一个农牧业大国,进而轻松承载几亿的人口,从而成为世界性强国呢?

现实是,完全不能。

澳大利亚的土地对农牧业承载能力非常弱,弱到不可思议。

看一组奇怪的数据就知道了。

奇怪的澳大利亚农业

澳大利亚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辅以大麦、燕麦、黑麦、水稻、玉米、高粱,其中小麦种植面积占了65%左右,是农业出口的拳头产品。

澳大利亚又是一个高度发达国家,其育种技术、机械化水平、生长监测水平均是世界前列。

按理说,澳大利亚的小麦单产应该很高,很稳定。

但实际上澳大利亚小麦产量很低,且收成飘忽不定(如下图)。

2024年,中国小麦平均每公顷产量5.99吨,而澳大利亚近13年均值仅有2.14吨,是中国的36%。

澳大利亚小麦不仅产量低,单位产量还上蹿下跳,比如2022年的单产是2.93吨/公顷,而2020年的单产是1.47吨/公顷,前后差了一倍;总产量方面,2020年仅有2022年的40%,欠年不足丰年的一半!

莫说产量波动60%,试想一下如果我国粮食产量波动20%会怎么样。

也就是澳大利亚仅有2600万人口,粮食自给率为210%左右,小麦一半以上用于出口,产量少一半也够吃,如果换成一个粮食勉强自给自足的国家,那2020年就是全国性大饥荒了!

细思极恐。

不仅粮食,澳大利亚的牧业也同样单产低,不稳定。

那么,是什么造成澳大利亚农业如此局面呢?

问题出在了两个方面,一是无规律的气候;二是极其贫瘠的土地。

“三体”气候

对农业来说,气候干一点湿一点,或者一段时间干,一段时间湿,是否雨热同期,都不是最大的问题,总能找到适应气候的农作物,无非是产量的高与低。

最重要的是气候一定要稳定而有规律。

但澳大利亚偏不。

气候类型分布图上,澳大利亚有的气候类型,在世界其他地方都能找到,比如热带草原气候,整个非洲大陆和印度多的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更是典型。

澳大利亚的气候虽然也是这个名字,但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气候还真的不太一样。

回到本质问题,这些气候的成因是什么?

比如,热带草原气候是赤道低压辐合带随太阳直射点南北摆动造成的,低压辐合带所在即是多雨区,所以全年分旱季和雨季;地中海气候同理,是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别是西风带和信风常年控制形成的。

太阳规律是极其稳定的,所以,一般情况下这些气候也非常规律,不会频繁波动,亚欧大陆波动最大的就属季风气候了。

但澳大利亚不止受这些因素影响,还受身边的太平洋和印度洋影响。

没办法,相对身边的两大洋,澳大利亚太小了,而且也没什么高山,对海洋的影响没什么抵抗力。

澳大利亚气候受到太平洋和印度洋涛动的严重影响,主要是赤道太平洋的ENSO循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和印度洋偶极子。

学过中学地理的小伙伴都知道,ENSO循环和印度洋偶极子的变化毫无规律,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下这两个东西,总之,这导致澳大利亚的气候也没有规律。

无规律的气候对农业来说就非常不友好了,今年风调雨顺,可能下一年就是旱灾或者洪灾,这是澳大利亚农业频繁大幅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澳大利亚气候不仅年度变化没有规律,甚至日间也不稳定。

四周都是海洋,地表没有高山,低纬度海域的热带气旋和高纬度海域的温带气旋,其旋臂能横扫整个大陆,甚至热带和温度气旋还能联手,让澳大利亚一日之内体会冰火两重天,主打一个天气变幻莫测。

如上图,这可不是存档的澳大利亚罕见气象卫星图,而是2025年2月12日的,也就是上周三,是我随手翻几天就找到的,这种鬼天气在澳大利亚是常态。

不仅如此,作为南半球少有的陆上副高区域,海拔又不高,澳大利亚大部分国土夏季还极端的热,加上维度不高,四周海洋,冬季内陆温度也不低。

这就导致澳大利亚水分蒸发量巨大,500mm年降水量在我国可以满足农业种植了,在澳大利亚则勉强不沦为沙漠。

加上澳洲内陆雨季短促,南部两个尖角雨季很短,塔斯马尼亚岛阴雨连绵成了温带雨林,搞农牧业确实艰难。

另外,夏季极端高温之下,东南沿海的城市无恙,但内陆就是炼狱了,不管是农作物还是牧草、牲畜都受不了,加上缺水,那日子就更难熬了。

夏季火热的天气让澳大利亚野火频发,森林火灾烧个把月都是常事,长期演化之下,甚至某些植物的种子要火烧之后才能发芽。

森林大火连月不熄,也不能全怪澳大利亚政府救灾不力。

贫瘠如沙的土壤

看到“贫瘠如沙”这几个字,可能有小伙伴不服,但事实的确如此,容我娓娓狡辩。

土壤的肥力主要由无机矿质离子(氮磷钾什么的)和有机质(腐殖质有机酸什么的)共同决定,二者都很丰富,那就是天选农业地,如乌克兰和潘帕斯平原;如果次一点,有机质含量少,氮磷钾含量不低也行,起码能种地。

澳大利亚的土地问题是二者都很少。

既然是荒漠大陆,有机质肯定指望不上了,我们重点说无机矿质离子。

这牵涉到地球的物质循环,说人话就是天然土壤中的氮磷钾到底从哪里来。

让我们回忆下当年学习的地球岩石圈物质循环。

无机物养分最终来源肯定是地壳,在火山、地震之类的地壳运动中,矿物质被带到地表,然后在风化、流水、冰川侵蚀作用下变成细小颗粒,被风沙、流水带到低海拔的盆地、平原地区沉积,土壤中的氮磷钾就是这么来的。

澳大利亚的问题是地表矿物质很久很久没有循环了。

澳大利亚是地球最古老的大陆之一,是冈瓦纳古大陆的一部分,且拥有非常稳定的地盾构造,极少有火山地震。

澳大利亚小规模的火山喷发要追溯到5000年前,而大范围喷发则要追溯到上亿年前。

这个地壳疙瘩从泛大陆向东北漂了两亿年,自身足够硬实,也没有受到其他板块的强烈挤压,所以地震、火山极少,也没有隆起高大的山脉。

也就是说没有新的矿物质被带到地表。

而地表原有的矿物质,在曝晒、风化、淋洗作用下流失殆尽,一部分被风和流水扫进海洋,一部分被冲到内陆盆地,形成盐沼。

更倒霉的是,这两亿年间的地球冰期,澳大利亚基本上没有被冰川光顾过,土地连被冰川犁地的机会都没有。

澳大利亚大陆的地表物质循环断了!

于是,澳大利亚的土地根本没什么肥力,地表看上去是火红色的,和火星差不多。

当然,这种地质的优点是铁、铝、铅、锌、金、铜之类的重金属矿品位特别高,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含量能达到60%以上,而且埋藏很浅甚至是露天矿,开采出来就是铁疙瘩,真是老天爷赏饭吃,家里有矿的典范。

看到这里就知道澳大利亚农业单产很低的原因了。

产量低,成本高是澳大利亚农业的特点,为了取得竞争力,澳大利亚只能主打农产品质量牌,包装绿色有机农产品,且政府进行广泛的农牧业补贴,以降低农户成本,维持农业规模。

这种农业生产方式也只有卖矿的澳大利亚玩得起,反正不差钱。

但这就和其人口承载力没有多大关系了。

结语

澳大利亚与美国当年同为英国殖民地,经过200多年的移民和发展,美国已有3个多亿人口,而澳大利亚只有2600万人,这是果非因。

当然,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澳洲人口即使翻一倍也能应付,粮食整体上还是够吃的,遇到灾荒年份进口便是。

但澳大利亚的人口承载能力亦止步于此了,人口再大幅增长就要靠进口粮食了,像某些自媒体所述的可以承载数亿甚至十亿人口却是痴心妄想了。

突破不了人口上限,澳大利亚也就不能成为世界级强国。

农业诅咒和矿产禀赋,这一对阴阳双生子,注定了澳大利亚只能成为资源富国。

0 阅读:128
雨竹与世界

雨竹与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